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我的忘憂草

很久以來就想寫篇關於母親的文章,可惜人太懶,還總以忙沒時間為自己找藉口,今年又快到母親生日了,夜靜,獨坐電腦台前,思念母親,突有一股寫作的衝動。

從小我就記得母親喜歡種黃花菜,黃花菜老家人喜歡叫它金針花,每當秋末初冬,母親就將新鮮的黃花菜蒸熟後自然曬乾,等到過節或家裡來客人了食用。我最喜歡母親做的黃花菜,以前一直只是認為黃花菜好吃才記住它,因為它太普通,在老家田間地頭,都能見到它自由而恣意生長。

這幾十年在外打拚,我更喜歡黃花菜了,也更思念黃花菜,原因是黃花菜還有個好聽的 名字叫忘憂草,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就是中國的母親之花。如是我查了一些書籍,還真有不少寫它的文章,忘憂草在我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忘憂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另一稱號忘憂(萱草),來自《博物志》中:"忘憂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詩經》上提到:“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唐朝詩人叫孟郊做的一首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門堂,不見萱草花。”北堂,就是代表母親的意思。古時候的人盡孝道,都是以萱草代表慈親的母愛,隨時撫慰遊子思念之情。古人對萱草的感情,不但融合中國常規文化與常規習俗,開對闡揚現代倫理、親情、孝道等善良風俗方面,代表著深遠的含義,所以金針花又叫做中國的“母親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忘憂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忘憂草在生活中的地位。忘憂草又名‘宜男草’,《風土記》云:‘妊婦佩其草則生男’,故稱此名。

當黃花菜被賦予了這個深情凝重的名字後,我眼中的平凡植物一下子顯現出了其不平凡的味道。忘憂草的花語是忘記所有的煩憂,人生在世,幾多煩惱!但凡是人,都會有憂愁憂慮。我覺得把忘憂草跟母親掛上,可就真的能忘憂了,當在外受再大的委屈,吃再多的苦,在見到母親那刻真的就所有憂愁憂慮都拋之腦後,我時常煩惱時,想到忘憂草,想到老家年邁的母親。打開自己煩憂的心境,放逐內心壓抑的一切一切,方能用淡然一笑解萬千之憂啊!

我想我現在明白為什麼母親喜歡種忘憂草,一來是因為兒女們愛吃,二來可能是對我外婆的一種思念你吧!有一天我會回到老家,如果母親已不在了,我肯定也會種忘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