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猴子

老劉在山上捉到兩隻猴子。他把猴子帶回家,想訓練它們的表演能力,幫自己掙大錢。

他精心為猴子製做了衣服帽子,專門跑外地買回桃子、栗子、核桃等許多猴子喜歡吃的果子。說來奇怪,兩隻猴子雖同棲同起、關係親密,但表現出的性格、行為卻有很大差別:同是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只一會兒,較大猴子感覺不舒服了,會脫下來,丟到一邊;較小猴子卻不在乎地穿戴在身上。給它們食物吃,大猴子總是自己挑選,從不接受老劉給的;而小猴子卻是接過就吃,而且來者不拒,給幾個就吃幾個,甚至還眼巴巴盯著盛果的籃子。

老劉先訓練它們的站立行走和翻跟頭,每行走一圈或翻一個跟頭,就給一個果子吃。訓練一開始,老劉敲鑼、呼喊,較小的猴子很興奮,它接受穿衣戴帽(後來還會自己尋找衣帽、主動穿戴),小眼睛滴溜溜轉動,老劉讓它走圈就走圈,讓翻跟頭就翻跟頭……為了多吃果子,小猴子不停地走圈、起勁地翻跟頭,特別享受被賞賜的快樂。可大猴子卻表現得十分冷淡:對老劉的敲鑼、口令,似乎充耳不聞;給它穿衣戴帽,僅僅一會兒就脫下丟掉;讓它走圈、翻跟頭它不聽;給它食物吃,也視而不見;即使用鞭子抽它,它也只是本能地躲閃。總之,大猴子不配合訓練,只是慣於兩眼呆呆想著自己的心事。

如此訓練若干天后,小猴子因聽話、食物吃得多,很快就膘肥體壯、精神頭挺旺盛。而大猴子,由於老劉不讓它拿東西吃——它寧可挨餓也不像小猴子那樣聽話——竟然瘦得皮包骨頭,只能無精打采、有氣無力地活著。老劉看著它越發來氣,就把它趕走了。

可是,老劉並沒賺到錢。原因是小猴子好吃懶做、得了肥胖症,僅憑它那只會走幾圈、翻幾個跟頭的演技,並沒有多少觀眾買賬,掙來的錢還不夠給它買食物的。不久,老劉就無奈地放走了小猴子。

不料,第二天小猴子又回來了。老劉只好牽著它,親自送它回山。巧的是,在山中老劉看到了那隻大猴子。大猴子此時昔非今比,判若兩猴:見老劉和小猴子到來,它奔跑跳躍、爬樹摘果,不停地鳴叫,向小猴子示意。老劉見它們有了伴,就把小猴子放在了山上。

然而,當半月後老劉再到山上時,發現小猴子已經死了。原來,小猴子肥胖身軀已不能很好地爬樹,適應不了競爭激烈的野外環境,居然活生生地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