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方能“得”

沙漠玫瑰捨棄了江南水鄉的滋潤,紮根於茫茫沙漠,由此成就它堅韌的品格。

幽芷若蘭捨棄了世俗的讚譽,隱藏於寂靜山谷,由此孕育出淡雅清新的芬芳。

它們懂得人世間最深刻的哲理,拋去奢侈的享受,咀嚼生命的真諦。

自然界如此,人又何嘗不是?

維納斯以其殘缺之美聞名於世。它失去了雙臂,多少造詣高深的雕塑家渴望按照自己的意志為她接上一對完美的臂膀,只是那完善之境終究無法到達。正因為如此,維納斯的斷臂之美才讓世人驚嘆不已。

世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完美,為了自己的追求就得放棄一些東西。若要安穩,就必須放棄自由;若要愉悅,就得忽略他人的評價;若想做個奉獻於社會的人,就得拋開對功名利祿的貪慾。

蘇軾面對變法派和保守派的拉攏,毅然捨棄了高官厚祿,即使被貶出朝廷也在所不惜。他選擇了放棄:放棄了安穩,放棄了舒適,放棄了權勢。但文學史上因此卻多了一位大文豪。他那波瀾壯闊的“蘇詞”歷久不衰,這何嘗不是一種獲得?

人很多時候要學會捨棄,懂得放手。一個人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得多,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多是負擔,是另一種負擔;少非不足,而是另一種更廣闊的擁有。

想想遭受宮刑的司馬遷,他放棄了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卻鑄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豐碑。

再想想雷鋒、焦裕祿、孔繁森,他們為了人民的利益捨棄了多少個人的幸福,但卻贏得家喻戶曉的美名。

捨棄俗氣媚骨,放下世間榮辱。舍人之難捨,方能得人之難得。不居名才能自由思考,不眷戀權勢,不受成見慾念束縛,才能求得真知灼見。正直之言語,端正之品行,平和之情懷,安定之心態,方能擁有一方浩淼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