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作文預測指導與示例1

2007年高考作文預測指導與示例1

[預測題]

閱讀下面劃橫線的句子,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位科學家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和人生總結出這樣的話:“做功不同,人生將會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

要求:品味這句話,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所給話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從所給名言佳句我們可以概括為“做功不同,決定人生拋物線高度的迥異。”核心詞語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時,只要搞清了二者的關係,就很容易得出恰當的立意。

1、“做功”可以理解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為“收穫”“精神境界”等。順著這種思路,就可以理解為“付出越多,收穫越大”。可以擬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耕耘生命》《播種•豐收》等題目。

2、相同的功,如果選擇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會不一樣。這就會派生出我們在做一件事時首先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對,付出越多,收穫越小,付出和收穫將不成正比,甚或產生南轅北轍的後果。可以擬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穫嗎?》《人生不止一個變數》《方向是個問題》等題目。

3、做多少的功,怎樣做功,完全由自己決定,把“做功”理解為“選擇正確人生價值”等,我們每個人必須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穫燦爛的人生。可以擬制出《為自己的人生掌舵》《給人生找一個合理的高度》《創造人生的美感》等題目。

[誤區指正]

1、 對所給名言佳句斷章取義,要么談付出,要么談收穫,要么談高度,要么談拋物線,不能揭示名言佳句背後的含義。

2、寫文章雖然兼顧了“做功”與“高度”,但未能明白二者實際上暗含了“前提”和“結果”的關係。

3、完全拋棄名言佳句,另起爐灶。

[例文展示]

方向是個問題

四川省新津中學 唐峰

河邊。暮色蒼茫。

“撿一塊碎瓦,比打水漂。”父親對兒子說。

兒子服從。但只劃出一條很短暫的弧線。

“用力。”

“我再沒有力氣了。”兒子灰心喪氣。現在有什麼能激勵他呢?他清楚知道自己已經決定放棄,但只是有顆不肯輕言放棄的心。

“或許爸,你能幫我。”

“那么,跟我來。”

到河邊要過一片松樹林,它的背後有塊平地,那裡綻放著藍色的花兒,棲息著藍鳥,還有一些戀花的彩蝶翩飛於光明與黑暗之間。這似乎不合他的心境。他再一次高考落榜了,景色應該是悲傷的、灰暗的,林子裡應該閃爍著微暗的火,像似有卻無的希望。他該做的或許是踏著落花歸去。他像是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逃亡,繼續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

他用力,只是一條短暫的弧線,就是近處也未能綻放美麗的水花。

“我用了最大的力量,還是不行。”他說,“就像我的高考。”

“是你的方向出了問題。像這樣。”父親輕輕擲出一條悠長的線,仿佛不是碎瓦,而是一條飛魚。

“如果你像這樣。”父親向天上扔出碎瓦,用了很大的力氣,可只是沉悶的一聲,碎瓦墜入河底。“再像這樣。”父親向河裡猛地一擲,更加沉悶的響。和上次一樣,碎瓦墜入河底。

父親對他笑。

“方向問題。”

“方向問題?難道你是想讓我放棄?”

放棄?這是他決定了的。可正是不甘於放棄,才請父親找一個辦法來打消這樣不好的念頭,怎么就輕言放棄呢?

“可能是方法有問題。”

“是。”父親點點頭,“有過這樣的一句話,做功不同,人生將會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顯然,做有用功不光需要用很大的力氣,還需要正確的方向。要有一條儘量高的拋物線當然要向上,而不是向前向後或向左向右。”父親咳一聲:“當然,這需要有好的物理和數學基礎才能明白。”

父子都笑了。

“那么你是要我踏出考試外的一條路來。”

“是。”

“那么,方向?”

“這要靠你自己的思考。你思考你的方向,思考你的存在,而我現在做的只是和你回家。起點、終點。你在那裡都該有你自己的方向。”

一條美麗的弧線。不是碎瓦,而像一條飛魚,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簡評:本文採用父子對話的形式揭示出材料的內涵,由日常生活中“打水漂“的遊戲切入話題,然後漸次深入到決定一個人命運的“高考”。一實一虛,雙線並進。語言樸素,見地深刻,指出決定人生拋物線高度的不僅在於力度的大小,關鍵還在方向的正確。用小說來揭示文章主旨,是本文的最大亮點。(王貞鵬薦評)

為自己的人生掌舵

四川省新津中學趙宇晨

把一塊石頭扔出去,結果是什麼?我想這是一個不用回答的問題。可是我問,你能再扔一塊石頭,讓它們的軌跡完全重合嗎?這依然是一個不用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那是因為石塊在出手的一剎那,手的力度和方向就決定了它划過的拋物線。同樣的,對人生做功不同,人的命運也將給出不同的軌跡。

時光不會倒流,然而歷史正在重演。歷史的製造者們,他們的人生軌跡也會演繹成一個個形形色色的故事。

誰都無法忘記發動二戰的那個魔鬼——希特勒。因為對權勢的渴求和狹隘的民族觀致使他將自己的整個民族拖入戰爭的軌道。一己私慾竟左右了世界,他“創造”了歷史,卻毀滅了國家。這樣的拋物線——越過頂點心後急轉直下,而那個所謂的“頂點”甚至也是假像——所謂的第三帝國並沒有得到多少榮譽。因為希特勒,戰後的日爾曼民族也不得不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懺悔反思。

我想不會有人要刻意去摹仿這種拋物線,相反,每個人都應該把起點朝著另一個相反的方向,這一點,前人已經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愛因斯坦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研製核子彈,而自己卻終身致力於和平事業,馬丁·路德•金為自由和公正而戰。因為人生有正確的方向,並為此而付出艱辛的努力,自然會成為歷史的天空中耀眼的明星。

這裡不得不說的還有一個人,那便是被國人崇仰的魯迅先生。身處亂世,個人的命運如同茫茫海上的孤舟,辨不清航向,他難以抗擊瞬息萬變的自然環境。醫學給他帶來了一絲曙光,然而這並不是他的最終目標——追求並不能拯救國民愚昧的靈魂,即使身體再強壯,若精神麻木了,那有什麼用?所以魯迅先生數次高速扭轉人生大船的航向,走上棄醫從文的道路,最終為自己的人生劃出一道近乎完美的弧線。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的人生舵手,它需要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也需調整好力度與方向,否則將走上另一條在末尾埋藏著陷阱的不歸路。因為有了前車之鑑,後人便要避免後車之覆,因此做好自己的舵手——從即刻,從現在起。

簡評:作者巧妙把“做功”理解為一個人的價值取向,正確的價值取向,肯定會收穫人生和事業的黃金,相反,則會湮沒在歷史的紅塵中。為了佐證觀點,作者先用反面例子希特勒,然後用正面事例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魯迅,正反對比,論證有力。在此基礎上,文尾提出為自己的人生掌舵,深化了主旨,提升了文意層面。(王貞鵬薦評) 

播種·豐收

四川省新津中學 古夢雲

收穫的美麗來自付出的慷慨,收穫的痛快來自付出的偉大。

———題記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古諺語告訴我們:你付出了努力,收穫了成功;你付出了真誠,收穫了友誼;你付出了艱辛,收穫了榮譽;你付出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那般坦坦蕩蕩,收穫了恰似“飛流直下三千尺”那般酣暢淋漓……

歷史滾滾前進的車輪告訴我們,沒有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哪會有新中國這輪初升的太陽?沒有科學家夜以繼日的苦心研究和不斷開拓,哪會有一項項偉大的發明創造,哪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陶淵明放棄了舒適的官場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收穫的是心靈的澄澈與精神的豁達;錢學森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和豐厚的聘金,毅然回國,投身祖國科研建設,他收穫的是感情的慰藉與靈魂的釋放;司馬遷飽受宮刑之苦,付出了難以承受的身體痛苦,寫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著作,他收穫的是有意義的人生,令後人敬仰不已。

收穫與付出就是這樣,如同親密的夥伴形影不離,如果你付出的是充滿荊棘的漫漫征途,那么收穫的就是蜂飛蝶舞的錦簇花團;如果你付出的是春天播種的辛勞,那么收穫的就是秋天豐收的喜悅;如果你付出的是儲藏真誠的輪船,那么收穫的就是滿載而歸的貨物。

別林斯基曾經這樣說:“在失望的荒地上付出你寬大的胸懷,在希望的沃土上會得到你心靈的慰藉。”是啊,當你手捧玫瑰時,你付出了扎破手指的危險,而你收穫的是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和那心靈被水流沖刷過後的舒暢愉快,當別人做錯了事情時,莞爾一笑告訴他沒有關係,下次一定要小心,你付出的是善解人意與寬容,而收穫的是真摯的感情與積極進取的純潔的心。

而現在,如果我們用功努力學習,那么就一定會有所收穫,突然想起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無論是滿城的金菊還是濺滿衣襟的鮮血,無論是成功,抑或是失敗,只要我們曾經指揮過千軍萬馬,曾經怒吼過、廝殺過,曾經為我們的理想奮鬥過,那么我們就不會後悔,因為我們付出了,而付出了就有收穫,不管它是大是小,是為人道還是不足為人道……

簡評:本文用簡短的題記揭示出了所給材料的內涵,開門見山。接著用大量排比句來論證觀點,述例精當。除了用事例外,作者巧妙地引用別林斯基的話來佐證觀點,行文靈活。本文也有一個弱點,那就是本文在論證時缺乏梯度感,深度不夠。(王貞鵬薦評)

創造人生的美感

四川省新津中學 蔡琬瀅

生活總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而從落日之時起,我們命中的圖幅就漸漸被展開了。有的人經歷了地位由低到高、官位由小到大、錢財由少到多的過程。達到事業的巔峰,結局卻是日漸喪失了往日的光輝,甚至有些失魂落魄起來,儘管他會用餘生的時間來記住這些輝煌。“長江後浪推前浪”,他們如此自嘲;有的人認為自卑的境遇每況愈下,但熬過了最困苦、最絕望的那一段時間,希望之光普照曾經陰沉的天空,一切都轉新,一切美好都在甦醒,他的人生軌跡正由一個波谷向上升,與前者剛好相反。很多時候,我們把人生的起伏僅歸咎於努力的時間和程度,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往往覺得成功永是個美若天仙的形象,實際上,失敗和挫折就是萬惡不赦的魔鬼,用同一標準衡量成敗起伏,失去了可貴的個性。所以,儘管人生的拋物線不會由我們自身繪製,我們也要學會將它演繹得更高,更優雅,更具有美感,儘管落拓,儘管危險以及孤獨。

當15歲的黃舸踏上“感恩之旅”的漫長征程時,他的內心將承受怎樣巨大的愛與痛?死對於他來說,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張字跡清晰的“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的預兆短期內死亡的診斷書。但是這個少年,在生命的最後,想到的竟是萬里迢迢去感謝幫助過他的、愛他的好心人。他完全可以不做這樣的努力,選擇在安靜的環境中度過餘下的時間。所以,他的人生因此而不同了,下滑的軌跡不斷上揚,如同初生嬰兒生命的最初時段,一切都充盈了飽滿的希望。“善良的人點亮他,他就歡快的燃燒起來。”他燃燒,在熾烈的火焰中,迅速飛騰。

看幾米的繪本《秘密花開了》,其中一個叫木馬頭的小朋友,只知道戴著馬頭形狀的面具,整日奔跑,生活單調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有時他覺得自己好像籠子裡的笨松鼠,只會不停地繞圈圈,但有時他又深信他的忙碌奔波有著美麗的象徵意義……原來路是有盡頭的,而盡頭一定不是在去不了的地方。”這不禁讓人反思現代人看似勞碌至極的生活,其中是否有著明確的、執著的信念,來引導自身達到“生存的峰頂”?終日奔忙,原來僅讓自己活在平面的世界,被他物不斷左右,或是將生活停留在一個中心,自己便成為繞此中心轉動的衛星,永遠逃脫了塵世的功名利祿,看不見遠方,也不知曉有遠方。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因為我們活得不美,喪失了浪漫的理想,喪失了要拓展自己人生高度的渴望,九泉之下的陶淵明、王維諸輩恐怕都只能嘆息知音難覓了。

安妮寶貝在《嗇薇島嶼》中的一篇文章里寫道:“危險的美感,注定了一種類似虛無的生活方式。這是已經和結局無關的激情。一邊走,一邊讓美和時尚從靈魂里刷刷掠過。……很多時候,一個人選擇了行走,不是因為欲望,也並非誘惑。他僅僅只是聽到了自己內心的聲音。”生命中許許多多的不如人願的事,若能通過積極的上升的人生軌跡去彌補,每一秒都是嶄新,每一秒都能給自己愉悅的美感。

不論上升,抑或下墜,等待的,終將會是到達。

簡評:本文思想深刻,作者把所給材料理解為“我們把人生的起伏僅歸咎於努力的時間和程度,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立意不俗。接著用黃舸、木馬頭的s事例來論證,在倒數第二段,巧妙運用安妮寶貝的話來呼應文題。思路清晰,文化內涵豐富,但述例不夠精當。(王貞鵬薦評)

天生我材

四川省新津中學 李科

引觴滿酌,把劍嘶風,一覽世事浮沉,人情冗雜,頓時豪氣勃發,故引吭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題記

悠遠的天幕鋪展著一襲鬱黑色,星星閃爍著米黃色的光點,眨著自己晶亮的睛睛。相傳每一顆星星對應著每一個人生,星星有光亮強弱之分,那么人生自然也有優劣之別。

為什麼有的人生平談無奇、枯燥乏味,而有的人生卻激盪轟烈、險象環生呢?為什麼有的人待到白髮也要抓住楊橋柳畔的風花雪?為什麼有的人銷盡青絲也要抓住煙火里的金戈鐵馬?是的,做功不同,人生將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而這些無論功還是拋物線,無不決定於人的態度。

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人生來本是一塊上佳的良材,有人選擇作金玉,所以他一生榮華;有人選擇作朽木,故他一事無成。天生我材,並不是全部有用,“材”之一字,性能者居之,而能者之所以成為能者,蓋在其態度。

生活是公平的,它給予每個人以不同的優點,人的一生是否光彩是否榮耀就在你自己是否可以把握自己的優點,人無貴賤,眾生平等,無論你我處於人生舞台的哪一個角度,你我都有權利綻放自我的光彩,做出自己的功!

人生如星,想要釋放出越強的光芒,就越需要點燃歲月,燃燒青春,自己去拼搏。熒燭之光豈敢同日月爭輝?但他們有自己存在的權利,也有燃燒的理由,只要他們還存在一刻,拚命燃燒的“北斗”就注定了它們不會輸給任何東西,當然也包括日月。

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一條龍,只要他敢於的拼搏,敢於進取,他就可以擁有自己的一方天空。做功,是的,這是您惟一可以選擇的一條路,你只有敢於做功,敢於向厄運向生活挑戰,才可能才可以劃出完美的拋物線。

有人說生活只有兩種方式:腐爛和燃燒,是啊,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權在一念思量!與其腐爛於糜糜,何不痛痛快快地燃燒。誰說紅顏一定柔弱?誰說朽枝一定易折?誰說熒燭一定光微?又有誰在高呼書生一定百無一用呢?

簡評:本文對材料的內涵理解到位,在第二段亮出了觀點:“是的,做功不同,人生將給出不同高度的拋物線,而這些無論功還是拋物線,無不決定於人的態度。”然後用極富思辯的名言佳句加以論證,思路清晰,文化內涵豐富。(王貞鵬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