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不知有多難江蘇閱卷老師自考作文

提升聯考作文閱卷質量的創舉

江蘇聯考閱卷語文學科組組長 何永康

聯考作文的閱卷質量,受到社會的熱烈關注。本閱卷點20多年來為提升作文閱卷質量做了許多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年閱卷之初,作文組副組長王棟生老師提出一個構想:請每一位作文閱卷老師先寫一篇“下水作文”,當一回“考生”,然後正式閱卷。這是一個極富開創意義的構想,必將大大提升聯考作文的閱卷質量。經學科領導組研究,決定今年試行,明年全面實施。

首先“下水”的,是南師大文學院駱冬青老師指導的5位碩士研究生,他們由導師督察,在規定的時間內,“模擬”考生各寫了一篇“聯考作文”,在閱卷點內引起了強烈反響。現將王棟生老師的“構想”,以及其中兩位“碩士生閱卷老師”的“下水作文”予以發表,供各位考生和家長評閱,並期望得到全國同行的批評指正。

另有沈中堯老師寫的一首詩,代表了本閱卷點全體老師的心聲,這也是一篇十分切題、符合文體要求的“下水作文”,此處一併發表,以回應我省廣大考生和家長對作文閱卷工作的熱情關注。

不下水,何以知深淺?

王棟生

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國關心當年的一道聯考作文題,也許因為它是所有學科試卷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題——60分!新聞界每年都邀作家作“聯考秀”,不知讀者是否注意到:所有作聯考秀者,都只做作文題,而不敢碰語文基礎知識題和閱讀題,更不去碰“數理化生外政史地”,這是因為作文又是所有學科試卷中惟一一道不可能得零分的題!有知名作家用10多個小時才寫完一篇“聯考作文”,而這個時間,夠學生考完全部5門課了。沒寫過聯考作文,不懂得作文的難;沒參加過聯考作文閱卷的人,怎么會知道閱卷的辛苦?

我們一直在探索提高作文閱卷準確性的途徑。提出閱卷老師“下水作文”的建議,主要出發點是為了對每一個考生負責,體現聯考閱卷的公平性和權威性。同時,我們也想通過聯考閱卷增強教師的綜合評價能力。

閱卷教師“下水”,有利於深入研究考題,吃透評分標準。因為只有自己動手寫文章,才會在審題上下功夫。教師考慮問題比考生複雜,反應能力不如學生(這也是一些學科教師做題慢於學生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審題立意和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教師水平高於學生,綜合能力強於學生。同一道作文題,學生不會有過多的考慮,教師則知道哪幾種立意都應當是“切題”的,哪幾種立意是“基本符合題意”的,知道什麼情況屬於走題偏題,他明白其中有區分度,一旦他親手操作,他的考慮就更具體,更明晰;這時候對照評分標準,他的感性認識增強了,對試卷就能準確地作出判斷。

閱卷教師“下水”,體會學生的寫作狀態,能更多地了解情況,有利於改進作文教學。有時候,教師會對一些試卷感到奇怪:為什麼他會把文章寫成這樣?他到底要表達什麼樣的感情?為什麼會舉這種不恰當的例子?他不知道自己寫的話不通嗎?……而換到學生的位置上,這些問題就不難理解了。教師“下水”,站在被評價者的立場上,才能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態,他判別作文等次時,就會比較公正客觀。有些教師曾疑惑:選材立意,謀篇布局,表達方式,這些都是教學中反覆講過並複習過的,為什麼到了考場上考生會亂了方寸,變得像沒學過似的?道理也簡單:畢竟是應試作文,教師一生也只不過經歷一次而已!在平時訓練中我們要求學生能在40分鐘內寫出800字的文章,學生遲交或是任務完成得不好,教師就會認為學生寫作能力不強;而據我所知,能在40分鐘內寫出800字文章的語文教師並不多。如果我們能經常地試著“下水”,可能就不至於向學生提出過高要求了。

有些同行,平時作文訓練出題隨意性較大,效率不高,吃力不討好,學生抱怨:如果他能和學生同題作文,情況就不一樣了,至少他在命題時會慎重一些。

寫作是一種生命活動,也是一種自我豐富與發展的過程。教師除了專業論文之外,還應當能自由運用各種文體寫作。不久前看到護士們抗擊非典的《護士日記》,想到我們的語文教師應當比一般人更熱愛寫作。寫作是對人的思維和語言的綜合訓練,語文教師要保持業務優勢,要特別注意提高寫作水平。舊時代對學生語文能力的一般要求是“出口成章,下筆能文”,如果今天連教師都做不到這一點,祖國語文教育就很難發展了。

國家《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已經頒布,新的課程改革即將開始,中學語文教師將面臨許多新的課題,我們倡議閱卷教師“下水”,對倡導新型高效的作文教學,更新觀念,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是會有積極作用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