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諺語

父母親已近七十歲了,前幾日來我家小住,母親身體不好,血壓高,老是頭暈。想來女兒家小住,查一查狀況。這是自我成家以來,父母來家最長的一次小住,住了整整一周,偏偏這一周是我有史以來工作上最最忙碌的一周,來了兩批考察團隊,每早七點鐘出門,晚上十一二點才進門,老公又忙於單位事務,二老來了女兒家,卻還是自己照顧自己,自己去醫院檢查,讓我的心裡好生愧疚。幸好,檢查結果並無大礙,讓我的心裡稍稍好過了一些。父母總是說,沒事沒事的,你們忙你們的工作,只有忙著,才說明你們沒有被社會淘汰。

父母親生性樂觀開朗,小時候最喜歡在晚飯後聽父親講一些天文地理,歷史典故,詩詞歌賦。因此性格的形成與喜好是小時候的耳染目濡有著相當關聯的。而如今,我將當年的一些妙絕的對聯再與父親交流的時候,父親總是很驚訝的問,我教你的嗎?我怎么記不得了呢?老了,老了,記性不好了。對於記憶深刻的一部分,他會搖頭晃腦的對出下聯,並講出歷史的典故。非常喜歡和父母親交流,他們每天看書看報,關心政治,關心時局,關心民生。平時我們忙於瑣事,也未必能有大量的時間閱讀,父親的閱讀和分析縱古論今,讓我與父親交流後收益匪淺。

母親與父親自是不同,母親識字不多,但識字不多識事多,也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情商頗高的意思。從小母親經常用一些諺語來指導我們的說話和做事。從這些諺語中,母親的個性和風格也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母親個性極強,從過去在農村生產隊乾農活時候就是這樣,再累再苦她也會撐著,她常說:“做事要做排頭兵,啥事最苦走在前”,每當我們工作有懈怠之心或有畏難情緒的時候,母親總是這樣說上幾句。

前幾日,一個朋友犯了錯誤被審查,父母老婆孩子傷心欲絕,全家上下一片淒風慘霧。我又想起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藥人的不吃,妨法的不做”。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管有權沒權,有錢沒錢,違背常規的事情是不能做的,這樣才能保證工作的穩定,家庭生活的平靜。

樂於助人是母親的個性特點,她經常將一些吃的用的送給那些生活條件不太好的莊鄰,她說:“最好雪中送炭,不要錦上添花”。還經常幫一些大年齡的青年男女介紹對象,家鄉人結婚的時候,經常要給人家“攙新娘”。 “攙新娘”這是鄉下的一種風俗,由最有福氣的,最有人品和人緣的老夫妻,才能擔當這樣的角色,結婚人家的主人要誠懇的邀請,也喻示著將來這對小夫妻能像攙新娘的這對老夫妻一樣美滿和幸福。

在與人相處方面,母親經常給我們講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她總是要求我們講話要溫和,要體諒別人,不能刻薄和惡毒。

“嶢嶢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是母親講的一句最深奧的語言了,她要我們做任何事情, 要適度,要學會把握分寸、火候。記得二十年前講這句話的時候,嫂子進我家門時間不長,讓頗有一些文化的嫂子刮目相看,當母親說出一些哲理的話的時候,嫂子總要問一句,這句話你是怎么會的呢?母親總是相當自豪的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一個人民教師的家屬,”湯灌的水帶帶就熱了”。

母親這些信手拈來的諺語時時掛在嘴邊上,時刻指導著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每當我們遇到難題的時候,聽到這些語言,回味這些樸實的道理,總是如醍醐灌頂,這些普通的道理如同一座座燈塔,照亮著我們人生的道路。

如今,父母親老了,父親是深度近視,晚上走路,經常是深一腳淺一腳的。母親眼明腦快,但畢竟近七十歲了,腿腳終是不如從前的靈便。做各項事務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他們卻是活得很是精彩,熱心參加各項老年活動,打腰鼓、唱紅歌、出外旅遊等樂此不疲,母親對父親說:“我是你的眼睛,你看不清楚的我講給你聽。你是我的腿腳,我跑不動的,你就攙著我。”讓我們好生感動。

父母親二十歲結婚,生有三個子女,明年是他們的金婚,我們兄妹商量,要好好的慶賀一下。時光飛逝,他們就這樣相攜相扶進入了人生的第五十個春秋。五十個春夏秋冬,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但幸福的滋味卻是雋永而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