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滿分作文賞析:寫一封信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以下是小編為20xx年高考考生精選的優秀作文範文,希望對大家都有幫助!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該,女大學生小陳迫於無奈,更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核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讚,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導後,激起了更大範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密個人信息。

【優秀範文】

在行動前多一些思考

小陳:

女孩子長得好看與否不重要,性情厲害與否也無妨事。關鍵是生之為人,需要珍重生命,崇尚原則;仁厚禮信,世事洞明。然而世事往往糾結,彼此衝突,難求周全。你以珍重生命的名義,舉報高速路上打電話又屢勸不止的父親,且不論高速-電話-勸說-舉報是否是唯一合理的邏輯鏈,至少你讓我看見了一個人由蒙昧天然而被社會深刻格式化的過程。我不知道該祝賀你,還是為你悲哀。

你需要知道,父親是你與世界最牢靠的聯繫。你是一株花,你的根須一直牽連到他的心土裡去。它究竟扎了多深?你看不見。但是風吹草動,它即使不被連根拔起來,也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記得有一次,我叛逆父親。在長時間談話後,我看他拿一把刀子,用力地削一隻蘋果。他把大片的果肉,賭氣似地刀削斧劈下來。我僵化著表情,眼睜睜地目睹他觸目驚心地表達愛……隨著我們長大,血的熱度由燙變溫。多年以後的我們,也會變成他們。我是想說,父親、母親,除了是血脈之源,更是安全、溫暖、信任之所在。世界全是變的,又冷,又荒亂,嗅著血腥味的野獸出沒,我們需要互相依存,讓心暫時安歇,人們管這籠統叫愛。這世界什麼最恆久?只有血緣是恆久的。因此不要輕易怠慢愛之根源。

會不會,你父親原先看你的眼光如輕撫嬰兒,在你的作為之後,他看你的眼光會像看一匹小狼一樣,帶著隔絕和警惕?因此,小陳,我覺得你在勸止和舉報之間,還可以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這既解決問題,又符合社會規範。

小陳,你珍重生命是對的,而我們的社會規則也以尊重生命為第一要旨。當然泛泛就規則而言,它們不過是多年以來公共意志的積習,由一些不知姓名的人發明、修訂和完善。他們陸續死了,而你必須尊崇著他們的意志活下去。除非你成為一個無政府主義者,否則你將永遠無法顛覆規則。因此,一個自然人必須進入社會化的流水線,必然打上規則的烙印,必須遵從群體的指令,也必須擺正小自我與大社會的位置。但這種必須,要以理性和自覺為前提,而非隨性和懵懂。你更需要知道,在所有的規則中,舉報是社會化程度最高的。它本身除了具有溝通、勸阻、規範之屬性外,更有追究、懲戒、警示之意味。它是理性、無情和冰冷的,更是嚴峻的。舉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其來有自;尤其在中國當代史上,發生頻仍。我相信,你在速度帶來的恐慌中,別無他法,尋求外援,使本可在家庭層面解決的問題投放於社會層面。這是你的超常,也是你的欠妥。我看你正分身做著兩個人。你在面對世間最艱難的悖論。

至於這個世界,變化日新月異,發展無所不在。我們隨著大時代的巨輪,耳旁生風,身不由己地呼嘯和翻滾。這世界要快起來,我們卻要慢下去;這世界的技術和藝術每天都在變化,我們卻在變化中尋求恆久;這世界無“微”不至,我們卻努力把破碎的時間撿拾起來,整合成一個全新的自己。但是無論科技如何更新,社會怎樣發展,人性天然不會改變,它正在得到我們日趨完善的社會規則的尊重和維護。

懂得了這些,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點。

你很年輕,還有思考和抉擇的時間。

陳先生,您說呢

陳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網上略有了解。我想說,如果是我,也會如您女兒一般對您進行舉報。我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您的所作所為違反了交規,更是因為當您開車載著家人時,那個接通的電話已經將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懸崖之上。下面請允許我和您談一談:生命關天,我們必須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無悔。《古詩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每個人都只是這天地逆旅中的暫住之客,我們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暫,無法重新來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對自我的生命心懷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對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個“職業是是生病,業餘是寫作”的殘疾作家史鐵生,當他而說出“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時,當他窮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後的殘存時間寫下《病隙碎筆》時,當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彈斷希望不滅的盲人琴師時,陳先生,希望您能夠懂得,正像當代詩人郭小川所說,“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讓我們無悔此生。

敬畏與自己相關的生命,此生有責。我們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無數生命緊密相連,而這些與我們相關的生命,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需要對它們心懷敬畏。看,那為了讓獨居的母親頤養天年而辭官奉母的潘岳掛起的官印,在提醒我們,敬畏親人的生命;觸,那落在為了給發燒的妻子降溫而只穿單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訴我們,敬畏愛人的生命;聽,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聽到摯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吟出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詩句,在教導我們,敬畏友人的生命。陳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當我們因敬畏而為與自己相關的生命負起責任時,我們才可以俯仰無愧,坦然前行。

敬畏與自己無關的生命,此生崇高。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想,如果我們還可以對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存敬畏,則我們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說的那樣:“我的靈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韓愈一般,為了天下蒼生不受蠱惑,上《論佛骨表》,被貶潮州仍“肯將衰朽惜殘年”;如東林學派一般,為了黎元百姓樂於樵蘇,發出正直呼喊,慘遭屠戮卻成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如新東方學校一般,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費巨大終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陳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們敬佩,正是因為他們都能對那些與自己無關的生命心懷敬畏,方能普施大愛,讓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陳先生,您可以看到,當今時代,食品安全隱患多多、醫患矛盾逐漸升級、老人跌倒無人攙扶,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似乎越來越淡漠。然而,越是在這時,我們越應該不斷自省:對自我的、與自己相關或無關的生命,我們都要心懷敬畏。大儒張載說:“為生民立命。”我真誠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將對生命的敬畏放在心頭,畢竟,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畢竟,這是我們等過了無盡黑暗才睜開的雙眼;畢竟,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做孩子的榜樣

親愛的老陳:

我們素不相識,聽說了你的故事,我決定給你寫這封信。

跟你一樣,我對你的女兒懷有複雜的心情。她都讀到大學了,還沒有學會“親親相隱”的道理,反而去揭發自己的父親,令人痛心,更令人擔心——如果這傻孩子走入社會後仍是這個樣子,人情世故半點不通,動輒批評這個、舉報那個,怎么在這複雜的世界立足?

對你的遭遇,我非常同情。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卻弄得沸沸揚揚舉國皆知。不就是開車時接個電話嗎?誰敢賭咒發誓自己開車時沒接打過電話?電話響了,領導找你、同事問你、朋友約你,接慢了都不合適!跟亂闖紅燈的行人、野蠻變道的汽車、防不勝防的車窗垃圾還有半夜裡轟隆隆飛馳的“二環十三郎”飆車黨們相比,我們只不過是接個電話,簡直應該算是模範守法公民好嗎?影視劇里天天出現開車接打電話的場景,可也沒見編劇們立馬派個警察去制止啊。

老陳,我知道你最近一定聽了不少大道理。交通事故已經躋身當今人類幾大“殺手”之列、傷亡率逐年上升……拿那些遙遠的數字嚇唬誰呢?癌症倒是頭號殺手,不也得聽機率論的嗎?我相信,一定也有人跟你嘮叨過“規則”意識。什麼是規則?過去,“聖旨”是我們中國人奉行的圭臬。後來沒了皇帝,有了憲法,法定的“規則”逐漸成了體系,國家已經宣示,“人治”要變“法治”。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我們也都清楚,“潛規則”的根須在這片土地扎得更早、太深。你只不過開車接個電話就要挨罰,“特權車”什麼時候能夠依法上路?我們的孩子規規矩矩參加高考,別人給孩子明目張胆找人替考;我們的孩子千辛萬苦考入大學,別人神不知鬼不覺把孩子從差校轉入名校。前路漫漫,總有一些“別人”待在我們身邊,你說,我們手裡的方向盤到底該往哪個方向轉?

老陳,不管怎么說,不希望你過多責備女兒。她還只是個孩子。如果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像她這樣尊重公共秩序,尊重其他個體,也許壓根兒就不會有今天的這場風波,而中國人呈現給世人的面目,也不會總與“插隊”、“隨地吐痰”、“全球掃貨的土豪”和刻在名勝古蹟上“到此一游”的題名聯繫在一起。我想,女兒對你的舉報,是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質問和挑戰——問題在於,這個國家今天的國民,願意選擇誰的一邊?

親愛的老陳,聽了你的故事,我的感受一言難盡,期待與你進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