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警示教育方式

近年來,司馬遷穿著警服手握鋼槍,柳永扛著火箭筒發射,“曲聖”關漢卿騎摩托,魏文帝曹丕上網當“宅男”,杜甫“跳著扭秧歌”,就連台灣史學家連橫都搖身一變成了歌壇天王周杰倫。歷史文化名人一個個睡著中槍,當上了“微博紅人”。甚至有網友評價:“沒被塗鴉過的,就不能算是大家。”

我們得承認,“塗鴉”文化並非一無是處,甚至算得上是一種特殊的紀念方式,承載著不少青年人對於學生時代的懷戀。這些塗鴉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說是創意的產物,它們體現了新一代青年豐富的想像力,讓思想得到了自由發展,張揚了個性。

但是,一味地塗抹,根本不關注被塗抹對象的生平、著作,那么我們便不得不反思,大眾對經典傳統文化的尊重去了哪裡?惡搞文化不能沒有底線,不能一味追求娛樂而漠視了民族精神。現代人想在如今的快節奏生活中尋找一種釋放內心壓力、衝破束縛、張揚個性的途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能將其發展成為病態的、禍害民族文化的娛樂。無論是他們的才氣,抑或是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整箇中華民族都是造成了巨大影響的。這樣一些驚才絕艷的人物,值得任何一個人去尊重敬仰。

“塗鴉”事件讓我們看到現代人對傳統人文的迷茫不解,也為當代的教育方式敲響了警鐘。為什麼學生們上課不能認真聽課,卻讓杜甫穿著運動服打起籃球,讓清代知名學者藍鼎元換身衣服成了肯德基爺爺?難道民族精神已經如此枯燥乏味,讓學生們寧願與快餐文化作伴?或許課堂授課可以不再是黑板上的粉筆字或是課件中的圖片,能夠多一些新鮮娛樂的元素,讓學生能帶著輕鬆的心情更好更高效地接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