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作文命題新動向

年年歲歲話中考,歲歲年年感受新。XX年中考剛一結束,筆者蒐集到來自全國各地的110道中考作文試題,進行了仔細分析研究。思來想去,覺得套用北京市中考作文試題來表達心中的感受非常合適:中考還將進行,命題探索並沒有結束。

題型:成就兩大陣營

近年來,中考作文全命題、半命題、話題、材料和選題作文題型進進退退、起起落落,反映出命題者不同的命題取向。下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近四年來中考作文試題變化情況。

XX~XX年中考作文題型一覽表

題 型

XX年【111道】

XX年【126道】

XX年【119道】

XX年【115道】 

全命題作文

8.1%【9道】

19%【24道】 

26.9%【32道】

40%【46道】 

半命題作文

11.7%【13道】

17.5%【22道】

18.5%【22道】

14.8%【17道】 

話題作文

28.9%【32道】

12.7%【16道】

10.1%【12道】

10.4%【12道】 

材料作文

8.1%【9道】

5.6%【7道】

10.1%【12道】

3.5%【4道】 

選題作文

43.2%【48道】

45.2%【57道】

34.4%【41道】

31.3%【36道】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選用全命題和選題作文題型的考區,XX、XX連續兩年總計超過60%,且兩種題型每次都接近或超過30%。這說明全命題和選題作文都是中考作文命題中的強勢題型。需要指出的是,選題作文在整個考區中所占比重,在XX~XX三個年度連續超過43%之後(XX年是45.2%),接連兩年出現下滑,直至XX年讓出已坐穩四年的第一位,退居第二。全命題作文從XX年起一路走紅,XX年更是一舉登頂,成為第一。或許有人不解,為什麼課標提出“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而我們的命題者卻要選用全命題形式?其實,包括選題作文在內的開放式題型大量減少的原因,就是命題者更注重統一閱卷標準,更重視提聯考試信度,要努力減少由於題目過於開放而帶來的宿構等現象,減少由於題目過多而出現評卷標準不夠統一的情況。當這樣的指導思想成為主流,我們可以預見,全命題作文肯定會繼續“領跑”今後幾年的中考,選題作文所占比例會進一步減少,且其中備選題型也會不斷進行相應的調整。

如果說全命題和選題作文處於強勢陣營,那么,半命題、話題和材料作文都是處於弱勢陣營。其中,話題、材料作文已經並且將會在較長時間裡處於谷底堅守期。半命題作文由於具有寬嚴適度、可調可控的優勢,加之它從XX年起受到聯考作文命題者的青睞,所以,筆者認為它的走勢會趨好、上揚。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待這幾種試題:XX年全部36道選題作文試題中,備選題為72道,其中全命題作文22道、半命題作文24道、話題作文14道、材料作文12道。這說明半命題作文很受命題者重視。

需要指出的是,在題型選擇上,XX年出現了一種地域趨同的新動向。具體來講,就是以地級市為考區命題的同一個省里,各考區選用的作文題型大多相同。筆者手頭資料顯示,江蘇13市中,12市是單一題,只有淮安市是延續往年的選題作文,其中有全命題作文10道,高達76.9%;浙江10卷中,全部是單一題,其中有全命題9道,高達90%;廣東4卷中,全部是單一題,其中全命題3道,高達75%;四川8卷中,選題作文5道,高達62.5%;等等。這種現象說明,省級主管部門在下放命題權的同時,對於命題指導思想和原則進行了一定的統籌和規範。所以,某些地方的老師同學們在今年的複習備考中,對這類現象也要給予一定的注意。 內容:聚焦五大熱點

綜觀XX年中考作文試題,在內容指向上,以下熱點較為明顯:

(一)時間熱點:立足“今天”。我們所指的“今天”,不僅僅是指今日這一天,也是指當前、現在。在具體表現上,一是文題中直指“今天”的,比如“今天真好”(南京題)、“今夜無眠”(烏魯木齊題)就聚焦今天,眼望當前;二是站在今天回憶過去的,比如“又是一年風起時”(濟南題)、“親切的懷戀”(大連題一)、“從那一刻開始”(溫州題)、“印象”(寧夏題二)、“感受節日”(桂林、百色合卷題)等,都需要考生回顧往事,敘寫真實感受;三是站在今天展望、暢想未來的,比如“假如初三不再補課”(吉林題一)、“中考後,我最想 ”(南充題二)、“ 並沒有結束”(北京題)等,需要我們寫未來的生活,但是其中必有今天生活的投影和延續。

(二)地點熱點:面向身邊。比如,“喜看家鄉新面貌”(達州題一)、“這裡風光好”(眉山題一)、“沉醉在的世界裡”(貴陽題)、“走在的小路上”(荊州題)、關於本地留守學生生活及經歷的材料作文(懷化題)等,都是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命制出來的好題,它們鼓勵考生觀察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類題目,具有較強的人文特色。

(三)人物熱點:以“我”為主。大量全命題和半命題作文文題中都出現了“我”這個字眼。比如,“剎那間,我發現了自我”(深圳題)、“我發現了的美”(茂名題)、“在我的世界裡,一切都很美好”(陝西題)、“那一刻,我邁上了新台階”(蘭州題)、“我們一起走過”(南通題)、“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樣的”(義烏題)、“謝謝你,為我助跑”(麗水題)、“我和一起”(廣東題)、“ 觸動了我”(海南題一)等等,其中有的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寫“我”,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寫“他(它)”、寫社會,總的特點是聚焦同學們的日常生活,說真話,抒真情。以“我”為命題著眼點的試題,肯定還會大量存在於XX年的中考作文試題中。

(四)事件熱點:聚焦經歷。與XX年考前出現的抗擊雪災、抗震救災、喜迎奧運等重大事件不同,XX年中考前出現的抗擊國際金融危機、五四運動九十周年等大多不直接進入同學們的生活。或許正是這樣的原因,像XX年中考出現的“當地震發生後……”“戰勝自己,堅強起來”等直面時代熱點的試題,今年相應地少了很多。XX年各地中考作文題,要么是把時代熱點安排在導語中,比如江蘇泰州試題就用抗擊甲型h1n1流感中的一個故事引出了全命題作文“懂得責任”;要么是暗含時代熱點,比如“取暖”(台州題)、“伸出自己的手”(濰坊題)、“傳遞”(常州題)、“不走尋常路”(嘉興題)、“春風吹又生”(長沙題二)等,既可以寫考生自己的生活經歷,也可以從一個或大或小的角度折射時代熱點。而大量試題指向的是考生的人生經歷,比如,“生日快樂”(淄博題)、“難忘的經歷”(濟寧題)、“放假了”(漳州題一)、“我們國中生的故事”(三明題)、“師生之間”(安徽題)等,考生一看就能聯想到自己的諸多經歷,找到大量素材。總之,命題者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調動考生的生活積累,便於他們找到得心應手的寫作素材,鼓勵他們“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五)情操熱點:健康向上。中考是人生的重要經歷,其作文命題在考查畢業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又要引導考生思想和人格的提升,這是命題者的一大追求。所以,命題者在文題內容要表現的思想情操方面,必然是健康向上的。比如,“ ,太棒了!”(山西題)、話題作文“自信”(荊門題)等試題,鼓勵考生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面對他人;“我很幸運”(江西題),傳達出知足、感恩等心理感受;話題作文“團隊精神”(青島題二)、“伸出自己的手”(濰坊題)等,讓考生懂得與人相處,合作共贏;“我還缺少什麼”(佛山題),勉勵考生要正確認識自己,不斷進取,完善自我;“逆耳忠言助我行”(河南題一)、話題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臨沂題)、材料作文“盡力而為就好”(武漢題)、寫信勸慰同學正確對待挫折和壓力(天津題)等,著眼的是在解決好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走向成熟。

以上五大熱點,都貫徹了《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和進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見》中“學業考試的命題要嚴格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經驗的聯繫”的檔案精神,也都落實了課標“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的精神。我們可以預見,在未來的中考中,以上熱點還會繼續熱下去。備考:堅持全面訓練

中考作文複習備考,從內容上準備,就是要從自我成長、生活熱點、品德修養、情感體驗、思辨感悟、想像創新等方面閱讀和揣摩一些優秀作文,看看它們都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同時從這幾個方面儲備一些名人名言佳句和新聞時事等相關素材;從題型上準備,就是要根據本地考區的常用題型(至少兩種),研究它們的應對方法,認真訓練。比如,應對全命題作文,一定要對題目(包括其中的導語部分)進行仔細分析,對組成題目的各個語素和詞語,都要明確其意思,從而準確把握題目規定的寫作範圍和內容。應對半命題作文,要認真研究文題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經給出的題目詞語的含義,補出合乎語法規範的短語作為題目。補題時,要根據自己的人生體驗和生活積累,打破思維定勢,補出自己熟悉的題目、最有把握的題目、感悟最深的題目、最容易寫出新意的題目。只有這樣,才能揚己所長,掌握主動。應對選題作文,要在較短的時間裡確定寫作試題,為自己的考試贏得主動。挑選的原則應該是選熟不選生、選易不選難。如果選擇的是材料作文,關鍵是要讀懂材料的內涵(涉及的主題和相關內容),然後以此為話題展開寫作。從方法上準備,我們要注意搞好下列訓練:一是開展全程訓練。可以按照老師的複習規劃,從作文評分的若干方面(如審題、構思、立意、選材、表達、修改等),逐一進行訓練,每一項都要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二是開展局部訓練。主要是開頭、結尾等影響中考作文評分的關鍵部位和個人劣勢方面,不妨重點訓練幾次。三是開展創新訓練。作文最忌平淡無奇,千篇一律,平時要加強對“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訓練,以便收到平中見奇、同中見異的效果。四是開展速度訓練。這是為了避免在考場上因時間不夠而導致無法完卷的遺憾。平時應訓練自己快速審題、快速構思、快速行文的能力,養成“快”的習慣。

除此之外,在應考過程中,如果我們面對的是偏難的作文題目,在寫作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準確理解題意。準確理解題意包括對材料、題目、提示語和寫作要求等內容的理解。要仔細推敲材料,弄清材料的內容及命題者隱含的意圖,確立自己的觀點;要看清、想清、吃準題目的含義及它涉及的範圍;要領會提示語透露出來的信息。做到這些,就可以有效避免偏題離題。

二是善於轉化話題。在準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要善於將題目設定的要求轉化到便於我們把握的範疇之內。比如,浙江台州市的全命題作文“取暖”,我們知道它有別於“溫暖”一題。一個“取”字,表示出一種動作行為,需要施動者主動地付出一定的努力。“取暖”者,是缺乏溫暖者的行動,而“暖”的比喻義,可以是關心、理解、愛護、教育、親情、友情等等。這樣一來,“取暖”這道題目就可以轉化為“我追求母愛”“我為爺爺送去關愛”“相互激勵”等話題。也就是說,找到跟題目要求相關的詞語,對比辨析,可以幫助我們化解偏而難的試題帶來的審題難度。

三是理清行文思路。寫作前,我們要養成列提綱的習慣,列提綱可以針對文章層次、段落、先後主次等做一個統籌安排。寫作時就可以按照提綱有步驟地展開,確保文章思路流暢、條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