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山遊記

懷揣這個題目,坐著客車從家出發,轉一次車就到了太湖山。

太湖山,位於含山縣南部,人稱“小九華”。據志書記載:“古代江流泛濫,窪瀦為涌,山臨湖上,以此為名,後江徒而南,湖化為田,而山依舊。”悠悠歲月,滄海桑田,山名由來給人留下不盡的遐想。

帶著這樣的遐想,我開始了太湖山之旅。

清晨,沿著羊腸小道前行中,兩邊樹中的鳴叫聲不絕入耳,使人頓生雀躍之心,身不由己,不覺中已至太湖寺正殿。太湖寺又名太湖禪寺,其坐北朝南,整座寺廟置身在左鍾右鼓懷抱木的自然景觀中。天王殿置前,大雄寶殿居中,祖師殿位於其後。

祖師殿中間為無用肉身塔,塔由岩石砌成,高約4米,底徑約2米,故稱屋內塔,也稱普明塔。由於塔十分堅固,雖經兵荒馬亂年代仍得以倖存,它是太湖禪寺兩大奇景之一。在祖師殿西側的膳房內,有一井,人稱屋內井、鍋邊井。傳說為開山祖師無用用錫杖搗地而成,故亦稱錫杖泉。井中泉水日取不竭,不取不溢,它是太湖禪寺又一奇景。

穿過大殿,繼續前行,一排排石階映入眼帘,踩著凹凸不平的石階,拾級而上。周圍依然樹木繁茂,綠意盎然,其間,夾雜這幾株各色的花朵,有紅色、有白色、還有黃色。停下腳步,靜靜欣賞,使人恍惚沉浸在恬靜的夢境中。

這樣的恬靜很快被頑皮的鳥兒打破。樹中不時傳來陣陣的鳴啼聲,但只問其聲不見其身,彎腰拾起路邊的小石塊往樹中扔去,驚起樹中的“隱士”,只見它們如精靈一般,穿梭於樹林間,鳴啼聲,拍打聲,匯成一曲美妙的音樂。

聽著美妙的音樂,行至半山腰,眼前又出現一座寺廟——天台禪寺。天台禪寺位於太湖山主峰的半山坡上,由天龍關、龍王殿、大雄寶殿組成。龍王殿內有一股清泉終年從石龍嘴中湧出,清澈甘甜,故稱龍泉。大雄寶殿內由巨大的天然倒心石組成,更為奇觀的是倒心石右側有一株碗口大的靈芝。這曾是無用賢寬禪師修煉休息處。如果你感覺餓了,還可以在此處品嘗到美味的齋飯。據說口碑很不錯,有機會不妨試試。

俗話說的好,最美的還得在頂峰才能欣賞到。迫於馬上看到那種極致的美景,加快腳步,直奔山頂。山頂處是一塊較平坦的空曠地,中間有一座亭子,名曰“望江亭”,共兩層,據說站在上面可以看到遠處的長江,不知什麼原因,當時的第二層被鎖住,沒能登上去,遠眺長江,實為一大遺憾。

本想繼續美的探尋,怎奈烈日當頭,心情難以平靜,只得下山躲避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