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智慧

今天接到一個任務,婦聯為迎母親節搞徵文,主題是寫一件自己認為最幸福的事。兮兮因為最近致力於某事貌似得了職業病,凡事都喜歡分析一下主觀客觀,巨觀微觀,外因內因,並定要分出個123點來,於是關於最幸福的事,也嘮嘮叨叨羅嗦了一大堆。最後才意識到這是為母親節獻禮,應該為母親歌功頌德的。

說到母親,想到的形容詞無非是:偉大、無私、慈祥、可親。也許緣於每個女孩都有的戀父情結,從小總是和父親更親一些的。小時候寫作文,最尊敬、最敬愛的人總是父親,母親好像很少當我作文的主角。長大後,發現自己的牛脾氣跟父親一模一樣,固執、任性、愛憎分明、嫉惡如仇,還帶著一些天真;而母親溫柔的性格、賢妻良母的本質我卻一點沒遺傳到,我想父母能三十年如一日相敬如賓,從不紅臉,估計全有賴於母親的好脾氣。當然這是進入社會後,漸漸才發現母親的偉大,並且她教給我的為人處事之道很受用,印象最深的有三點:

第一是國中時母親教我跟別人交往都要講人家好,尤其是背後更要多說別人的好,絕不能說別人不好。那時我正讀國中,有些青春期叛逆,剛好正流行港片,古惑仔之類的,不小心學了一些髒話做口頭禪,自以為很帥,出口成“髒”,媽媽平時不太管我,但見我連跟長輩說話都沒有禮貌了,才在記憶中第一次非常嚴肅地教育我,並跟我說了這些,影響了我一生的處事習慣。

第二是讀中專時讓我特感動的事。之前我愛看台灣作家劉墉的散文,有一篇散文說的是一位母親,一輩子吃魚頭,沒有吃過魚肉,子女叫她吃魚肉,她總是說“我愛吃魚頭”,臨終,子女端上她最愛吃的魚頭時,她才說出其實是因為以前條件不好,孩子又多,她把魚肉留給孩子吃,家裡沒人愛吃魚頭她才吃的,其實她心裡多么渴望能吃上一口魚肉。看這篇散文時覺得這個母親很傻,到後來我到台州讀中專,媽媽給我帶了一盆帶魚,到學校吃時發現全都是中間的,沒有頭也沒有尾,打電話回家時我竟然非常天真的問媽媽:“怎么這些帶魚都沒有頭和尾的”,媽媽說她燒好後把中間的挑給我,頭和尾留在家裡吃了,電話里我很長時間說不出話,也許緣於中國人的含蓄,中國式父母為子女付出很多很多,卻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子女知道他們為子女做了什麼,付出了多少。

第三是我工作幾年以後,頻繁地“被調動”工作崗位,其實平時不太會和母親說關於工作的事情,覺得和她說也沒用,只是有一次實在覺得很鬱悶才和媽媽說不想老是調來調去,媽媽跟我說:“合群的人,不管到哪裡始終還是合群的,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那時不明白,也沒覺得什麼,後來又經歷了幾次調動,才發現媽媽說的果然是真理。其實日久見人心,始終以真誠的心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對你付出真心。

當然,我親愛的媽媽教給我遠遠不止這些。

從孝順的媽媽身上,我知道對待婆婆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媽媽一樣;

從智慧的媽媽身上,我知道好丈夫不是管出來的,也是需要策略經營的;

從感恩的媽媽身上,我知道受人滴水之恩,是要湧泉相報的;

從淳樸的媽媽身上,我知道教育孩子不是靠講大道理,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教育,你是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是什麼樣;

......... 雖然生在農村,父母從來不會因為兩個女兒而待慢我和妹妹;雖然家裡條件不算好,但父母總是把我們捧在手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里給我們最好的;雖然他們為了生活很辛勞,卻從不讓我們搭手幫忙,甚至連家務都不曾讓我們多乾;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讓他們驕傲,父母卻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對我和妹妹有過一次嚴厲苛責;當然更讓人欣慰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謠言在我和妹妹身上不攻自破,我們要讓所有重男輕女的人看到,其實生女兒比生兒子有福氣多了。 

最後還是老套地說些感謝的話吧:感謝母親賦於我的一切!

謹以此篇獻給我親愛的媽媽,祝媽媽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