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考下水作文:揚生命浩然正氣,樹報國遠大志向

記得我剛讀國中時,語文老師曾給懵懂單純的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茅盾童年時參加會考,考試的作文題是《論富國強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寫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議論文,最後一句是“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主持會考的老師對文章大加稱讚,並在最後一句上加了密圈,寫下評語:“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老師慷慨激昂的敘述和熱力奔放的表情頗使我們滿腔的愛國熱血沸騰一時,後來老師趁熱打鐵,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袖的榜樣和李四光、錢學森等愛國科學家的事例又一次次地激勵了我們更加堅定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其實,從典籍軼事中,從文學作品中,中華先人們“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哪一次不是毫無例外地感動了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年輕的眼中再也看不到生命昂揚只看到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從什麼時候開始,堅實的土地再也載不動寶馬車的瘋狂與蝸居的重量?從什麼時候開始,享樂吞噬了奮鬥的幸福,頹廢淹沒了青春的光芒?耳邊響起水木年華《完美世界》的歌聲:“飛向你,完美的世界裡,去尋覓,生命的奇蹟------”腦中閃回的,卻仍是一張張拼爹拼媽一擲千金沉淪迷失的蒼白的臉龐。誠然,應試教育扼殺了理想信仰,媒體教育摧殘了民族品質,社會教育毒化了美好心靈,青少年成長的生態環境令人觸目驚心聞者哀嘆!對金錢、權力的崇拜,使青少年迷失了人生方向,導致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嚴重扭曲。但是,面對選擇、就業、競爭、成長、情感等種種難題之時,躲避艱苦、貪圖享受,只想拿高薪、不想付代價的“富二代官二代名二代”虛浮人生,絕不是當代青少年的追求!人無志不立。個人成長需要你立志。人生短短數十年光陰,無志便無目標,無志便無追求。渾渾噩噩庸庸碌碌,尸位素餐恬不知恥者,怎能活成大寫的人?何況當下現實,亟須具備抗擊頹廢和各種繁雜的精神困境的勇氣與毅力!若沒有堅定而遠大的志向產生的強大的目標驅動力的支撐,不免會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社會進步要求你立志。祖國強盛責無旁貸。無論哪個時代,青少年都肩負著同樣的責任和使命: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如梁啓超所云: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付世界進步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後成功之一日。”中山先生擲地有聲振聾發聵的自勉,未嘗不是對後來者的殷切期待!讓我們振作起百倍的精神,揚生命浩然正氣,樹報國遠大志向!讓無悔的青春,開出最絢爛的花朵吧!讓崛起的中華,見證我們創造的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