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廣東聯考優秀作文四則

XX廣東聯考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

數碼科技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時上傳到網路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

要求:

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

3、不少於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XX年廣東聯考優秀作文:

用心觀察與記錄

如今數位相機已經十分先進,人們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膠片相機,不顧一卷三十六幅的膠捲幾十元的高昂成本,與暗房裡費心勞神的沖洗過程。這是為什麼呢?正是由於這種種麻煩逼著攝影師在按下每一次快門之前,都能夠仔細深入地觀察被攝物體,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張逐漸顯影的照片背後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記憶。

這種回味在如今數碼照片泛濫的時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們用鏡頭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記憶,以為自己這樣便抓住了時光。

我也曾經這樣天真地認為。我初涉攝影之時曾去過一次西藏旅遊,帶著自己的數位相機。藍天,白雲,碧水,雪山,面對這一切難以用人類語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拍下來。於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間,我的眼睛幾乎未從取景器小視窗上移開過,存儲卡也被填得滿滿的,心想我已記錄下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瀏覽這些相片時,卻再找不回當時的那一份激動了。當時只顧著拍照,卻忘了用心體會旅途的愉快,面對美景的新奇與感動,以及景觀背後動人的故事傳說……我這才意識到,有些東西是難以用相片記錄下來的。

後來,有一次我帶上相機出門“掃街”時,才真正領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區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誘人香味,原來是一家老字號腸粉店。走進店裡,點一碟腸粉,看著老闆在氤氳的煙氣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舉起相機按下快門。在老城區我又見到一家打制傳統銅器的小店。循著“叮叮”聲走過去,與老師傅打聲招呼,好奇地看著打銅的過程。老師傅看著我專注的神情,露出燦爛笑容,於是我又按下快門。當我回家翻看這兩張照片,我突然覺得自己仿佛又聞到腸粉的香味,又聽到打銅的悅耳聲音。

我這才明白,拍照只不過是給你一個觀察體驗的機會,而照片只不過是回憶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憶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膠片機還是數位相機又有何關係?照片的多與少又有何關係?只要用心體驗,用心記錄,定能寫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記憶。

數碼時代更能喚起珍貴的記憶

有人曾指出,科技發達的今天,人生過得越來越索然無味。人們紛紛懷念起黑白膠片的時代,以為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間。然而,愚以為,數碼時代的技術,更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

誠如錢鍾書在其《圍城》中寫道:“圍牆裡的人想出去,圍牆外的人想進來。”我們處在黑白膠片時代時,總是抱著“膠片貴而少,照片拍不夠”的遺憾;然而,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數位技術出現了,照片任意拍,卻又萌發“值得珍惜的點滴被稀釋”的感慨。但是,數位技術的時代,人生的可貴記憶不會被稀釋,反而會加固、加深。

數碼時代更能夠喚起珍貴的記憶的原因,是數位技術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多樣的照相需求,記錄下生活中的每一個點點滴滴。柴靜在其《看見》中抒發過這樣的感慨:“生命不是用來比較而是用來完成的。”但是,假如用黑白膠片時代的技術來記錄下一個生命完成的歷程,未免太過單薄,缺乏厚實感。而數位技術的出現,恰好彌補這個缺陷。讓人隨意地照相,不受時空之限制,唯需一台數位相機而已。人們記錄下一個個生命的成長,從出生的滿月酒到幼兒學步,從幼稚園取得“好孩子”稱號到中學獲得榮譽時的留影紀念,數碼時代下更能保留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讓人生變得更加厚實,更加充滿韻味。

數碼時代更能喚起珍貴的記憶又一重要原因,便是它與網路的雙向性,它能隨時將照片上傳至網路與人分享,在這一過程中收穫情感的充盈,獲得愉悅的享受。當我們把自己滿意的照片上傳至網路時,與朋友分享時,我們可能會收穫他人的讚美,讓自己倍感有所成就;抑或將我們至親的人的照片上傳至網路時,我們可能會收穫別人的祝福,讓我們倍加珍惜彼此之間的感情。這樣,我們的記憶也會隨著幸福感而銘記在心,更容易保留彼此之間美好的印象與感覺,珍惜每一份來之不易的緣分之中的情誼,收穫親情、友情之美好。

或許由於數碼時代的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照片能夠快速瀏覽和頻繁更新,以致值得珍惜的點滴也被稀釋了,懷念起黑白膠片時代。但是,由於數位技術具有黑白膠片技術的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更能夠攝影、保存、分享等,而且永不泛黃,永不模糊,因而它更能喚起人們珍貴的記憶。

數位技術的時代,同樣能夠喚起人們永不褪色的記憶。讓我們用手中的數位相機,記錄下生活中值得珍惜的點滴。

 透過那泛黃的老照片

當曾一時風光無兩、雄霸天下的膠片業巨頭柯達無奈地宣布破產,當各式各樣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單眼成為攝影師手中的新寵,當眾多的智慧型手機巨子為旗艦機型裝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攝像頭……我們不得不承認,曾經記錄著我們悲歡離合的膠片時代,終究還是在一片唏噓中,緩緩落幕。

歷史總是如此冷酷無情,新電子信息統治時代的到來,總是以舊王者的黯然離場作為背景,縱令人唏噓,令人流連,卻總是無可奈何。

其實何止是黑白膠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臨著現代技術的入侵和侵蝕。紙質化閱讀的備受冷落和電子閱讀的方興未艾;書信的逐漸絕跡和電子郵件、微信、qq等即時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帶和cd在角落裡蒙上歲月的灰塵,而mp3、mp4里存滿了每一首最愛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覺間,現代技術早已將我們的生活方式徹底改變,攻城占地,勢如破竹。

然而,當我們臣服於現代技術那嬈媚的風姿和高貴的裙擺時,是否也曾想過科學技術的發展,除了帶來海量的信息儲存,光速的傳播速度,便捷豐富的資源外,是否也意味著美好的“稀釋”,傳統的遺失?你是否也曾對曾經伴你度過艱辛崢嶸歲月的“魚書”和“隨身聽”們,有過一絲不捨和留戀?

真正有底蘊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紙質的輕盈,和木質的清香,而非金屬、玻璃和塑膠的冰冷。數位技術的時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開手機和相機,液晶屏上的照片,卻不過是無數個晶體堆疊的機械體,冰冷而沒有生命;電子閱讀的普及,使圖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碎片化、娛樂化的閱讀傾向,使我們很少能再靜下心來,在雪夜擁一大爐,捧一杯茶,品讀智慧的芬芳;電子郵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間不再成為心靈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簡短回復,不但使人的思考變得膚淺蒼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的幽怨溫情以及每個文字背後如泣如訴、輾轉斟酌的糾結纏綿……生活方式的變遷,是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正如王開嶺所說的,是古典與美感的消磨與喪失。

可怕的是,這種喪失,我們還渾然不知。

於是,佳能的“感動常在”聽上去更像一句難以實現的諾言。而偶爾翻開母親的相冊,我卻總能收穫發自內心的感動。因為,即使泛黃,卻依然能看見那一抹動人的微笑。

 

讓記憶之花盛放在泛黃的紙片上

院子裡的紫藤花開了,散發著清悠安寧的香氣。

奶奶跟往常一樣,搬著一張陪伴她多年的長躺椅,來到院中那棵古老蒼勁的大樹下,安靜地歇息著。陽光透過樹葉縫隙溫暖地照耀著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詳與美好。

跟以往一樣,奶奶手裡拿著一張泛黃的相片。歲月的沖刷與銷蝕早已摧毀了那張黑白的膠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並不在意,她緊緊地捏住那張珍貴的照片,讓記憶之花在每一個寧靜的午後靜靜盛放在那泛黃的紙片上。

那是一張怎樣充滿溫情的照片啊!

奶奶說當年爺爺向她告白的時候,手裡捧著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氣讓她陶醉在與爺爺相識的點滴歲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輕貌美,手裡捧著一束紫藤花,嬌羞地依偎在爺爺的懷抱里,笑容燦爛。爺爺也是一臉幸福的樣子。

這是一份永恆的回憶。爺爺已經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誠地守護著這份曾經美好的記憶。是這張泛黃了的紙張,給了奶奶情感的寄託與依靠,而不至於覺得空虛、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張小小的紙張,即使是泛黃,也可以給靈魂一個溫暖的安身之處。

紫藤花的香氣逐漸變淡。花開之後,一切的馥郁終歸隱去,只留下一絲微微的痕跡。可記憶卻是愈來愈加濃厚。

我躡手躡腳地走向奶奶,只是想進一步感受那份溫情。奶奶不經意間睜開了眼,看著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後撫摸我滑溜溜的短髮。“奶奶,想爺爺了嗎?”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後望向近處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點了一下頭。我看著奶奶那雙眼睛,仿佛看到了歲月深處那份曾經的快樂。所有的憂鬱,都在奶奶看到那張泛黃的相片時一掃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裡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裡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麗的數碼相片,回憶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時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開放。我終於明白,其實什麼照片並不重要,無論是黑白膠片還是數碼相片,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誠地守護住一份珍貴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憶。這份回憶,貫穿你的一生,給你的心靈帶來貼心的溫暖與快樂。

於是,在紫藤花開的季節里,記憶之花靜靜地盛放在泛黃的紙片上,給活著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與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