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特別 試前難猜--中文系教授點評聯考作文題

考題特別試前難猜 有話可說也有限制

今年的作文題出得好不好?昨天聯考語文科考試結束後,記者專訪了中山大學中文系三位教授。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程文超:寓言入題創意好但有限制

今年全國、北京、上海三卷的聯考作文題出得都見水平。聯考命題應該著重考查學生的想像能力、創造能力與表達能力。命題時,至少有三點是需要考慮的:第一,要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與知識積累;第二,要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第三,要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就這三點而言,個人以為,今年的聯考作文命題,北京、上海的題比全國題略高一籌。

先說北京的。“轉折”,大可至國家、民族、社會,小可到家庭、個人,乃至某人對事物的某種認識。這就給學生一個極大的思考空間,不同學生的思維會在不同的點上產生興奮,各人的生活積累、知識積累在這個興奮點上可以很快地“燃燒”起來。

再說上海的。“雜”,是一個可作任何理解、可產生任何感受的字眼。你對社會、人生有多大的感受,多大的想像力、理解力,你就可以把“雜”這口井掘多深。

再說廣東採用的全國題。用寓言作為話題,本是極好的創意,“智子疑鄰”也是一個能讓考生產生各種聯想的故事。但命題者卻對寓言的理解作了限制———把一個可產生豐富感受的寓言限制在“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一個(而不是多個)話題上。這一話題當然也可有正反等不同理解,但畢竟可作出的延伸性理解不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和表達。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康保成:全國題比京滬題更好發揮

在這三個題目里,我最喜歡的是全國卷的作文題,“智子疑鄰”的故事從古到今一直富有爭議,這樣的題目才能讓考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間和更大的發揮餘地。而北京、上海兩地的作文題還沒有脫離“命題作文”的軌跡,給考生的啟發性和發揮空間還比較有限。形象地說,廣東的作文題在擺脫命題作文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一些。

真正的好文章,不僅僅是體現在文字表達能力上,更是體現在從文中流露出來的感情、感悟、感受等作者個人的認識。所以聯考作文命題的方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突破“要我寫”(即“命題作文”),而轉變成“我要寫”。當考生面對一個題目時,感覺有話要說、不吐不快,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所以應該讓考生的發揮餘地更大些,而不是限制考生按照規定的題目作文章。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海鷗:考題貼近生活但難度較大

去年的作文題是關係到生死的“選擇”,有點殘酷,而且有點失真,曾有評論說“容易迫使考生說假話”。相比之下,今年的話題雖然是因一則寓言而起,但比較貼近生活,不像去年的題那么倫理化。

去年題目的導向主要是道德和生命價值等問題,今年題目的導向主要是智慧問題。但這個話題寫起來難度略大,若選擇寫記敘文體,就更難一些;但若選擇寫議論文體,又對考生的學識和思維要求較高。這種題目事前很難猜到,因而要考驗作文的硬功夫。

今年上海的作文題是“雜”,北京是“轉折”,相比之下,京題最容易發揮,滬題也便於議論,都比全國題大氣,也更適合考生的年齡。當然,全國題也有話可說,畢竟感情與認知的關係也是人類生存過程中永恆的話題,關鍵是能否對感情與認知的關係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