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荒草

作為農家的孩子,最愛的就是綠。高大茂盛如傘的綠樹,綠油油的禾田,有如帶子繞門而過的綠水……綠,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我最不想見的是荒草。荒草也是一種綠,但它渲染的是一種蕭索淒冷的氛圍,令人惆悵、落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下什麼不一定有所收穫,但什麼都不種也會生長,長滿的只是荒草。荒草不是一種收穫。我們拒絕荒草。

總聽到一些同學抱怨說:“我在學習上沒收穫什麼。”這種人見到的只是一片荒草,心裡沒有沉甸甸的果實。細究,則明白過來,沒有付出哪來的收穫呢?通宵熬夜看言情武俠小說,可謂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天上課卻常常與周公約會去了,待老師來一下“驚堂木”,才“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想要在學習上拒絕“荒草”,你首先得辛勤地播下種子,慢慢地耕耘……

慵懶至極、遊手好閒的人在生活上並不少見。不通過辛勤勞動取得勞動收入,而想好走極端,整天做著“黃金美夢”,世間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沒有播下種子,又要拒絕“荒草”,可能嗎?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現在許多年輕人卻不懂得和父母和諧相處。“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嫌不夠,有時還耍性子,心疼的是父母呀。走在愛的田野上,拒絕荒草。其實,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馨的問候,遞一條毛巾,倒一杯茶水……都可以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生活的點點滴滴,就是這么簡單,只是我們不願去做罷了。親情這片沃野也要拒絕荒草。

“再沒有心的沙漠,再沒有愛的荒原……”耳邊時常縈繞著《愛的奉獻》這首歌。有感於人的愛心無價:愛心助學、無償獻血、為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體現了人性的閃光點。確實,孤獨無依的人,痛苦對於他們而言,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利刃之於心臟。誠獻愛心,恩澤乾坤,讓世間變成美好的人間,正如一位散文家所寫的:

愛左右,同情左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上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哀。

拒絕荒草,收穫另一片蒼翠。心中有一片綠,孕育著沉甸甸的果實,芳香滿人間,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別人的甜甜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