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高考零分作文2篇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xx北京高考零分作文2篇,歡迎閱讀。

我的選擇

升入大學還是踏入社會,這是個問題。是默默的忍受坎坷命運升入大學, 還是勇敢的反擊世間不公踏入社會,。 此二抉擇, 究竟是哪個更尊貴?

我會怎樣選擇,不,我不願投入到社會,難道就這樣升入高中么。

我會怎樣選擇,不,我不願再受到束縛,難道就這樣踏入社會么。

看啊,考場上眾人揮汗如雨。看啊工地上人們汗流浹背。

“孩子,自從你出生起,你就有面對選擇,生或死,一念之間。功成名就還是默默無聞,都由你自己選擇。”一個輕佻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滾到一邊去。”我不願對她說什麼。

還是點根煙冷靜冷靜。“你是那個學校的,誰讓你吸菸的,滅了。”監考老師威嚴的聲音響起。

我是該拿起煙向他那張狗臉上砸去,還是默默的掐斷煙。這又是一個選擇。“啊,我不願面對選擇啊啊啊啊。”我的內心發起怒吼。

為什麼會有那么多的選擇,我望向窗外,跳還是不跳。又是一個選擇。最終,我輕輕的把煙滅掉,就算這根煙砸到他的臉上,我又有什麼好處呢,是為了一時的威嚴亦或永生的沉眠。

選擇,這TM是個嚴肅的問題。生則萬世通達,死則千古唾棄。

正如當官一樣,老子貪還是不貪。又如城管一樣,老子打還是不打。再如干露露一樣,老娘露還是不露。

最後他們都選擇了前者,功成名就。

而我要選擇什麼呢,我還是繼續思考吧。

什麼,你說老子沒在題上。對不起,老子根本就沒說題目。

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在浩瀚的宇宙進程中,人類只不過是其演進史當中的“最後一秒”,然而也就是在這最後一秒,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瞬息萬變。將注意力聚焦在工業革命以後,方家論略,策士劃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火熱的技術變革將人類捲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眼下中國方興未艾的無疑就是甚囂塵上的“新媒體”說辭。然而透過繁雜的“名詞經濟”,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過是歷史的虛無,價值的混亂以及精神的失范。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下,我們該堅守什麼,該傳承什麼,又弘揚什麼?

鴉片戰爭開始,“舊中國”開始了現代性想像,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亦步亦趨,步履維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摸爬滾打。而在一步步學習過程中,引入、改進、揚棄、再引入如循環螺鏇,無休無止。即便到今天,我們依舊在堅守與革新之間進行著無休止的辯證分析。一曲《百鳥朝鳳》吹皺了一池春水,面對傳統技藝,傳承還是揚棄,歷史的分析與現實的呼喚雙方似乎並未達成共識,反倒是“跪求”排片使這一藝術電影本身名利名利雙收。

器物是“歷史”的承載,是民族文化的映像。然而在“真人秀”癲狂發育的今天,國寶就在“跑男”粗魯的打鬥面前不堪一擊,不值一提;相反,故宮大院裡“騎車子”,打杏子”、“修國寶”的男神、女神們激起了大眾的興趣與狂想,原來,在這座歷經百年的古城裡,還真有一群人撿起破碎的時光,在無休止的重複與塗抹中縫補千百年的歷史記憶。

故宮紅牆邊,現代化的大都市日新月異,萬象更新。東方風來滿眼春,“現代化”追求如一首輕柔歌曲激盪在每一個人心頭。改革開放以後,試圖“與國際接軌”的追求寫在富裕的中國人臉上。無論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論及中國進步必論及這樣的句式:“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才……”某段歷史成為大多數人避之不及的骯髒記憶。但我們不得不追問,歷史真的會陡然上升至高位,經濟社會發展會在某一個節點突飛猛進?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農業革命以後,智人社會的合作網路都是“由想像所建構的秩序”。公元前1776年的《漢謨拉比法典》是幾十萬古巴比倫人的合作手冊,而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就是數億美國人的合作手冊。

故宮紅牆外幾百公里某個小鄉村里,村民們依舊習慣每晚收看《新聞聯播》,聽播音員字正腔圓地播報“為人們服務”、“共同富裕”、“民眾路線”。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著“人之初、性本善”,學習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習著“公平、正義、善意、良知”,這些就是我們曾經的共同想像。

我們從這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