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進我心裡

陽光里,夾竹桃的花開在他的窗對面。白的、粉的,花影間,有蜂在飛舞,幾片段預告瓣落下,在陽光里,與泥土共存。正如龔自珍所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這融融秋日的陽光里,他如一縷陽光,靜靜照在我的心窗外。

他,紅藍格子衫,棕色長款褲,一雙本就不大的小眼睛,在與學生互動時,總是不住地“露出原形”――眯笑成兩條線。高挺的鼻子上馱著兩隻厚厚的鏡片,鼻子下的嘴時不時會露出誇張的大弧線。

他希望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中,播下文學的種子,待到它們開花結果時,能像他一樣,把文學放飛,放飛到每一個人的心靈里,如此,將文學傳承下去。他的願望,也是我的願望。

他是我們班的“文學使者”――語文老師。他,不像國小的語文老師那樣,死板地教書、校對作業本。他的課堂,從沒像國小那般鴉雀無聲,也從沒像菜市場那般喧鬧嘈雜,只有去親近文學、愛好文學的和藹與溫暖。大部分的課程,他都抱著“文學的鑰匙”――作文紙,引領我們進入文學的殿堂。

他喜歡用形象生動的動作,讓我們記住文學的珍寶。上《詠雪》這一課時,他舉起一隻手,握緊拳,再張開,表示“撒鹽空中差可擬”。當我們讀到“未若柳絮因風起”時,他勾起蘭花指,兩手從左到右,緩緩移動。坐在底下的我們,個個樂得像朵花兒似的,有幾個同學還跟著他動起來。

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文學社的指導老師。那天下午,天很藍,雲很白,太陽很柔和,所有的鳥兒都來了,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等待那文學的洗禮。他像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興奮極了,因為今天,他要舉行莊重的儀式――把文學播入在座的每一位同學的心靈中,讓文學,隨著他們而放飛。

讀著他的文,他的字,我幾乎可以感覺到――他肩上負著將文學傳承下去的重大使命,他將自己對文學的見解與感受全部贈與了他的學生,希望學生能像他那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地將文學再傳遞給其他人……等到他兩鬢斑白、腳步蹣跚的時候,見到自己學生的學生在給孩子們傳授文學,我想,他一定會感到心滿意足。

我曾經想過,這個願望是不是太不現實了,“傳承文學”,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豈是幾個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

可是,他說只要你還愛著文學,用自己的愛去感染別人,那么這個願望便不再遙遠。

或許有一天,我會如他一般,如這夾竹桃一般,根向大地,葉朝天空。那時的我仍會想起他今日如陽光般明亮的笑容――靜靜照進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