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人大代表談教育記錄

專訪人大代表談教育記錄

主持人楊格: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廣東人大網和南方新聞網共同直播的廣東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嘉賓訪談。今天下午我們請來了兩位嘉賓,一位是佛山市第一中學校長譚根林,還有一位是廣東拔萃教育集團的楊冉董事長,這兩位代表作客訪談室讓我們覺得非常高興,因為教育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首先歡迎兩位代表。

主持人楊格:兩位代表,每年兩會期間大家都對教育領域投入非常多的目光,網友也對教育領域非常關注,兩位都是教育界代表,兩位新當選,第一次參會,帶來的議案有沒有跟教育相關的?

譚根林:我帶來的是跟教育相關的,因為我們本身是做教育的,在教育領域這么多年,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教育,所以帶來的建議也是有關教育的。那天在討論的時候我也提了三條建議,今天又提了兩條。

主持人楊格:具體內容是什麼?

譚根林:第一條建議就是小班化教育問題的,經濟發展來說,這幾年都是江蘇在追廣東,而且小班化也成了這幾天熱議的話題。從教育的角度來講,是廣東省在追江蘇,江蘇、浙江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確實在教育這塊廣東是做得不錯的。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廣東省跟江蘇的教育的差距在越來越接近,就像江蘇跟廣東省的經濟差距逐漸接近一樣。之所以能夠接近,也是因為廣東省得益於改革開放,尤其是2024年廣東省率先進入了課程改革,當時全國有4個省,廣東是其中之一。通過廣東教育人的努力,確實產生了很多經驗很多做法,也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視,各兄弟省市也紛紛來學習,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的課程改革的教師、講師、專家等等。

譚根林:社會經濟發展到這一步,如果要使教育內涵得到發展的話,它就必須再進行改革,我覺得教育要從大範圍到小範圍。而且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廣東省制訂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7到2024年)都提到了小班化教學,廣東省明確說了是要在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行小班化教學。

譚根林:廣東省實行小班化教學面臨著一個編制問題,因為廣東省編辦以前規定過,像高中的生師比是12.5:1。如果進行小班化教學的話就必須突破這個比例,不突破這個比例沒辦法進行。

主持人楊格:實行小班化教學,師生比應該達到多少?

譚根林:應該按照班、師比來配置,這樣就相對合理一點。50個學生和40個學生一個班,其實需要的老師是一樣多的。不會因為今天這個班是50個人,明天是45個人,就可以少一個老師了,開設的課程是這么多,老師還是這么多。發展到這一階段,用班、師比來配置就更合理。

主持人楊格:楊代表,您今年帶來的議案有哪些?

楊冉:我的建議是跟教育有關的,這跟我們的工作有關,我來自的拔萃教育集團是以教育為主體,我們現在旗下有五所學校,師生已經超過一萬名。我們一直跟民辦教育在打交道,所以這次我提的議案是跟民辦教育有關的。我提的意見是廣東省應該繼續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的發展。可以這樣說,報告裡面多次提到產業的轉型升級,其實一個地區也好,一個城市也好,它的產業要轉型升級,離不開人才的聚集,但人才如何去選擇一個城市留下來,就離不開他的小孩去哪讀書的問題。作為國際的高端人才,或者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他們的小孩更多會選擇民辦學校,所以一個地區的民辦學校到底辦得怎么樣已經成為一個地方去招才、引才、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的參數。就廣東以來來說,對民辦教育的態度應該是很開明的,政策環境也比較好,不過近段時間跟其它地方對比,比如溫州跟寧波就提出了幾個更大手筆的政策。比如民辦老師跟公辦老師享有一樣的編制,一樣的退休待遇。比如教育券的問題,現在讀民辦教育的小孩沒有享受到政府給的成本,溫州跟寧波已經用教育券的問題保障讀民辦教育的學生同樣享受公辦教育一樣的待遇。

主持人楊格:教育券是個什麼概念?

楊冉:比如生均成本是八塊,政府就會給每個學校一張八千塊的教育券,如果去公辦學校給了這八千塊錢的券,就不用給錢了。但是拿到民辦學校,一個學校一年收兩萬塊錢,它拿這個八千塊券來,只需要再交一萬二,我們可以拿這個券找政府。

主持人楊格:等於政府直接補了錢給你們?

楊冉:不是,是讀民辦教育學校的學生和公辦教育的學生得到一樣的待遇。大家公平了,大家享受的政府資源基本上是一樣的。接著上面的問題,溫州跟寧波還有一個大手筆的做法,為了引進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去投資,它會按折舊把資產回收,所以一下子引入很多大財團進去投資民辦教育。

主持人楊格:也就是降低了辦民辦教育的風險。

楊冉:對。

譚根林:我再補充一下。還有一個是關於加強實驗教學,要設立中學的實驗教室,發展到現在,要培養學習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驗這塊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各個學校實驗的教學發展不平衡,之所以不平衡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實驗的教師不平衡,有的學校或者是薄弱學校甚至沒有專職的實驗教室,這樣的話,它不具備實驗技能,他就沒有積極性,它也沒有競爭力,這也導致培養出來的實驗老師也不願意去從事實驗教學。我覺得應該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譚根林:第三個建議,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要給學生適宜的教育,要給每個學生接受最適合的教育。我們現在的高中分成普通高中、職業高中,這應該說有一點分類了,但是還有特殊的方面,對這一塊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對這樣的學生進行教育,培養他們的生存技能等等,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但是現在我們忽略了一塊,就是超常學生的教育,按照美國的心理學家和中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超常的兒童大概占比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其他省市是有超常教育的實驗,而且其他省市也有給予相關支持,但是廣東省是沒有進入這一系列的。將這部分學生放在普通學生裡面接受教育,這也不符合因材施教,所以希望能夠進行超常教育的實驗。

譚根林:幸福廣東,關於怎么樣建設幸福廣東,我們也提了一個建議,人的幸福有很多,現在全球對幸福的探討也比較深入,中國這幾年也提了這個概念,以前是沒有提這個概念的,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塞里格曼,他創造了積極心理學,提出了幸福的概念。怎么樣創建幸福廣東,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因素,我們就想提一個建議,根據幸福的研究,如果一個人能夠多參加體育活動,其實能夠提高他的幸福度。因為幸福的要素由五個方面組成,即積極的情緒、快樂、投入、人際關係、有意義的活、成功,這幾個方面有助於增加幸福度。各個小區在建設和規劃的時候,要加強體育設施的建設,因為現在廣州、佛山、中山等各個國小建的時候都沒有建體育設施,基本上沒有球場和其它體育設施,現在的學生、市民體質下降,這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下降,因為沒有這樣的體育設施和場地,回到家還不就是上網、看電視、睡覺、玩遊戲,這就導致了體質下降,如果有活動場地,不僅體質上升了,而且增加了幸福感,所以應該把體育設施納入房地產小區的規劃裡面。

主持人楊格:如果這個規劃能夠實現的話,大家的幸福指數會提高很多。

譚根林:像國外,很多的體育場地,很多的運動場,現在我們走在城市,都是一棟棟高樓,很少建到有學校的體育場地。今天楊代表提到開放學校體育場地,但是要放開的話也只是非上學時間。

楊冉:現在寒暑假跟周末有開放。

譚根林:我們開放也只是對自己開放,出了問題誰來複雜,出了安全問題誰來複雜,這個一定要說清楚,不說清楚的話學校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主持人楊格:教育關係到人們的幸福,而且教育有一個應有之意,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有用之才,這其中涉及到教育的公平這個重要的話題。教育的公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基礎上,兩位覺得廣東怎么促進外來務工子女平等地享受教育?

譚根林:應該說現在中央、省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隨遷子女進入到各種類型的學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異地聯考,現在廣東省也準備異地中考。我覺得這些隨遷子女來到了廣東省,他們的父母工作了這么多年,給他們提供這么一個機會,確實能夠更好地留住人才、集聚人才,還是有必要的。但是對於政策到底怎么實行,還是要進行充分的研究。當然現在無論是國家還是省都在進行研究,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楊格:其實有不少地方提倡用民營教育來補充公辦教育,楊代表對這方面有沒有一些切身的體會或者想法?

楊冉:根據我們對市場的了解,其實現在的民辦教育是兩端,一端是相對比較高端的,是精英教育,另外一端是外來務工子弟進不到公辦學校,有時候進得了也不進,因為他們覺得大家都是外來務工子女在一起讀書,他們覺得氛圍很好,所以民辦教育在這方面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譚根林:作為公辦學校,我們肯定會認真執行國家和省的政策,我們會按照這方面來做,我們不會拒絕外來隨遷子女入學,如果他符合政策的話,我們不會拒絕,但是我們也不會去違反政策去把隨遷子女強拉進來,我們肯定會按照政策來執行。

主持人楊格:這個話題可能網友們關注得比較多,兩位代表是不是能夠在接下來五年任期內幫廣大的外來務工人員,也包括關心這件事情的網友和公眾來提一些相關的議案和建議。

譚根林:那可以。網友可以先把自己的看法通過網路反映出來。

主持人楊格: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強素質教育,有人提出來,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提素質教育是給學生增加負擔,兩位怎么看?專訪人大代表-2[/page]

譚根林:我覺得素質教育不等同於才藝。

楊冉:對,不能混淆,也不是同一個概念。

譚根林:對,因為一個人的素質包括多個方面。

楊冉:我剛才在網上查了一下,因為它比較學術性,它的原話是素質教育是以一中提高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主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這是很學術的一個理解,我把它很簡單地看為健全的人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覺得素質教育跟應試教育不是對立的,應該說應考能力也應該是一種素質的體現,不應該把它對立起來。你能夠考高分,證明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證明你有好的心理素質,那也是一種素質,但是也不等於考試不好的就素質低,這裡沒有必然的聯繫。包括現在國內的一些考試的模式都在變化,比如南方科技大學,它現在聯考是自主招生考試,它也有面試和日常的高中成績做參考。我覺得我們的考試模式是否在不斷最佳化,比如現在有些大專院校的考試也是有一部分是動手能力的考試。剛才提到素質教育跟應試教育這個問題,不要人為地把它對立起來,也不等於在學校裡面強調素質教育就是給他們加負,如果真的從素質教育入手,其實是幫他們減負,因為通過幫助他們掌握方法,回過頭來說應該更輕鬆一點。

主持人楊格:在現實中可能有這樣的情況,我也在現實中接觸過一些家長,光憑語文數學考得好,還不能進學校,可能就需要一些體育、文藝方面的加分,在競爭力方面會有很大提高,這是一種很現實的情況,您二位覺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是好還是不好?

譚根林:從佛山來看,小升初還是就近入學,沒有考試,主要考試的就是民辦學校。

楊冉:像我們民辦學校有一個聯考的制度,有才藝的,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加分。但是我覺得這個制度也無可厚非,作為一所學校,它也希望各種人才聚集,所以我覺得這個制度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譚根林:也就是說,學習能力強就靠學習能力進去,其它方面的能力強就靠其它方面。現在有一個多元智慧型理論,人有多種智慧型,你有體育智慧型,通過體育加分進去,這也是人才,不能說這就是不公平的。學習能力很強的,就通過學習成績進去。

楊冉:對,這也是一種精英選拔的方式。

主持人楊格:政府報告對民辦教育發展是要求規範特色發展。

楊冉:對。那天雲賢省長在的時候,我也說了,民辦教育是教育的兩端,良莠不齊,所以首先要規範,要更多依靠行業自律來規範;特色,因為現在公辦學校辦得越來越好,公辦學校教師的待遇也越來越高,但是公辦學校的整個職能是普惠制,在這種狀況下民辦學校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強調差異化,所以整個報告裡面就是一句話,即“促進民辦教育規範特色發展”,我覺得這個還是很精準的,雖然是一句話,但是對民辦教育的範疇總結得很好。

譚根林:現在民辦教育的考試這一塊,可能老百姓對於藝術特長生加分進去意見不會很大,關鍵就是看他有沒有這個能力,比如說他有體育特長,他能得到加分,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有這方面的實力。

楊冉:招生的自主性也是民辦學校體現活力的一方面,關鍵還是要透明公平,把制度先做好,然後按照這個制度去實行招生。

譚根林:這裡要提醒家長,不要為了藝術加分,就讓孩子去學鋼琴、打球等,主要是他對這個感興趣,尤其是在國小階段,還是要培養他的興趣。

楊冉:一個是興趣,一個是良好習慣的養成。

主持人楊格:現在全國上下都在談創新,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想問一下兩位,在您現在接觸到的學生,總體來看創新性怎么樣,比以前有提高嗎?

譚根林:從我所接觸的學生來看,我覺得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該比以前要強一些了。比如質疑的能力,質疑的精神,不懼怕權威的精神,跟以前相比應該是有很大的加強。包括我們看學生的各種作品,學生確實敢於進行發散性思維,敢於去創新。但是我覺得這幾年學生的動手能力減弱了,因為他動手的機會減少了,通過網路的創新應該是非常強的。我覺得創新能力創新精神都有,但是動手能力比以前弱了,動手能力還是會影響一些實體產品的創新。

楊冉:我覺得網路、遊戲方面的動手能力是強了,但是實踐的動手能力弱了,所以我也提了一個建議,在廣東有條件的地區要成立實踐基地,因為現在學校裡面更多注重知識的灌輸,但是我們走訪了一些國家,他們都會在比較偏遠的地方開創一個實踐基地,一段時期以後要離開學校到這個基地去動手做一些事情。現在的小孩五穀不分,現在這種狀況是比以前多了,所以我建議要建立一個學生的時間及地。

主持人楊格:說到教育,往往會提到教育的目標,國家提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接班人,兩位在教育界,感覺到學生現在德智體美這四方面發展得均衡嗎?

楊冉: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在發展上面確實是越來越均衡,不過德智體美,在德方面呢,我覺得現在的誘惑更多了,心理健康上應該多加努力。在體方面,初升高是有體育老師的,所以他們在這方面對體育活動是比較注重的,反而是現在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比較缺乏),借這個機會,建議大學生朋友們多注意身體素質的鍛鍊。

譚根林:廣州體院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說現在的國小生比國中生強,國中生比高中生強,高中生比大學生強,所以這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還是有促進作用的。

楊冉:對,所以應試還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

譚根林:以前我們是課間操實行跑步,它的素質比原來做課間操提高了很多,現在學生身高增加了,體重增加了,但是肺活量下降,跑步的速度下降了,耐力、肌肉力量也下降了,我們發現通過這樣的投入,確實也提高了一些。德智體美,體質方面還是有所下降的。至於德呢,尤其是廣東規則的意識、民主的意識、法治的意識,我覺得學生比以前強了很多,這種規則意識如果也把它納入德的方面,我覺得強了很多。智呢,廣東省的學生的智力其實是在增加的。美,也不錯,但是體質確實有下降。我覺得現在學生的整體水平還是提高了。

主持人楊格:就我自己當時做學生看,美術課、音樂課課時非常少,甚至會被別的課挪用,美育在我們國家的教育裡面以前可能是比較弱勢的一個領域,不知道現在這方面是怎么樣?

譚根林:這也跟各個學校的辦學理念有關係,佛山這方面以前受過批評,因為它以前是中考不考體育,現在有些學校的高中,聯考沒有考美術音樂,它可能就不開美術和音樂,但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學校,特別是示範性高中這一塊,應該說對這方面還是有注重的。

楊冉:應該是有進步的。

譚根林:我們就專門有一座藝術樓,我們是高一、高二都開設了音樂美術,學生的音樂美術素質也不錯,而且這幾年聯考的自主招生在面試時也面試這樣一些素質,這些對學生都是正能量的影響。

主持人楊格:我們現在提幸福,十八大報告提美麗中國,當然這是一個環保的概念,但是我們感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候,人們的溫飽水平在提高,可能在詩意的生活方面有待提高。去年的十八大報告裡、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裡都提到要提高師德水平,這幾年師德這個話題非常引人關注,2024年出現了一個“范跑跑”,到去年出現了幼稚園出現很多教師虐童的事件,這對師德敲響了警鐘,兩位覺得師德包含了什麼內容,應該怎么提高教育職業隊伍的整體素質?

譚根林:我覺得隨著教師待遇的提高,我覺得總的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有提高的,但是確實是有這樣的個案,包括“范跑跑”出來以後,也有很多譴責,並不是每個老師都像他在那樣的緊急情況下逃跑,在汶川地震時我們也看到有老師用自己的身體撐起課桌保護學生,這都有。我的總體評價,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應該是在提高的,我們學校其實就有很多非常感人的事情,因為我們是全寄宿學校,而且學校是沒有教師宿舍的,教師都住在校外,有的甚至住的地方到學校要半個鐘頭以上的路程,每天都清早過來看學生早讀,晚上都等學生晚休以後才回去,這些都是義務付出的。也還有很多老師課後找學生談心,解答學生的問題。我覺得整個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有提高的。像待遇的提高,我覺得也是很現實的,這樣能夠聚集一些比較優秀的、道德素質高的人才。當然,我說它有提高,是不是職業道德就達到了理想的水平,那應該還是沒有,還是需要加強師德的教育和培養,提升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也包括可能有的教師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還留在教師隊伍裡面,這需要教育部門和老師隊伍加強師德培養,還有就是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因為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對教師的要求確實越來越高,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應該說現在教師的工作強度比以前也加大了。包括我說的小班化教學,真正實現小高化教學,是減輕了教師強度還是增加了教師強度,我說的小高化教學,其實要求每個老師關注到每個學生,你用你自己的知識去為每一個學生制訂一個方案,這就需要一定的能力,就像醫生對每個病人要寫一個處方,同樣的,一個學生過來,教師要對他進行診斷和談心,然後為他制訂適合他的學習方案。這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的道德素質不是像我們有些人所說的那么低,我覺得整體是不錯的;另一方面在道德素質、專業方面也確實需要加強提高。專訪人大代表-3[/page]

楊冉:前幾年有一個新聞報導,江西的一個學校的團委書記對學生進行體罰,被人拍了微博發上了網,之後記者去採訪時,發現學生對這個老師的評價非常好,學生沒錢吃飯他都幫助學生。我覺得如果出發點錯了,那就是師德下降了,但是我覺得出發點是對的,某一個點走錯了,也會出現對師德的爭議,但是我覺得現在整個教師隊伍的師德是比較高的,起碼出發點是好的。一方面我覺得要建立制度,讓他們知道標準是什麼,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第二方面就是文化,其實在學校裡面灌輸一種文化就是愛的教育,你應該去愛你的學生。有了愛,有了制度,有了標準,我覺得這些事情相對來說就會減少。

主持人楊格:可能有些事件也是經過新聞媒體跟網路媒體的發酵。

楊冉:也不用發酵,有時只是極個別的案例。

譚根林:我覺得規範確實要更詳細一些。比如禁止教師體罰,什麼是體罰?

楊冉:其實懲罰都不可以。

譚根林:有人說體罰是使外加的手段使學生感到痛苦。

主持人楊格:有的老師對小孩可能不是體罰,而是言語上的暴力。

楊冉:這是侮辱。比如新加坡是把體罰作為一種學校教育的手段承認下來,但是他們對體罰是非常慎重的。我覺得條例定下來之後,就要按規定去操作,問題是條例定下來之前要進行充分的研究。

譚根林:比如關禁閉,有的國家現在還有,但是在我們國家關禁閉是一定不允許的。它的關禁閉也是有一定程式的,比如違反了哪一條,要是你經常犯錯誤而沒有改正,它就是在體育運動時關你的禁閉,不允許你參加。比如美國有的學校,他們的學生遲到的話,如果遲到一分鐘要請示報告再進教室,遲到30分鐘就不能夠再進教室,8分鐘以後必須要去校長那裡拿一張通行證,才能夠進入到教室,他們這方面執行得比較嚴格,而且規範得比較好。我們這方面比較弱,反而對於學生的規則培養不利。

楊冉:這些話題可以引起大討論的,把它論透以後,在來定標準。

譚根林:廉價的表揚是失去了意義的,他做了這個事情,你要真正表揚到點上。“你真好”、“你真聰明”這樣的表揚是沒有意義的。

譚根林:我們現在還是主張以賞識教育為主。

楊冉:我們現在懲罰就是懲罰他講一個故事,或者唱一首歌,變相地用其他方式去迴避了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最終還是不能迴避,還是要全社會把它論透一下定一個規矩出來。

譚根林:我們就提了一個“做最好的自己,幫助別人成功”,在學校的區域當中,你有時候犯了錯誤,或者哪方面做得不好,你在班裡反省一下,說一下。“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幫助自己更好地進步。大家聽了你的故事和反省,大家吸取教訓,幫助大家成長。

主持人楊格: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專訪人大代表-4[/page]

譚根林:我說的反省是文雅一點,以前就叫檢討。

楊冉:現在不叫檢討,現在叫說明。

主持人楊格:這樣也減少了對學生們的傷害。

譚根林:我們去年有一個理科班,在廣東省理科班前50名當中,所有的中學裡面我們是最多的,第二名是深圳的,這個班的學生就採用這樣的策略,學習成績再好的學生,只要你違反了哪條制度,你就要到班裡面做一個說明。通過這樣做說明和反省,使自己做得更好,“做最好的自己”,另一方面也幫助別人的成長。 我們有一個觀點,到底是在研究聯考中育人,還是在育人中研究聯考,我們現在提倡在育人中研究聯考,首先是培養人。

主持人楊格:我覺得有您這樣的校長,學生是很幸福的。 今天上午我也去旁聽了一下佛山團的分組討論,有很多代表都提出要加強普法教育,在我們以往的採訪當中也接觸了不少代表,他們提出現在社會的平均水平來講,比如知法、守法、用法方面不太理想,建議從學校開始就要進行普法教育。這方面二位所在的學生做得怎么樣?

楊冉:這方面,我們學校做得不錯,而且投入的人力物力也不少。如果要給一個建議的話,我覺得可以做得更生動一些。因為我們走訪過很多國家,發現他們會把法律的事情以一些生動的事情滲透到學生的行為和記憶當中。比如他們會模擬法庭,有人做原告,有人做被告。演一個與法律相關的舞台劇。還有就是組織相關遊戲。還有組織他們到法院去觀摩,等等。我覺得法治教育方面可以用更加生動、更加形象的方式來做。

譚根林:我覺得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現在各個學校還是做了這方面的教育,我知道國小、國中有公民課程,其中裡面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法治的教育,我覺得它確實可以更生活化一點,可以跟學生的生活聯繫得更緊密一些,包括在幼稚園就可以進行這樣一些教育。這裡又要區分一下城市跟鄉村,城市裡的孩子,我覺得對交通紅綠燈、乘公車的教育等等,農村的孩子可能連交通燈都沒見過,這方面我建議要結合實際,當然包括農村的孩子今後也要務工,也要進城,他及早接觸這些事情也是有好處的。我覺得確實應該加強普法教育,但是怎么樣來做這件事情,我覺得課程可以設定得更好一些,課程的內容跟學生的生活應該聯繫得更緊密一些,包括我覺得應該把欠薪、討薪等身邊經常見到的案例引入中學課程,國小可能不理解,但是高中生應該可以理解了。教材編寫部門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改革和創新。

主持人楊格:我們希望將來培養的學生不光是不犯法,而且希望他們能用法律來保護自己,不論他是受僱於人,還是企業主,法律對於他們都是一個“護身符”。其實在所有民生話題中,教育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方面,它不像醫療、衣、食、住、行那樣是解決我們當下的需要,教育是給人一個希望,它是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人的希望,只有把教育搞好,我們一代人才能比一代人更幸福,我們的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非常感謝兩位代表到我們的訪談室接受我們的專訪,也非常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訪談就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