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關家風的議論文800字【三篇】

【篇一】

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鮮花。家風如陽光,鮮花只有在陽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家庭是種子,孩子是小樹。家風如雨露,小樹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小時候,母親經常會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母親有時也會把家務分擔給我一些,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每當我找各種理由推掉不做時,她都會笑著對我說:“哎!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做人要勤勞,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最近姐姐考上了大學,家裡的親戚每隔幾天就會過來家裡坐一坐,祝賀姐姐。也時不時的對我說,你也要努力了,像你姐姐一樣考上大學。今天,經常來我們村子裡賣蔬果的爺爺又過來了。我和媽媽去買橘子,剩媽媽還有鄰居挑水果的時間,他對我說:“要好好學習喔,以後要考到博士!”我笑著答應了他。其實早在姐姐考上大學,看到爸爸媽媽驕傲地告訴別人,我女兒考上大學了,是福大呢!的時候我就立志也要像姐姐一樣考上大學,讓他們的心裡多一份驕傲。

自古文人重“家風,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因此古往今來,中國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為“言傳”和“身教”的典範。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讀書,他父親興王心中擔憂,就將他關在書房裡,反覆罰抄一副家教對聯:“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難。”規定每天抄100遍,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才領悟了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於父親面前請罪。從此,他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裡,敦促自己用功讀書。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後,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鮮花在陽光的照射下,清香宜人;小樹在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我,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更加出類拔萃!

【篇二】

我家的家規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大大方方、不自私。

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玩累了,回家去拿冰棍。而冰櫃里只有一隻冰棍了,我卻沒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出了那一根。父親見狀,忙問我為什麼只拿一根,我告訴父親冰櫃里只剩下一根了。父親聽後讓我把冰棍放回去,又累又熱的我,怎么捨得把它放回去,父親見我無動於衷,忙訓斥道:“把冰棍放回冰櫃,你吃冰棍解渴了,別人呢?”見到父親這樣,我也只好乖乖把它放回去,可當時的我哪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現在才漸漸懂得,不得不說,因為父親的訓斥,使我做事時想著他人,這種性格令我終身受益。

我每次去朋友家玩兒,都會忘記父母規定回家的時間,玩得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著急。

有一天晚上,父母因單位有事情都去加班了,我一個人耐不住寂寞,便約同學出去玩,而我卻沒有告訴父母,心裡本想著與同學玩一會兒就回家,可是我們在一起玩的高興就忘記了時間,天漸漸的黑了,我們都沒有散去的意思。直到有一位同學的家長催她回去,我們才各回各家。我剛到家樓下,就撞見父母,他們問我去哪了,我說玩去了。母親用嚴厲的口吻對我說:“媽媽不是已經和你講過了嗎?出去玩也要有時間觀念,要按時回家,到哪去也要告訴父母,你這樣讓我們有多著急呀!”說的我低下了頭,很是慚愧,從那以後,我養成了按時回家的習慣。

“按時回家,去哪與父母打招呼”也成為了我家的家規。

“孝”也是我家的家風,孝敬長輩,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篇三】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家風”儼然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總有種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風之不傳也久矣。

那么,家風究竟是什麼?初識“家風”二字,腦海中聯想到的便是種種嚴厲的家規。依我所見,家風應是被羅列在紙上的條條框框,是被供奉在高堂之上的陽春白雪。幾番思索,我方才發現,家風其實很簡單。顧名思義,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個家庭代代相傳的規矩,也是根植於一個家庭的風骨。無需羅列,抑或背誦,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傳承。

說到家風,還得追溯到三年前的清明節。我們一家在爺爺的帶領下,來到一處山腳下的小路。石塊鋪就的路面凹凸不平,沿路花草樹木叢生。路的盡頭是一處老房子,許久未有人探訪的樣子。

這一路,嚴肅的氣氛在在我們之中蔓延。爺爺在前領頭走著,我們都在後面規規矩矩地跟著。惹得最愛鬧的弟弟都不敢說一個字。再往裡,我們來到了這座房子前。爺爺一直站著,像在回憶往昔。不知不覺,天公開始不作美,厚厚的積雲擋住陽光,帶來使人漸生寒意的風。我站在一直鏇轉的風裡,看著一件件事物從我眼前溜走。爺爺終於開口說話了。“這是你們的伯伯,你們的軍人伯伯……”

我知道伯伯,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卻擁有一身浩然正氣。他的雙肩擔架著一個個虛弱的生命,他用雙腿踏過一條條崎嶇險阻的道路。

那是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他就冒著生命危險日日夜夜與地震抗爭,從不叫苦叫累。甚至是餘震發生的那一刻,他也要奮不顧身的擠進廢墟中,同行的戰友拉他出來他也要大怒的叫吼:“那有個人,她需要我的幫助!”餘震隨著他進去以後將地球晃動得更猛烈了,至此他沒有再出來。為了人民,他可以連自己的命都不要。

既然選擇了軍營就要甘於奉獻,走上了現場就要衝鋒陷陣。那便是軍人的精神。這座小屋的門兩旁有這略微模糊的字跡,但能很清楚的辨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忽然明白,那便是伯伯在拼搏與奉獻中精彩的青春。

家風是山重水複時的柳暗花明;家風是行到水窮處的坐看雲起時。在漫長的歲月中,有家風相伴,生命的旅途必將充滿光明,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