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輔導講座專稿

寫人敘事為主(印證以上題目) 我經受了一次挫折——什麼挫折?和誰有關? 我真喜歡這裡——這裡發生過什麼事?這裡曾經有誰? 一個愉快的假日——什麼事使你愉快?什麼人使你愉快? 美好的回憶——這件事美好在哪裡—事的美好必與人的美好相關。 放學以後——發生了什麼事?遇見了什麼人? “關注生活”——生活中怎樣的事和人,值得你關注?3.共同特點/記敘文——記敘——人和事 四條原則 1.扣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①認真審題→磨刀不誤砍柴工 評分標準 作文(40分)分五等評分 一等(35-40)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語言流暢。 二等(29-34)符合題意,中心明確,內容具體,結構完整,語言通順。 三等(22-28)基本符合題意,中心尚明確,內容欠具體, 結構完整,條理欠清楚,語言欠通順。 四等(16-21)不符合題意,中心不明確,內容空泛,結構欠完整,語病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語病嚴重,或不足三百字,不成篇。 ②關鍵字語(擒賊先擒王)(印證以上四個題目) 我經受了一次挫折——怎樣的→考試,交友,比賽/為什麼會→自找,別人設定 我真喜歡這裡——為什麼喜歡→某些人,某些事 喜歡哪裡→書桌,房間,學校,城市,地球 一個愉快的假日——放假的一天,愉快在哪裡,愉快的過程,和誰一起愉快 美好的回憶——美好的表現→親情,友情,故鄉,成功,童年,自由,無憂無慮 放學以後——寬泛→幾乎任何事情/但是不能→早上8點 關鍵字語→提供了方向,也限定了範圍/順著它的方向,不要超過它的範圍。 優秀的結尾可以分成兩大類撞鐘式→餘音繚繞,久久不絕 放學以後那是一個秋天的下午,鋪滿落葉的馬路上一片金黃。放學後,我騎著腳踏車朝著家的方向前進。突然的,天空開始陰沉起來,空氣中瀰漫著雨絲迷惘的淚光,秋風夾著雨滴打落在大地上。無奈之下,我躲進了一家小店避雨。那小店的對面是個幼稚園,愛子心切的家長們早早拿著雨具:或撐著傘,或披著雨披在門外等候著放學的鈴聲。期盼中,幼稚園放學的鈴聲終於響了。家長們魚貫而入,將孩子們納入自己的羽翼之下。隨著時間的流逝,幼稚園里的人越來越稀少,到最後,只剩了一個胖乎乎的小孩。“那小孩的父母不來接他嗎?”我想。又過了一會兒,小男孩朝我的方向跑來,最後躲進了小店。“翔翔,你媽媽還沒來嗎?”令我詫異的,店主竟和小男孩攀談起來,看來小男孩大概和他很熟。“嗯。”小男孩應了聲,說道,“媽媽一定還在教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讀書。”他的媽媽是個老師啊!我有些驚訝,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母親遲遲不來了,我們的老師也常為了學生而顧不上自己的子女。“你媽媽也真是的,為了學生都忘了自己的兒子了。”店主有些責怪的說道。“媽媽才沒有忘了翔翔呢!”小男孩搖搖自己的小拳頭抗議道,“媽媽是很好很好的老師,所以她才很忙很忙,我們的蔣老師也很忙的!”這么小的孩子竟這么懂事!我感到很驚訝。教師是世界上偉大的職業,教師就像掌管天堂之門的聖彼得一樣,打開知識寶殿的大門讓我們進去,但他們卻常常因為要將幸福施予我們而忘了自己的子女,這份無私的奉獻曾使千萬人感動。生為學生是幸福的,但身為老師的子女卻是辛苦的,因為他們總是得不到父母完整的愛,許多人因此而責怪父母,但這小小的孩童卻是如此懂事!我驚訝了,我震憾了,小男孩和店主仍在交談,我的思緒卻停留在此。呆愕間,雨停了,我走出小店,跨上腳踏車帶著深深的感觸繼續向家的方向前進,回眸間,那小男孩仍在等待……點評:文中有三個人物:“我”、店主和小男孩。但凸顯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並未出現的第四個人物——一位顧不上自己孩子的女教師,全以店主與小男孩的對話寫出,這是很高明的虛實筆法。清代沈詳龍《論詞隨筆》指出:“詞當於空處起步,間處著想。空則不占實位,而實意自籠住;間則不犯正位,而正意自顯出。若開口便實便正,神味索然矣。”作者深得此中三昧。當“我”以“我”的離開來結束全文時,“那小男孩仍在等待……”,開放性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還有一種結尾是“截馬式”的——緊急剎車,戛然而止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社戲》 例文 放學以後放學以後,我匆忙地騎上了腳踏車,趕往與朋友們見面的地點——文學沙龍。剛停好車,一個低沉的聲音:“兩角,停車費。”我一聽,下意識地攥緊了手中的十元錢。把錢給了他,找回許多零錢,手上怎么拿?衣服又沒有口袋。不行,不能給。我心想。“沒,我沒有帶錢。”我小聲地說著,順便瞄了他一眼:一位中年男人,灰黑的外套,灰綠的售票包,眼裡閃出的光是善良而友好的,我的回答顯然讓他失望了,聲音更低沉些了:“那算了。”我飛快地跑了。聽完了講座,高興地來拿車,只看見許多的車擠著,連馬路旁也又多了一排,我的車縮在很裡面了。怎么辦?直發愣。“我來幫你拿。”我又聽見了那熟悉的聲音,嚇了一跳。只見他用大大的手握住車的頭尾,一輛一輛慢慢地挪動著,騰出一條小小的通道。無論神情還是動作都像是拿自己的車,那么輕鬆,那么樂意。幫我抽出了車,“給!”眼裡還是那樣的光。我騎上就飛了出去,騎出了一段路,覺得手中還攥著什麼——是那十元錢,才想起剛才連“謝謝”都沒有說。車子似乎有些重,速度慢了下來。又等到了放學,還是飛奔文學沙龍。他在他的崗位上。“給,找我六角。”我遞過去一元錢。“你還記得昨天的事。”他笑了笑對我說。我又看見了他眼中善良而友好的光。世界是奇妙的,有時候,你只要付出一點點,就會得到加倍的回報。點評:同樣是付停車費,由第一次的“不行,不能給”,到第二次的“飛奔”過去,主動交納,連上一次的也補上,是什麼促使了其中的轉變?是管理員的寬容和敬業精神。文章中的對比與重複的手法值得借鑑。前後兩次付車費的不同,“我”的自私和“他”的寬容,“我”的怕麻煩和“他”的不厭其煩,構成了一系列的對比,使得戲劇性的變化合情合理,也加深了故事的內涵。情節本身的重複,以及他眼光中“善良而友好”的一再出現,確定了文章的基調。正是他的“不變”導致我的“改變”,並且使我領悟到“你只要付出一點點,就會得到加倍的回報”這一生活真理。第③點——抒情與議論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溫庭筠《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梧桐,梧桐》梧桐,梧桐①院子裡頭那棵梧桐,怕是已死了罷。人們都這樣說。②梧桐挺高大,早些年,枝葉繁茂,是夏天納涼的好處所。後來,葉兒便掉了。一開始,都當是秋風吹的,可幾日過去,便已禿頂了。前年春天,也就淒悽慘慘地立在那裡,沒有再抽枝發芽。於是人們都說,那梧桐已死了。③外婆住在那院子裡。她說,那樹是叫蟲子給蛀空的。然後便咳了起來,衣襟上開出幾朵殷紅的花。那時候,外婆已被確診為患了癌症。④她的生命也仿佛是那棵梧桐了。正趕上那院子拆遷,新房還沒造好,別的住家都各自去找住處,外婆則是直接住進了醫院。醫院在半山,離我很遙遠。在我難得有空的時候,就坐著爸爸的車去看外婆。那一日見到外婆時,她虛弱地躺在床上,瘦了,瘦得不成人樣了。從外婆病房的窗子望出去,前面便是巍峨的山,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能觸到似的。一抬頭,夜空里布滿了閃亮的星,它們和那連綿的山的黑影遙相呼應。我的手伸去關窗時,聽見了外婆的咳嗽聲,伴隨著我滾燙的淚,從身後傳來。那院子已不復存在了,連同那棵梧桐。我竭力去分辨,但仍認不出它原來是立在哪兒的。那樣一棵梧桐樹,當然是被砍了……外婆的病也越發厲害了。我無法常常去看她,最近的一次也已經是上一個月。那一次,她對我說:“無論是在哪裡,無論是什麼時候,總歸是有希望的,總歸是有無數個新的生命的。”那時候,外婆已經搬進新屋,在張羅著立遺囑了。後來,事情一多,也就無暇再去看外婆,那棵梧桐也像是從我腦中被徹底地拔掉了一般。上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正坐在電腦前打一篇文章的時候,電話鈴響了。外婆的死訊如同那棵梧桐的樹葉一樣,落在我的心裡,悄無聲息的。好像電腦突然停機了一般,四下里一片黑暗。心飛快地往下沉。到達外婆家時,屋子裡已有好些人了,親戚朋友各自忙著。我愣在那兒,望著外婆那裹著紅綢的身體。⑩忙碌的一個禮拜快要過去了。我走在街上的時候,看見路兩旁長勢旺盛的梧桐——每一棵都那樣充滿生命的激情。我低了低頭,望著左手手臂上的黑紗,想起外婆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無論是在哪裡,無論是什麼時候,總歸是有希望的,總歸是有無數個新的生命的。”⑾梧桐,梧桐,在我心裡長啊長,迎接每一個春夏秋冬。[點評]:梧桐樹的枯槁與外婆的彌留,本是兩個獨立的事件,遵循著各自的軌跡。然而在本文中,卻有著奇異的交織,如同女孩兒的麻花辮,密密糾纏,眩人目光。文章的成功卻不僅僅在此。作者別有妙悟,以“梧桐”這一意象,接通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水脈,使人想到“梧桐直不甘凋謝,數葉迎風尚有聲”,想到“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想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還想到“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此外,外婆對於生死的曠達,使得全文基調,哀而不傷。四條原則的第三條是“真實” 3.真實 有“我”例文一例文二 文章“真實”,第二點是——身邊的人與事——注意兩點 一.非妖魔鬼怪、外星飛船、網路黑客,不切實際的想像,一看便知的虛假。 二.千萬不要寫了一篇東西,與你自己毫無關聯,一個別人的故事,或者文章的主人公名字像“青春小說”一樣,一個字的,“風”“瀟”“川”……如果這樣寫,只達到了一個目的,那就是把閱卷老師嚇倒。半邊錢放學以後忙完一天的學業,每個孩子都盼望著老師說最後一句話:“放學吧!”的確,學業之餘需要輕鬆,至少我是如此認為的。我愛好攝影。每每放學以後,我總會三步並作兩步地趕回家,拿上自己心愛的照相機,去捕捉大自然神奇的光。又是一個放學以後,這是極普通的一天,但傍晚的景色卻格外迷人。我當然不會錯過這絕佳的機會。騎著腳踏車,哼著小曲兒,留意著湖邊的光與影:到處都很美,真不知該從何入手。於是,膠片一張張卷了過去,很快,只剩下最後一張了。不行,今天一定要拿出一張傑作來。如此美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暗自想著。我開始推車行走,更注意留心周圍景致。哇!這裡才是我今天所見到的最美的地方:夕陽西下,天空被晚霞映紅彤彤的。遠處的雲與山連線著,山與水連線著,山光雲影又都倒印在水中,與滿湖的夕陽一起蕩漾著。我感到自己仿佛在世外桃源,簡直美極了。咦,取景框有個人影——他先我一步,似乎已沉醉在黃昏的寧靜中了。再一打量,他身邊好像倚著兩拐杖。這下糟了——有個“人”在,本來就美中不足了,還偏偏是個殘疾。不行,一定要讓他走開。於是,我走上前去,剛想開口,卻先瞥見他手中的書,分明是一本《英語辭彙》,剩下的頁數已經不多了。望著他時而皺眉,時而微笑的神情,我開始打消讓他走開的念頭了。就讓他在這兒站著吧,還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呢!我準備拍了,要不要叫他回頭笑一笑?轉念一想,那就不自然了,說不定反而會成為敗筆。騎在回家的路上,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美麗的一幕:一位自強不息的人在夕陽下刻苦學習。我不禁在心裡對他說了聲“謝謝”,因為我相信那將是一張傑作。我喜歡放學以後,因為我能在放學以後捕捉到大自然神奇的美,巧奪天工的美!點評:極普通的一個放學以後卻又晚景迷人,拍了許多照片卻無一張“傑作”,要把握時機卻只剩最後一張底片,找到了最美的山水卻有人破壞了構圖,想讓他走開卻發現他的勤奮正是一幅極好的畫面……本文多曲折,每一曲折都起伏成一波瀾,而讀者也便隨著一波一波地蕩漾下去了。可惜那個“他”由風景的破壞者轉變為傑作的構成者,中間的承轉稍嫌單薄脆弱;另外,“殘疾者”的刻意安插有時並不構成精神的偉大,反而墮入敘事的失真。文章應以真實為第一要素,是寫作中不能忘記的。 放學以後又結束了一天緊張的學習,心裡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隨著素質教育在中國的實施,我們的課餘生活已不僅僅是書、練習、作業,還增添了上網,畫畫,去英語角……雖然是初三畢業班的學生,但勞逸結合才能出成績。放學以後我和幾個朋友約好,今天去英語角走走。五月下午的陽光照得人真舒服。我們一群女孩,像蝴蝶一樣,飛到了湖邊開設的English Corner。抬眼一瞧,已經來了不少人,多是陌生的面孔。管他呢,先進去“Hello”兩聲再說,大家不多一會兒就散開了。因為口語不是很好,所以我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那裡,看著花香中這一群“鳥語”的人。就在這時,我肩上被拍了一下,轉過頭一看,“呀,好高一個老外。”我心裡嘟噥著。“你好,中國女孩。”他用美音和我打招呼。“你好。”我說道,“對不起,我不太會講英語,請你原諒。”這時,那老外投來驚訝的目光,然後伸出他那長滿毛的大手想和我握手。 “你不是講得很好嗎?我叫大衛,很高興認識你。”他邊說邊很溫柔的握了握我的手。這一舉動可把當時的我給嚇壞了,我覺得滿臉通紅,不知是因為他握著我的手,還是因為我覺得自己英語講得不是很好。不過這種尷尬的氣氛很快就過去了。原因當然不是我進步神速,而是我的一位大膽的同學趕到了。短短的一小時過去得很快,我們在夕陽的映照下和大衛他們有說有笑地離開了。自從那以後我放學後的生活就更加精彩,不僅經常去英語角,而且還買了許多口語的書,在做完功課後發奮努力,爭取做到和老外交流時不出“洋相”。我愛放學以後的時間!因為它完全由我來支配,希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放學以後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點評:與“老外”對話是每一個英語學習者隱秘的願望與不安的衝動。本文較好地寫出了這種嘗試的過程:起初“呆呆的站在那裡”,然後逐漸擺脫“尷尬的氣氛”,最後“有說有笑”地離開。平實可信。文章注重細節真實,如老外“長滿毛的大手”;還有雙關語的巧妙運用——如“鳥語”、“洋相”,努力追求語言的新鮮,值得肯定。可惜開頭結尾兩節,看似緊扣題目,並照應當前形勢,其實是以失卻國中生應有的純真淳樸為代價的。半邊錢庭院靜靜的,月光隔著樹照過來,半清晰、半模糊,蝙蝠成群地從樹林飛出,飄起又落下。娘背著滿簍的牛草推開院門,走進家來,把牛草放在一個牆角,在煤油燈邊坐著歇氣又剝著苞谷。我知道,娘一定很累了,現在我真不該說要《英漢詞典》的事情。明天就要返校了,我才不得不開口說出來的。娘聽後眉毛擰在了一起,放下手裡的苞谷,出門去了。我趕忙跟上去:“娘,幹啥去呀?”娘轉過頭看了我一眼,沒有說什麼,又匆忙向前走去。夜裡。娘叫醒了我,聲音就像從天上傳來的。看著娘焦慮的樣子,我的心裡實在是……家裡的公雞開始叫鳴了。我洗漱完,準備要走了。娘照例遞給我七張十塊的票子,這是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我接到手裡,娘又從腰間的褲兜掏出一捲毛票:“這是十塊,買那本書的,夠么?”娘眼睛直盯著我。在那刻,我心頭竟有一種說不出的茫然。可是又猶豫一下,書價是十二塊七,所以,說:“夠,夠了,娘。”娘也猶豫了一下,像明白了什麼。我自己走到村口上了中巴車,坐在靠窗的位上。灰朦朦的晨霧裡跑出來一個人!隱約地我認出了那人是我娘,連忙探出頭,大聲招呼:“娘,娘!”娘見了我,肥胖的身子左右擺動更大,顯得很努力的樣子向我跑過來,抬起的右手攥著什麼東西。車啟動了,娘已跑到車窗旁,喘吁吁地說:“錢,三塊,夠么?”“夠了!娘,夠了!”慌忙伸手去接,就在接錢那刻,一股風捲走了一張五角的紙票。車徐徐地開動,娘轉身要撿,風偏偏把紙票吹向前去,娘彎下腰追,到底追上了,伸手抓住了紙票。這時,娘向正加速的車追來,我急探出頭,高聲呼喊:“娘,娘別追了。”娘仍死命追著不放,她的左腳是有傷的呀!我暗暗埋怨自己,唉!怎么這么不成氣。娘和車子越來越近了。娘舉起右手,錢在風裡顫抖。我盡力伸長手接過錢,娘卻怕錢又被風吹走,捏得非常緊。“哧”的一聲,那張紙票撕成了兩半。我的眼淚很快流下來了。淚影中,娘仍舉著那半邊錢,漸漸地消逝在路的那頭。評點:是苦、是痛,一切盡在不言中,這是天下母親共有的心懷,訴諸於文字表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一個眼神一舉手一投足,就將母子之間的默契勾勒出來。五角錢對於更多的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出現在作者筆下,卻構成了一個情節性細節,最終的各執一半令全文陷落入一份悲哀中,這就是生活中沉默的力量,情感真實而又飽滿。只是前文的鋪墊比較弱,雖然說清貧的生活中更多的是相對無言,但進入到藝術創作中,必須深化那份無言,筆墨多一些落到母親的世界中,她的無奈和面對,甚至她在生活中的默默的掙扎。 “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 魯迅《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 “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的真實”,“後者須有其事,而(文藝)創作則可綴合,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也。” (魯迅《書信》1933年12月) 阿•托爾斯泰在《論文學》中曾說道:“沒有虛構,就不能進行寫作,整個文學都是虛構出來的。”四條原則的第四條是“新鮮” ①構思的精巧②材料的獨特 “突然,隨著一聲驚嘆,所有的燈一齊滅了,全家墜入了一片無邊的黑暗。可就是這樣一個停電的夜晚,卻成了我最為美好的回憶。”③語言的個性 魯迅的文字,鐵; 沈從文的文字,水; 追尋個性化的文字,獨特的表達, 平時的廣泛閱讀,有意識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