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三作文全程指導

2007年高三作文全程指導

第一講 議論文的構思

第一節 議論文的結構模式 

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一般有總分式、遞進式、對照式、啟感式。

(m.diyifanwen.com整理)

(一)、 總分式結構

【方法詮釋】

是先總說後分說,總說提出中心論點,分說部分則橫向開拓,分解論點,論證中心。

遞進式結構是縱向開拓,步步推進,深化議論。

縱向開拓的思路,就是“是什麼——為什麼——怎么樣”的思路,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模式。

“是什麼”可理解為提出問題:或指明問題的實質,或申述論述的範圍,或直接提出中心論點等;也可以是對論述對象作必要的解釋、說明等,不一定是下定義,可以舉例說明,也可以對比說明。

從“為什麼”與“怎么樣”的角度論述,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兩部分可以並重也可以有所側重,不一定平均用力。側重點的不同,那么文章的構思和立意也就有所不同,側重點的選擇,要選擇需要我們著重講清的是觀點成立的理由,還是根據某個道理應該怎么做。一般說來,如果道理簡單,顯而易見,無須詳加論證,因而這一類的文章則可以在“怎么樣”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樣”的問題眾所周知,不言而喻,則可在“為什麼”上多做文章,“怎么樣”可一筆帶過或乾脆不予涉及。

一般亮明觀點之後展開的思路有兩種走向:如果觀點是肯定判斷,那么就要從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論述,如觀點是“我們要培養節儉的美德”,那么就談“節儉”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觀點是否定判斷,就談不能這么做的危害性。如觀點是“這種趕時髦的做法並不好”,“那么就要講”不好的理由,或“趕時髦”的危害性。

由上可見,“是什麼——為什麼——怎么樣”的思路是最有助於拓開思路的論證結構模式。至於怎么用好這種模式,則關鍵在於變通,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什麼”、“為什麼”、“怎么樣”的各自的論述側重點。遞進式結構可以和總分式結構綜合運用。比如,可以從“是什麼”,或“為什麼”,或“怎么樣”的角度分別高立分論點,進行闡述。

【範文示例】

拷問心靈(2002年高考滿分作文)

河南省考生

是人,總要面對良知與醜惡,誠信與虛偽,奉獻與自私,並且作出艱難與痛苦的選擇,這無異於對心靈的拷問。

記得有一首小詩這樣寫道:當勃蘭特在華沙雙膝跪下/全世界看到一個反差?跪著的德國總理比站著的日本首相/高大。詩很小,卻給人以巨大的震撼:同樣面對歷史的道義,心靈的良知,勃蘭特,以及像勃蘭特一樣的德國人接受了痛苦的拷問,然而他們仍堅定地選擇了良知,選擇了道義!

而日本首相呢?

特別是當他們走入供有戰爭狂魔的靖國神神社時,他們的心靈的羅盤又指向何方?

這或許是全體大和民族應該接受的,而且是必須接受的一次心靈拷問:

你們的良知在哪裡?

素以大米而聞名的原陽縣,大米生意一蹶不振,百年老店冠生園戲劇般地破產了……

一幕幕又冷落收場。人們在驚嘆之餘不禁要問:“現在的商人還能信嗎?”

這無疑是對廣大商人的一次痛苦的心靈選擇!利潤和誠信孰輕孰重?

還是黃宏那句台詞說得好:“守住自己的道!”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利潤是極具誘惑力的,但痛苦的心靈拷問後我們仍得選擇誠信,選擇人性的這最根本的一點。

把自己當作珍珠/便有被埋沒的危險/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

這是魯藜《泥土》語言樸實無華,但其歌頌的泥土——以及泥土所代表的奉獻精神讓我們的心頭為之一震:選擇泥土,便是選擇被踩,選擇置身於腳下——這無疑是對心靈的又一次無情的拷問!

周恩來總理說:“吾貌雖瘦,必肥天下!”是啊,當聯合國降半旗為其致哀時,當時聯合國秘書長說的原因很簡單:他的私人賬戶里沒有一分錢!

選擇奉獻是痛苦的,卻是值得的,因為在我們逝去時心靈是充實的。拷問心靈,讓心靈合乎人性、合乎道義的選擇,惟其如此,心靈方得以充實,得以升華!

【範文點評】

這是一篇中規中距的議論文佳作。標題“拷問心靈”暗含了“心靈的選擇”這一話題,扣題恰切。結構上採用“總——分——總”的方式,引語開門見山,切中要害,可謂要言不煩;(一)從歷史反思的角度,把德國總理勃蘭特對二戰的懺悔與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形成鮮明對比,最後是對大和民族振聾發聵的拷問:你們的良知在哪裡?作者以高屋建瓴的氣勢評判歷史,做到了立意的深刻和材料的典型;(二)從現實的角度列舉事例對廣大的商人發出擲地有聲的拷問:利潤和誠信孰輕孰重?並以黃宏的那句台詞作為響亮的回答。所列事例做到了材料豐富;(三)以魯藜的《泥土》詩句引出周總理的事例既有事例的典型性,也不乏語言的文采;最後的結語,作者高舉人性道義大旗,使心靈的選擇有了可皈依的道德標準,把論點升華到了一個理性的高度。

整篇作文,見解新穎、深刻,材料豐富,引用詩句恰切,布局謀篇合理,語言也不乏一種成熟美,被判為滿分作文也不足為奇。(王琳琨、王占學選自《語文報•高中版》)

例二、某班開辯論會,一方的觀點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觀點是“近墨者未必黑”。請你選定一方,寫一篇發言稿參加辯論。

要求:①寫成議論文 。②不少於500字。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把不選的題目划去)

例文

近墨者未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千百年來被奉為真言,時至今日,信仰者雲集。遠的不說,幾歲的孩子上學不也要找個好學校。對於孩子有個好的成長環境,是天下父母的苦心,無可非議,不過,近墨者必黑嗎?我想這話還要推敲!

前不久,電視台放映了一部題名為《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的電視劇。宋氏姐妹同出身於一種家庭,大姐、小妹都成了官僚資產階級大家庭的夫人,唯宋二小姐不同,用藹齡的話來說,“我們姐弟六個,誰和你合得來?!”人們說宋家姐妹“藹齡愛錢,美齡愛權”,而宋慶齡呢?她曾對周總理這樣講:“我把麥穗放在屋中,是要告訴自己,永遠不忘養育我的人民。”最終宋慶齡走上了一條光輝的人生道路,成為“國之瑰寶”。近墨者未必黑。

小的時候背過一首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詩的作者夏明翰原出生在一個封建大家庭,家中的老太爺、他的祖父曾希望夏明翰能為這個大家庭帶來富貴昌盛。正是這個受祖父深愛的孫子一天夜裡砍倒了象徵封建富貴的桂樹,離開 家門,頭也不回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直至倒在反動派的屠刀下。

其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決定一個人“朱”與“黑”的根本原因不在客觀的環境,而在於主觀的向上意識。決定宋慶齡與她的姐妹人生道路不同的根源在於各自的追求不同,人生觀的不同,近墨者只要有一顆對祖國、對人民的赤膽忠心,一樣顯露出來朱紅的本色。

[短評]

本文開頭就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條古訓,又舉出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小孩子入學,父母必為其擇校。可見相信這條古訓的人是很多的。話鋒一轉,提出了自己的論點。

他的論據有兩個,一個是剛剛放映過的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宋慶齡姐妹六人出身於同一個家庭,一個官僚資產階級家庭,可以說夠“黑”的了,然而宋慶齡毅然選擇了革命的道路。另一個論據是出身於封建家庭的夏明翰,夏明翰脫離家庭,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留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不朽詩篇。這兩個論據都是非常有說服力的。

結尾闡明了近墨者而不黑的根源,在於個人對光明和進步的追求,使文章內涵更加豐富更加深刻。

例文

近墨者未必黑

人們想要乾出一番事業,總希望周圍有個良好的環境。常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良好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但事實也並非如此。

我覺得,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固然可貴,但環境終究是外因,是重要條件,而不是決定因素。在不理想的環境中,照樣能取得成就,所以,近墨者未必黑。如果有誰不幸成了個近墨者,他是否真的會變“黑”就取決於他的內在因素了,是同流合污,或是出淤泥而不染,其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墨”可以看作兩個意思,周圍的人不理想或周圍的事物不盡人意。而“近墨者”如果是生活的強者,可以奮力去排斥它,甚至改變它。愛國大詩人屈原可以說生活在一個黑暗的環境中,可他卻能不受這環境的影響——“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這的確是令人讚嘆的高風亮節。左聯五烈士之一的殷夫,哥哥是反動派的一個什麼“長”,而他,卻毅然與反動家庭決裂,走上革命的道路,成為殞身不恤的猛士。由此可見,在不良環境中,照樣可以潔身自好,取得成就。

另一方面,不良的環境甚至可以被我們所利用,使它變得有利。記得有一位大作家,為了描寫乞丐,流氓,竟把自己也打扮成他們的樣子,混跡於其間,獲取真實的感受,才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這些形象,這難道不是“近墨者”的一大壯舉嗎?

然而我們也應當看到,近墨者黑的現象畢竟不少,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正視這一現象,改變這一現象,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當今社會上,一些人目睹社會不良風氣,起先深惡痛絕,力圖改變。然而在碰壁之後,自嘆不過是“蜉蝣於天地,滄海之一粟”,無力回天,既而認為這是所謂“潮流”,無法改變,聽之任之,甚至隨波逐流。這種現象令人憂心。然而社會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數人正為改變社會的不良風氣而努力,我們如果團結一心努力奮鬥,社會風氣的好轉、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功就指日可待。

超凡脫俗的蓮花,不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而且通過自己不斷的新陳代謝,居然把腳下的污泥變成營養豐富的肥料,可敬可嘆——我們都應該學習蓮花的品格。

[短評]

本文從人們都希望有個良好的環境說起,接著從理論上分析,指出環境只不過是外因,近墨者是否變黑,最終決定於內在因素。接著舉了古代的屈原的例子,屈原處在“溷濁”的環境裡而能“高馳而不顧”,表現出高風亮節。又舉了左聯作家殷夫的例子,殷夫擺脫了家庭的不良影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至此,作者已把自己的論點論證得無可 辯駁了。但他的論述遠未結束,在這個基礎上,他又用辯證的觀點指出將不良的環境“為我所用”,這就比一般的考生又勝一籌。他舉出某作家混跡於乞丐流氓之間積累了第一手素材的例子,很有說服力。他又指出對於社會不良現象不能束手無策,要團結一心來改造它。這個思想境界是難能可貴的。

結尾用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設喻,指出利用、改造不良環境是完全可能的。

本文立意高遠,分析透闢,論證有力,能用辯證的觀點分析社會問題,實屬難能可貴。

例文

近墨者黑

古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千載之下讀來,更讓人讚嘆古人言語的精闢洗鍊,切中要害。

“近墨者黑”這個道理其實也很淺顯,墨就是一個傳染源。由於物質的運動,它勢必就要擴散到它周圍,它周圍的東西也勢必要沾染上黑色了。對物如此,對人亦如此。一個人的習性總會或多或少地給周圍人一定影響。大家所熟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正是一個明證。孟子少時家貧,住的地方靠近墓地。他每日所見就是吹打送葬的隊伍。久之,他也就學會了,整日跟小夥伴一起玩辦喪事的遊戲。而當他家搬到集市附近時,整日耳聞目睹的是商販的叫賣聲和市場的喧鬧,他就又受了商販的影響,開始玩起做買賣的遊戲。只有當他家搬到學堂附近後,他才受到詩禮薰陶,為他後來發展儒家學術奠定了基礎。假如孟母不明“近墨者黑”的道理,不三遷其家,為孟子找到一個好的環境,恐怕孟子難以成為一代儒家大師。

其實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于是之不是在他的《幼學紀事》中談到,他如果不是有正直的老師、朋友扶持,很可能會走上“歧路”嗎。“蓬生麻中,不挾而直”,而白色沙子混進黑泥,久之,就會面目全非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正確地選擇同學、朋友、老師,使自己和正派有修養的人來往,共同研究學問,互相幫助,彼此促進,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而不要結交一些不三不四的社會青年,使自己墮落。個人慎交友才能走正路,而國家亦如此。“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近墨者黑”這句古語將時刻提醒我們,讓我們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為正直有用的人吧。

[短評]

本文以近墨者黑為論點,說出一番道理來,作者先從物理方面,用擴散的理論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然後用孟母擇鄰的故事,證明環境對人的品格、情趣的影響。還舉了話劇表演藝術家于是之幼年的例子進一步說明。

在這個基礎上,作者提出慎交友的主張,告誡讀者不要交不三不見的人,也就是要遠離不利於自己健康成長的環境。否則,就容易走上邪路。

本文思路清晰,有理有據,語言也明白曉暢。

例文

近墨者黑

我同意“近墨者黑”的觀點。

有人說“近墨者未必黑”,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我認為沒有道理,荷花是花苞長出水面以後才開放的。所以能“不染”,如果它在污泥中開放,從物理學和生物學角度,我們不難想像出它將是一副怎樣的“尊容”。

我們不難舉出“近墨者黑”的實例,修理汽車的工人每天接觸油污。日久天長,他們的手變得浸滿油污;我們挖開煤廠中煤堆下面的土地,就會發現它們大部分成分都是煤。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無論人手,還是土地,都是有一定空隙的。由於分子擴散作用,日久天長,油污必然會通過手的表皮進入皮膚內部,煤分子也會擴散進入土層。

任何事物都不是無縫可擊的,物質是這樣不需說,人的道德修養也是如此。如果你接觸美好的事物或品質優秀的人,耳濡目染中,你會不知不覺地受到陶冶,不自覺地接受真善美的世界觀,而自身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如果你置身於一個假、惡、醜的生活環境中,漸漸的,你會不自覺地接受假、惡、醜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使自己或多或少地受到壞的影響,這就是近墨者黑。

年輕人尤其如此,我們思想單純,閱歷淺、經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強。但這時候思想敏銳,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容易被著色,所以我們更要提高警惕,爭取多接觸一些美的事物,使自己得到薰陶;且防微杜漸,對醜惡的東西堅決摒棄。

警惕呀!近墨者黑!

[短評]

本文開門見山提出同意近墨者黑的觀點。接著指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局限性,強調出近墨者黑。

接著舉出生活中擴散的實例,證明近墨者黑的論點。又舉出人的品格也要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進一步證明近墨者黑。

在這個基礎上,指出年輕人要注意防微杜漸,注意摒棄壞事物的影響。思路清晰,有理有據,把論述歸結到年輕人潔身自好,突出了本文的主旨。只是結尾一句顯得有些生硬。兩個短句雖然情感濃烈,剛強有力,但與上文的論述風格有一點不協調。

(m.diyifanwen.com整理)

【遷移訓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歲那年與挑戰者弗雷澤進行第3次較量。在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里已筋疲力盡,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拚命堅持著,因為他心裡知道,對方肯定和自己一樣,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竭力保持堅毅的表情和永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慄,以為阿里還存有旺盛的體力,阿里的教練發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念頭,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在關鍵時刻,對手認輸了。衛冕成功的阿里還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雙腿無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澤見此情景,如遭雷擊,並為此抱憾終生。 

根據以上材料,自擬文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