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快樂

生活在當今,可謂幸運與幸福。比起祖輩父輩當年來,物質極大豐富,文化多姿多彩;比起我們的孩子(80後、90後)來,我們的童年有大自然作朋友,雖然有時玩得很髒,甚至像泥猴兒,但是心靈要自由得多,幾乎沒有什麼作業,更沒有什麼壓力,也沒有那么多的束縛,整天有一群夥伴風裡來雨里去,一塊做遊戲,一塊惡作劇,一塊勞動,一塊上學,沒有什麼理想,一個個傻乎乎的,只知道在田野里玩很開心,在大場院裡跳房子經常把鞋跳飛了,……我的童年雖然比較清苦,但記憶卻依然美好,因為那時候的人物質欲望很低。

在童年的記憶中,最美好的事情是讀書,最愛看小說,記得剛上二年級,我偶然從爺爺的舊書箱裡發現了一本小說——《歐陽海之歌》,作者是金敬邁,剛一讀便放不下了,只要不是上學的時間,我就總想著小說里的情節,歐陽海下一步該怎么樣了?甚至每天吃完晚飯都顧不得刷碗,就鑽到奶奶住的東屋,借著煤油燈(當時總停電)抓緊看幾頁,看著書心裡也害怕,因為刷鍋洗碗是我的任務,媽媽看我愛書如命,有時自己無論多累都默默地幫我把8口人的碗刷了,有一次,我正看得入神,就聽爸爸在外屋大著嗓門吼:“我說老二啊,你看書看得飽嗎?碗沒刷鍋也沒刷呢!”我趕緊跑到外屋,一聲不吭地把碗和鍋刷乾淨了。

其實那個時候看小說,字還認不全,像“琢磨”這2個字憋了我好多天,最後是通過學習查字典認得的。後來,我又讀到了《高玉寶》、《向陽院的故事》、《連心鎖》、《桐柏英雄》、《戰鬥中的青春》,就連《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我都翻一翻,因為還小,並不懂毛主席說的話。家裡本來也沒有幾本書,我只能跟有些同學借書看,再找不著書看,就扎在廂房的小黑屋裡,借著一盞小煤油燈,把姑姑當年上大學時留下的電學書、筆記本還有考試卷都翻出來仔細讀一讀,雖然不懂,但仍覺新鮮。

我上五年級時,姐姐正上高一,我最愛看她的語文書和歷史書(別的我看不懂),新書剛發下來,她還沒看,我就先一睹為快了,這不免遭姐姐的白眼,但心裡還是非常滿足。

今生最愜意的事是大學讀了中文系,可以滿足我讀書的愛好,雖然看著老師開列的長長的書單,也會心裡犯怵,因為時間短、書太多,但仍然是自覺擠時間讀書,白天上課夜裡讀,即使這樣,讀的書依然很有限。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當走進課堂的一剎那,忽然間明白了,我讀的書還很不夠,因為最初的工作免不了捉襟見肘,鬧尷尬,為了使自己儘快適應工作需要,我開始有計畫有針對性地讀書了,工作中的我也越來越自信了。

走過這幾十年,唯一的愛好是讀書,讀書並沒有讓我成為什麼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校長,更不可能成為教育家,讀書也沒有讓我超凡脫俗,變得多么高貴與高尚,但有一點我很清楚,讀書讓我遠離了紅塵的誘惑,提高了政治免疫力,讓我的心態越來越平和,至少我不至於墮落,有這些就足夠了。

感謝書籍這個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