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開學第一課》

據完作業的孩子反應:昨天,各個學校都給孩子們放映了星期一晚央視一套播出的專場晚會《開學第一課》,語文老師都給他們布置了一篇課後作業叫“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就這樣一篇觀後感卻像一塊巨石壓在了孩子們的心頭,滿嘴的“壓力山大”,令人匪夷所思。。。

“觀後感”近似於“讀後感”。不同的是前者是“觀”。指的是有人講給你聽,演給你看;後者是“讀”。是通過自己閱讀來感受所讀文章中的人和事。相同的都是“感”,重點也在於“感”。“觀後感”和“讀後感”是通過“觀”和“讀”的過程,來激發自己對人和事的感想和認識。可以就一點發表議論,闡明自己的認識和觀點;也可以就整件事發表議論或闡明觀點。怎么看的就怎么想,怎么想的就怎么寫,正像我們平時對某件事隨意發表議論一樣,談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就可以了。

可,為什麼到了孩子們這裡,一篇“觀後感”就變成了一座大山了呢?

有句俗語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我相信,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在看熱鬧,而沒有思考為什麼片名定為“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中為什麼安排了那么多名人在課中講述自己的故事?所有的課為什麼用“美”字來串聯?“美”字的定義是什麼,廣義又是什麼?孩子們假如認真觀看,稍稍思考,能夠找出任何一個“為什麼”的答案,這樣的讀後感就不會變的如此沉重了!

另一個,孩子們的書寫表達能力太缺乏練習。平日裡,安排孩子們寫寫日記,練練筆,孩子們會找出一萬條理由拒絕推諉,正是因為平日裡太多的“偷工減料”,才直接造成了如今書寫表達功夫上的太多缺失。一到寫作文要么臨時抱佛腳,要么東拼西湊,應付“公事”。加上學校的作文課批改不嚴肅,也不嚴密。標點錯誤,錯別字,病句不能得到及時糾正,時間一長,孩子們就會養成一種應付了事,草草了事的壞習慣,寫作不成為“壓力山大”才怪呢!

再就是孩子們缺乏思考,缺乏積累。

昨天下午,我曾跟一個孩子談過,“腦袋是越用越聰明,而不是越閒越聰明”。因為人腦組織每天都會新陳代謝,每天都會死亡上億個腦細胞。如果死亡的這些腦細胞屬於自然死亡,那就說明這個人很笨;如果死亡的這些腦細胞屬於用腦累死的,恭喜你,說明這個人很聰明。人是高級動物,不動腦怎么能行呢!

孩子們的課本上都很多好文章,孩子學過了,不等於記住了。要舉一反三,熟讀熟記。像觀後感,讀後感這類的課文有很多,比如張抗抗的《感悟珍珠港》;秦林芳撰寫的《孔乙己:在過去和未來之間》都是非常典型的觀後感和讀後感範文。孩子們讀過了,學過了都應該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開頭的,為何這樣寫,這樣寫有啥好處 ,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圍繞主題發表議論的?

“先讀別人的文章,再寫自己的文章”這是學寫作文過程中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孩子們都應該嘗試一下,有百利無一害。

看著孩子們心情那么沉重,我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孩子們知道有壓力了;恨得是孩子們沒有發揮好自己大腦的智慧和作用!

人生之路很漫長,會有好多“開學第一課”。但願孩子們能夠把握好自己,邁過“開學第一課”這個坎,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只有上好每一節“第一課”,才有可能寫好自己人生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