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門讀書筆記讀後感作文

讀了《三重門》這本書,覺得韓寒的寫作手法的確一流,風趣幽默諷刺,裡面的很多比喻十分現實和貼切,十分搞笑。你覺得呢?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三重門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三重門讀書筆記篇1

看了《三重門》後仿佛在回憶過去,而讀主人公林雨翔時,我感覺到了他性格有些跟我很相似。

正如後記中寫的:這就是生活。的確,在這本書里作者寫的都是實話,出自作者的肺腑之言,所有的語句都是直白、尖刻的。人物林雨翔表現出的是一個少年的狂傲、一段青春的不羈。也許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年齡,十多歲的少年處在一個不安分的年齡,愛表現、愛出風頭、有一定的才華與能力,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讚美,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林雨翔想樹立的是一個獨立完全的自己。對於賞識自己而自己不喜歡的老師,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仍然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在現在看來也許這不能叫無情,而且這種名字為“現實”。

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處,父母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父母把我們的飲食起居包辦了的。為了我們也許父母寧願他們自己少吃一些,也不願讓我們少吃。在這之中,可能會給我們造成無形的壓力。看著白頭髮在父母頭上越來越多,受著父母充滿期盼的目光,一種肩負重任的感覺從心裡涌了上來,於是不管怎樣也要把書本中的東西死記硬背,在班裡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最終,在無奈之餘的發泄被說成任性;一階段的失敗被認為是不求上進。一個家庭的喜樂也受於自己的支配,如果考上重點大學,全家喜上眉梢,今天去“新馬泰”,明天去“港澳台”,而敗者卻可以讓整個家庭陷入死寂、無法自拔。

在此小說告一段落,而大家仍在道路上走著,告訴自己,自己總能發光的。

三重門讀書筆記篇2

讀韓寒的《三重門》是是在高一的暑假。

韓寒文筆的老成和文風的辛辣的確是讓人感到眼前一亮,他的閱歷,他的思想很難讓人想像這本書出自一個18歲的少年之手,但是總覺得他的深沉是那么不自然,那么辛辣的諷刺從這個少年口中說出是那么不倫不類,不尷不尬。

雖然按著韓寒的意圖一路笑過來,但闔上書冊,卻發現能值得回味的快樂並不多。小說中四處伏擊的調侃和存在著語法錯誤的比喻不僅沒有加強小說要表達的思想,反而使得主題顯得七零八落,語焉不詳。真正要引起人心靈震撼的力量,在呼之欲出的時候,卻又像退潮一樣逐漸暗淡。

因為《三重門》,一場有關教育的話題正討論的如火如荼。韓寒何去何從,教育又回如何,我想時間證明一切。 其實,我覺得《三重門》這本書還適合那些教育部門的權威,那些有免費好車的人,那些“李剛”,希望他們從中能得到一點東西吧……

三重門讀書筆記篇3

讀了《三重門》這本書,覺得韓寒的寫作手法的確一流,風趣幽默諷刺,裡面的很多比喻十分現實和貼切,十分搞笑。

在林雨翔這個主人公上,我好像找到一些共鳴,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我也是十分討厭中國的教育制度,怎么每天就是那幾科,連半節體育課都沒有,課程就像剛開的撲克牌,都是一對一對的出現,經常是連堂。怎么教科書就是有用的書,其他書就是閒書,所謂教科書就是指你過了九月份就要當廢紙賣掉的書,而所謂閒書野書也許就是你受用一輩子的書。高三的時候看《讀者》就像做賊一樣,叫旁邊的同桌老師來的時候就提醒我。

書裡面還出現很多現實的人物,什麼羅天城,梁梓君,余雄,謝景淵,錢榮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人物,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這種人,所以我更覺得這本小說更像一本韓寒的自傳。

這書不但反映出中國應試教育的腐敗,還寫出了當今社會的很多腐敗現象,重點的是那些貪官,狗官,用幽默諷刺的手法來描述他們的行為。就像錢榮和那個全才,他們的老爸都是當官的,兒子卻囂張得不行。也許這也是韓寒經常不被和諧的原因吧!

我特別喜歡《三重門》後面的後記,韓寒赤裸裸地批判中國的教育制度,非常的直接,毫不修飾。裡面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並覺得很有意思,“如果今天的學習只為了明天的荒廢,那學習的意義何在?”

雖然我好喜歡這本書,但是還是不提倡正為高考拚命的莘莘學子閱讀。

最後摘錄韓寒的一段話“我不受語文教育,我完全不懂主謂賓定狀補是怎么一回事;我完全不了解知道”凸“字的第二畫有什麼狗屁意義;我從來不覺得《荷塘月色》是哪門子好文章,為什麼編教材的置朱自清那么多好文章不選偏選一篇堆砌詞藻華麗空洞的《荷塘月色》?我永遠想不通許多除考試外這輩子再也用不到三角函式的人為什麼還要被逼著去學,我怎么都不明白為什麼上課不準喝水怎么都不明白為什麼不能坐著回答問題。有些教育問題瞎子用屁眼都能看明白,怎么有些人就——”

三重門讀書筆記篇4

讀完《三重門》,突然發現:這不正是我們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生活么!

小說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主人公基本也沒幹什麼事,也就這么混混沌沌的過著。但這就是生活啊,平平淡淡才是真嘛。或許有人會覺得作者寫的是流水帳,不過精彩,但寫的正是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夠現實。他從字裡行間滲透生活的實質,讓讀者在他的幽默下感悟:生活本是如此。正因為他寫得很貼近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很喜歡這本小說。

其次,與作者同是高中生的我又不得不為作者的豐富學識所折服。作者的知識應該是豐富的,小說中隨手拈來就有許多東西,左一下《變形記》,右一下《孫子兵法》,再對《史記》侃侃而談…諸如此類,足見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另外,小說中作者創作的幾首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采。而那首中西合璧的情詩,就實在讓人啼笑皆非,琢磨不透了。但從另一側面也反映作者英文程度了得,這從小說的後半部分也有充分的體現。作者在“處心積慮”地製造黑色幽默的同時,也不忘好好秀秀自己的英文,而且運用得恰到好處,真了不起。作者在後記中寫到自己的英語可全賴新版牛津英語的功勞,這可真是值得好好借鑑借鑑!

至於作者在小說中所要表達的對於中國現代教育的不滿,不知為什麼,我真的一點也沒察覺到。可能是因為我正接受著這樣的教育吧。對這一切作者眼中的不妥都早已習以為常,畢竟像作者一樣,即使功課七科亮紅燈,也能有作為的人並不多,所以像我一樣的普通學生還是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考上好的大學。這畢竟是當今社會衡量人的能力的重要手段,這也是所謂的規矩啊。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規規矩矩地去作一個學生,儘自己的本分去讀書,將來作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的來說,《三重門》是一本不錯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