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作文600字

【鄉情】

原創:程佳雯

思鄉,乃人之常情;論吾之鄉,思之甚……

思之矣,一影竹風映小樓。那普通不過的土坯房安靜坐落於山中,房後綠竹掩映。或是那裡的溫暖與潮濕,造就了在西安罕見的蔥鬱青翠。風過掠之,引青葉蕭蕭颯颯驚飛鳥起;月懸映之,令碧竹蔥蔥朗朗映嬋娟明。日聞竹香,心靜;夜聞竹響,神凝。那竹林,至今難以忘記。

思之矣,一彎梯田縈小樓。崎嶇不平的大巴山地,綠樹環繞,梯田錯落,頗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之感。在蔥鬱綠蔭下的蹊徑遊走,俯視梯田層層,頗為有趣。有的地方已長出新苗,有的地方尚才耕耘,編織出一條黃,一條綠的帶子,環繞著幾幢小房。

思之矣,一語鄉音笑小樓。我一直有個遺憾,就是不會說四川話。那種令人有些費解的語言,在我耳中頗有韻,令人聯想到一種藝術——川劇。四川話似乎也是多樣的,每個人都能說出屬於自己的味道。或是似那柑橘般沁人,或是似那辣椒般乾烈,或是似那蜀繡般秀美,或是……

思之矣,一人獨自守小樓。那個人是我阿婆(當地叫奶奶為阿婆)——一個年過耄耋的老人。她給我的印象,勤勞而質樸。她的樣子在很早以前我就忘記了,唯記得個子不高,已是高齡頭髮卻未白,她的手,她的臉是黝黑的,似是老樹皮一般乾癟,她的眼睛烏黑而明亮,炯炯有神。她生前時常會把她耕耘收穫的花生,用半人高的麻袋裝好,讓兒女們拿走。沒錯,都是一個年過八十的老婦人親手種下。她孑身守著那幢老房子許多年,似乎在我出生以前就是如此。

嗚呼哀哉,人已逝,獨留小樓守山水俊秀!長留鄉情,念風水依舊。

【鄉情】

原創:吳禹慷

我又想起了窯洞、酸棗、苞谷、荒山……

呵,故鄉!

驅車一路前行,汽車在土路上捲起黃塵,望向窗外,虬枝的枯樹,啄米的雞群、成堆的苞谷、相連的窯洞……家鄉的一切,那么親切。

父親停了車,我來到爺爺家的窯洞旁。望著三孔窯洞,我興奮至極,三孔窯洞,一孔放工具兩孔起居。掀開門帘,一個鐵爐燒著煤,煙霧繚繞,靠著牆還有一個很大的炕,多么溫暖。這裡,就是父輩長大的地方。

我們出了窯洞,開始向山上爬去。路過一院窯洞舊址,往日的繁華仍歷歷在目,五孔窯洞並排矗立,氣派莊嚴,泛黃髮白的雕花門窗訴說著往夕,院內幾個巨大的石磨平躺在地,雜草黃中帶綠,已長了很高。側旁,還有石砌的馬廄與馬的石槽,石頭被打磨的不再尖銳,仿佛眼前就有一匹駿馬,低頭吃著槽中可口的乾草。我們一步步,繼續向上攀登,路過了一條已廢棄的水渠,幾孔放置稈桿乾柴的窯洞,攀登著繼續向上,最後一孔窯洞也完全消失在我的視野中。在黃土山上,人永遠是過客,黃土與雜草一直在山上,永不消失。山路越來越陡,洪水也已沖毀了一些山路,這使我上山頂的困難再次加大,路旁幾棵瘦小低矮的酸棗樹,枯直的枝頭搖曳著幾顆深紅的棗粒,它們可能是這山上唯一的果實。土路陡峭,黃土又松又軟,一旦失足便會跌落在地,黃草肆無忌憚地生長著,使黃土山再鋪上一層黃地毯,一莖一葉編織而成,包裹了一座又一座山。山頂距我們的距離愈來愈近,祖師廟的遺址映入眼帘,我看到地上種了豆苗和核桃樹苗,它們似乎停止了生長,在風塵中逐漸凝固,我連走帶爬,終於屹立於山頂,風聲吹過,飄渺又清晰,或是神靈在低吟,在山頂,一切都籠罩著神秘與神聖所製成的長袍中,大到一廟,小至一蟻。向山下鳥瞰,向四周環顧,黃山、黃草、黃樹,天空中的雲似乎都泛著些微黃,是誰?用他的大手描出了這黃色的世界,是神嗎?神塑了黃山,鋪了黃草,嵌了黃樹,染了黃雲?沒有答案,唯有呼嘯的風,拂著面龐卻刮進了每個人的心中,神是會變的,或許他就在我身邊,他可能只是變成了一棵樹、一莖草、一塊石、一隻蟻亦或是一隻兔、一方磚……他會一直在這裡,守護著這山、土、草、木。也可能有一天,他進入了我的夢境,或在我枕邊耳語,讓我再一次回到故鄉。我相信,他一定會與時間作伴,時間不止,他就不會離開。

我又想起了窯洞、酸棗、苞谷、荒山……

我又想起了那裡的一草一木,家鄉的神,你近來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