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聯考——材料作文立意與角度選擇

一、生活是萬花筒,反映生活應多角度

我們拍攝立體的人像,就要講究角度。全身、半身、動態、靜態、正面、反面、側面、坐勢、臥勢、立勢,姿態各異,形象紛呈,除了做身份證的“半身脫帽正面照”之外,其餘的照相,都是各從一個角度反映人的形象和精神的。

作文亦然。作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蘊含在生活中的道理也應該從多角度去理解。蘇軾《題西林壁》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識廬山真面目”,就要多角度“看”廬山,才能全面地正確地認識廬山。

如有這樣一則材料:

“木桶理論”是現代管理科學中的一個概念。說的是:一個木桶的容水量取決於最短那塊木板,其它的木板即使再長出許多也沒有價值。要增加木桶的容水量,就必須加長最短的木板。

讀後讓學生多角度構思,結果學生緊扣材料,聯想開去,聯想到自己,周圍的人或社會上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其立意主要有如下幾種:

①自己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外語學科成績明顯較差,必須發奮補上。②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合成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必須同時抓好,不能一手硬,一手軟。③有些地方生產發展較快,但交通通訊建設都跟不上,必須加快這兩項工程的建議,④在某一生產流水線上,只有一個生產程式常常造成阻礙,必須加強這個環節,才能使整個產量提高。

實踐告訴我們:從什麼角度認識事物,就會有什麼樣的文章立意,選擇角度新,文章立意就新,選擇角度好,文章立意就好。

二、藉助求異思維,才能出新制勝

求異思維就屬創造性思維,且是創造性思維過程中的主要思維方式,可以不受習慣的束縛,突破常規,從實際出發,破除舊框框,辟出新路子,以避免考慮問題的單一性,幫助人們擺脫思維的僵化,刻板和呆滯,進而使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作文的求異思維有三種形式。一曰相反相成,如果能大膽地對現成的結論提出質疑,對人們意識中原先存在的習慣認識加以批判或否定,或對現成的材料從含義上向相反方向作出新的發掘,就可能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寫作天地。如“東施效顰”這一典故,對東施透出了明顯的貶抑態度,她那“捧心而顰其里”的可怕樣子,使得人們或“閉門而不出”,或“挈妻子而去之”,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現在人們都用來恥笑那些醜陋或低能的人顯示自己,這似乎已成定論,不可“反彈”,但是,如果就東施的精神去讀,還是有理可講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東施雖醜卻追求美,這是可以理解的,她見先進就學,精神可嘉,儘管學得不像樣,畢竟有好強、向善之心,無可厚非。

曇花,本是印度梵語曇缽花的簡稱,由於它開放時間短(兩小時,從晚十二點開到凌晨二點),所以它比喻事物一出現就很快消失,帶貶義。但反其意而用之,仍能寫出新意,曇花開放的時間雖短,但曇花不圖名利,向人們無私奉獻著自己的清香,它不正是那些默默無聞的平凡人物,為振興中華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嗎?

二曰相輔相成。有人根據大學生們做棵無名的小草,還是做棵參天大樹的討論,寫了篇《也要唱“大樹歌”》,文章既肯定了做棵無名的小草,埋頭苦幹,甘當無名英雄的必要;又指出不要懼怕出類拔萃、成名成家,“既有參天大樹,又有遍地芳草,這才能構成絢麗奇偉的景象”。“小草”與“大樹”對於裝點江山,振興祖國,本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也要唱“大樹歌”》,比只唱“做棵無名的小草”,無疑擴展了思路,豐富了內容,深化了主題。

三曰推陳出新。有時,我們可以對已成定論甚至流傳千古的說法,從新的角度作出新的思考,區別輕重緩急,或引伸,或聯想,或擴展,思維的軌跡,不再只是沿著直線延伸,而是以某一點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從思維角度看,多種立意屬“發散思維”。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歷史已有定評。從齊王懸賞納諫,可立題為《納諫需要膽識和氣度》;從鄒忌兩次窺鏡,可立題為《人貴有自知自明》;從提意見應講究方法和技巧,可立題為《推己知彼,引君就範》;從妻、妾、客皆美鄒忌,可立題為《對討好恭維的言辭必須警惕》。以上幾種觀點是從課文中提煉而來的,現實意義較強,而且標題也符合要求。觀點③④尤其值得肯定,角度新穎,視點獨特,可見運用發散思維,多角度辨析,使學生形成對材料深刻的認識,這樣就能提煉出立意深遠,有理論價值的文章觀點。

三、篩選信息,找準最佳角度

對供材料作文,如果不能把握材料(題目)的實質,把材料與不貼切的立意強扭在一起,即使你下筆萬言,洋洋灑灑,其結果也只能是枉費心機,事與願違。

如有這樣一則材料,孩子在練劍的時候,總是埋怨劍柄太短。媽媽說:“你在進擊時再向前跨出一步。”依據這則材料來寫文章,你如果只是討論到底劍柄長好還是劍柄短好,或者是議論媽媽的經驗更豐富,或者說練劍要刻苦、專心,不要埋三怨四,那都是就事論事,不得要領。媽媽的話其實已經承認了劍柄太短是一個缺陷,所謂要“跨出一步”,意思是要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去彌補這一缺陷,把這一步擴展開來,就可引出一條規律:要用主觀努力去彌補客觀條件的不足,這樣就找準了最佳角度,即提煉的主題就有了普遍意義。

作文立意要新,是指在不違背反映事物實質的大前提下,從新的側面去認識事物,而這個新的側面較之習慣的側面,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質。

可以說,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角度是最佳角度。當然,選擇角度是優是劣,主要是基於對材料的深刻認識,對原材料觀點準確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