成長與成功

世上還沒有一條定義成功的標準,或者說世上就沒有成功,成功永遠都在迷霧籠罩的前方。但人們的內心裡有一根衡量成功的標桿,譬如木匠認為魯班是成功的,畫家認為畢卡索是成功的,像我這樣的中學生認為清華、北大學子是成功的。至於魯班、畢卡索、頂尖高校的學子,卻不一定認為自己有多成功,他們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成功”了。

世上定義成長的標準卻是存在的。從生理層面上看,當第一批鬍鬚在你臉上定居抑或俏美的臉蛋時時與梳妝鏡做伴時,你就知道自己成長了;從心理層面上看,當你對異性產生傾慕之心或時常有對世事作出自己的大膽評判的衝動時,你就知道自己成長了;從法律層面上看,當你過完18周歲的生日,擁有法律賦予你的權利,同時又需要肩負起重重的擔子時,你就該知道自己成長了……你無法否認這一切,也無法逃避這一切。

成長是每一個人都無法拒絕的歲月的恩賜,而成功則是少數人才能領略到的幸運女神的饋贈。成功是無標準的,因為成功的定義只在人們心裡,而每個人的內心活動往往像指紋一樣各不相同。我們大可不必活在別人的成功觀里,但前提是你自己也能建立起一個明確的成功觀。你若是劉備,便會以匡扶天下興復漢室為成功;你若是陶淵明,便會以遠離塵囂安守內心的寧靜為成功;你若是林肯,便以緩解乃至消除種族歧視為成功;你若是莫言,便會以多出作品引領社會文明為成功……

成功永遠只活在世人的評價中,而成長卻是存活在你的生命里。所以,你可以對成功不感興趣,但你不能將成長拒之門外。

成長是一次蛻變,是一次破繭,更是一次涅槃,一次浴火重生。還記得美國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那位落魄但不失尊嚴的困窘的父親對兒子說的那番話嗎?“永遠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不可以。”這是那位父親在困窘的生活下依然堅守的信條。毋庸置疑,那位父親在殘酷的現實中成長,在冷漠的目光下成長,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成長。哈姆雷特說過:“生存或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唯有在生活中成長,才能不被時代所摒棄,才能擺脫毀滅的跟蹤。既然要成長,就得準備足夠的勇氣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磨難和挫折。

你成長了並不意味著你會成功,你成功了就意味著你已經成長。

成長與成功本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重要的是,不要將成功設定為成長的端點,而在成功到來的時候,更要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讓成長伴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