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目:理性地評價他人的生活

評價他人的生活,應當有最基本的尊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理性地評價他人的生活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作文題目】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70分)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命題解碼

這道題目實際上是一個“給話題”的寫作題目。

話題範圍很明確:“評價他人的生活”,要求思考這種現象,談談看法。正如提示語所說,這個話題正是生活發展、社會變化的產物。

“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生活中的確很常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評價他人生活,在微博、微信、QQ等媒體上司空見慣。可以說是天天出新聞,處處是熱點,每個人都耳濡目染:津津樂道者有之,不以為然者有之;一概而論者有之,區別對待者有之;慷慨狂噴者有之,黯然神傷者有之;評後出手者有之,一評了之者有之……。誠如提示語所言“評價他人生活”“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會有正面意義,弘揚健康能量,抑制醜惡行為;也會有負面影響,製造摩擦誤會,擴大矛盾糾紛。

思考應有兩個層面:該不該評價?該怎么評價?兩個層面上都有傳統的、時尚的和辯證的三種看法。

對於第一個層面,“傳統”一般會認為: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學習工作、娛樂休閒、戀愛結婚……“他人的生活”都是個人私事,甚至個人隱私,與他人無關,他人也無權評價。“時尚”一般會認為:“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都與我們相關”,任何他人,無論個人,還是群體,都與整個社會相關,都允許公眾關注,都需要公眾評價。“辯證”則會主張:某些個人生活,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評價,反之則否,該不該評價是要看條件的……

至於第二個層面,“傳統”一般會強調“情至上”:與人為善,講究方法,注重效果。“時尚”一般會主張“理當先”:是非分明,犀利透徹,敢愛敢恨。“辯證”則會主張“和為貴”:先聽後說,多聽少說,實事求是……

寫作要注意話題範圍,注意就事論事,可以旁徵博引,但需要有助於把話題談清楚,說明白。題目既然沒有限制體裁,那也可以寫記敘文。記敘文也可以談思考、講看法。在這一點上,議論文與記敘文的差異在於,前者直接,後者間接。

從寫作技巧上看,抓住一個角度,辯證地看待,如能進一步討論出這個問題本身的兩難性、矛盾性,甚而認識到這是一個關乎自我與他者,個體與群體,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永恆命題,這就能寫出水平。

審題誤區

這么一個貼近生活的題目,貌似是非常容易寫的,一般的內容考生也不難講,比如網路時代進入視野的信息很多,評價他人很容易,有好有壞等。但是真的要寫好卻需要比較好的構思,想想怎么表達。

實際寫作中,學生的誤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缺乏深刻的分析。應該說“評價他人的生活”確實已是一個隨處可見的生活現象,對此,考生有足夠的生活經歷和體驗,而考生的視角一旦與自身的人生體驗及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相接,就能左右逢源,有話可說,且容易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但事實是,很多作文,往往列舉了生活中種種不好的“評價他人的生活”的現象,然后蒼白地情緒化地進行指責或聲討,從而缺乏說服力。

其次,缺乏有效的論述。這道題目出得很有新意,把當下正熱的社會現象直接納入學生的表達中,想法不錯。不過,對於評價他人生活這種現象要進行有效論述,對很多考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待這個題目:我們能不能評價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積極地評價,會不會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會不會將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么評價?如果只是一味地給朋友圈裡的朋友們點讚,那么這算不算評價,這種評價有意義嗎?反過來,如果你到處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隨意指摘,那么從個人角度看,這是一個修養缺失的問題;從群體角度出發,這是對他者私人生活空間的強行侵犯,會對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擾。那么如何把握一個尺度,又或者說有沒有這樣一種尺度,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間和私人生活空間之間尋找到一種平衡,這本身也是個有意思的話題。等等。

【優秀作文】

理性地評價他人的生活

當今科技飛速發展,不少社交軟體和評論網站紛紛出現,個人生活幾乎都被暴露在聚光燈下,我們的生活被評價,同時也評價著他人的生活。

億萬不同的人,便有億萬不同的生活,當我們對他人生活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時,往往少不了評價幾句。“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沒錯,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都有評價他人的權利。

問題是,評價他人的生活,應當有最基本的尊重。范冰冰拒絕加入扶貧活動,馬雲拒絕捐款賑災,年輕人在車上不讓座,相關評價便在網路上風起雲湧。這些評價中更多的是指責,是謾罵,沒有絲毫對當事人的尊重,甚至出現了嚴重的道德綁架。這世界怎么了?難道人們都只會光顧著發泄自己的憤慨情緒,忘了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了嗎?這樣的評價,既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久而久之,那些評價者也終將無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陳偉,上海市“十佳殘疾青年”獲得者,曾經因車禍面目全非。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擔心從此不能受到他人帶有尊重的評價而被別人稱作“怪人”、“怪物”,為此,他噩夢不斷。可最終當家人、醫務人員和朋友融入他的生活,尊重他、鼓勵他,幫他完成艱難的康復,評價他是一個勇於克服困難的人時,那充滿尊重的評價讓他重拾對生活的希望。

評價他人的生活,應當客觀、理性。以前看過幾期《可凡傾聽》,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拋開他們已經背負的諸多評價,不帶有色眼鏡,從工作、生活、為人等各方面與被採訪人溝通,以聊天、對話的形式對被採訪者的生活和事業做出客觀、理性的評價,我非常欣賞這樣的方式。

而有些人往往未見其人,未聞其事,就據媒體或想當然地對他人的生活進行一面之詞的評價;或是人云亦云,不論是非,複製他人的評價作為自己的觀點。馮唐的書在發行初期頗受非議,不少人甚至沒有看過他的書,就說一個醫學博士搞什麼文學創作,評價他思緒混亂,沒有特定的目標。而當他用冷靜、深刻的文字不斷觸動更多人,展現自己不一樣的生活時,他才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和理解。回想當年那些流言蜚語或不理智的評價,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盲目的評價一旦成了一種習慣,一種風氣,那將會是多么的可怕!

因此我們套用尊重、理性的目光評價他人的生活。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這些生活的方式和模樣不盡相同,生活的好壞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我們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僅是個人觀點,應懷著尊重的心,客觀理性的眼光。“這個世界已經不缺批判辱罵,不缺弱肉強食,缺的是獨立思考和理解寬容。”我們每個人對他人生活的評價同時構成、引導了社會輿論,應讓它帶著正能量發展,在社會中傳遞公正、友善的良好風氣,讓社會帶有尊重、客觀、理性。

【點評】

貼近生活,立意準確,論證有力。題目“理性地評價他人的生活”十分準確。文章用陳偉的具體事例和生活中的概括示例,典型而有說服力。而引用西方哲人的話,又增強了權威性。

多種句式的成功運用。陳述句式有概括性,設問句式讓人思索,而適當的反問句式,有氣勢。

思維靈動,旁徵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