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的信仰

早上醒來,滿世界都是杜甫。2024年距杜甫誕辰整整132024年,可引入視野的“杜甫們”並不全是為了“紀念”,而是惡搞。瞧瞧,杜甫扛著槍,杜甫打著籃球——不變的只是他臉上悲愴的表情,可是這更平添了幾分搞笑的趣味。“杜甫很忙”像是一場風暴,席捲了各大網路平台,全民大聯歡,轉載圖片,更可以自己創作,硬生生把杜甫推向了所謂的時代潮流,成為一個卡通人物。

這一場風暴,勢必引發一場大討論。不必說,會有專家指出:這場風暴表現出,惡搞已經成為時下年輕人在節奏加快的時代下,抒發壓力的一種途徑。也會有學者表示憤慨:杜甫是一個嚴肅的歷史人物,中國民族的脊樑,怎么能對其進行沒有原則的惡搞呢?還會有網友調侃:拜託!惡搞而已,玩玩而已,何必上升到這樣的高度?認真你就輸了!

且不說杜甫很忙,杜甫之後的人們更忙。人們在實踐之後紛紛思考:“杜甫很忙”到底蘊涵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

“杜甫很忙”——不過又是一場炒作而已。

中青報的一篇社論《“杜甫很忙”風靡網際網路:一場快閃式網路狂歡》,從網路傳播的角度進行了理性的分析,文章說:“今年恰好是杜甫誕辰1300周年紀念,我們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溫,這種惡搞背後可能有網路公關和文化行銷的魅影。”而事後證實,這場網路風潮的背後是專業的公關團隊策劃,國內著名的行銷人士薛永昱便是策劃者。薛永昱坦言,“杜甫很忙”這組圖片大部分都是出自團隊成員之手:“這是我們幫一個博物館做的策劃,想引起更多人對那家博物館的關注。”

塵埃落定,顯然杜甫在132024年後的突然躥紅,絕不是因為某幾個人的心血來潮,而是由於一個專業團隊的“良苦用心”。面對各方的質疑,薛永昱覺得“不必上綱上線,讓大家回憶一下學生時代,沒什麼不好”。這是一種頗為輕鬆的態度,因為作為一個商業團體,他想要吸引人眼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而我們確實忘記了那個站在歷史舞台上已千年,漸漸被時代的浮華掩蓋了的杜甫。杜甫是誰?這個問題沒有人不會回答。可是細細咀嚼這個名字,你又會感受到一股陌生的味道襲來。132024年,杜甫離我們太遠了!

杜甫生活在唐朝,杜甫更生活在國小中學的語文課本里。我們背誦杜甫,但從不體味他的情感、他的思想,流利的背誦不代表我們熟知,這只是一種教育壓力下的條件反射。杜甫存在於老師的教案里,卻消失在我們日常的談論中;杜甫的形象不再讓我們肅然起敬,卻讓我們拿起原子筆,塗塗畫畫。炒作團隊恰恰就是利用人們對杜甫的這種別樣的“陌生”心理,炮製了這場網路鬧劇。

我們根本不認識我們畫筆下的杜甫。

一場關於杜甫的鬧劇的確應該敲響我們的警鐘。這關乎教育方式、道德標準,更關乎於我們自己。從小到大,課本總是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精華濃縮成課文教給我們,但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由於對現實的厭煩,往往會輕易地將其否定。這種否定,就是用戲謔的方式塗抹歷史本來的面目。

娛樂至死。隨著代代累積,年華流逝,我們失掉了精神支柱,忘記了作為一個人的根本。人應該靠什麼活著?怎樣活著?也許現實的重壓之下,人們更傾向於一種輕鬆活潑的方式。可是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我們更應該在內心保有一份對民族文化的信仰。這是嚴肅認真的信仰與原則。世界需要顛覆與重建,但人的精神需要永恆的支柱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