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高三一模作文與範文:中西方思維

由於歷史及文化背景的關係,東西方思維模式存在一定差異。有人認為:西方人屬於直線思維,注重理性、邏輯和實證;中國人屬於曲線思維,習慣迂迴,崇尚感悟。在現代社會中,這兩種思維方式引來不少爭辯。

有人曾在子貢前詆毀孔子。子貢是如何回答的呢?他說:“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不得宗廟之富。”這兩種直接與間接的到達方式或有益於對中西方不同思維方式的解讀。

有人認為西方人屬於直線思維,清晰的起點與終點與嚴謹的邏輯過程,正如子貢的及肩之牆,可以清楚地體認那牆內的室家之好,進而明晰地制定路線有規劃地修行最終到達;而中國人屬於曲線思維,習慣迂迴而崇尚感悟,正如夫子的數仞之牆,在起先的“不得其門”之後迂迴地探求入口,在這探求思索的路上獲得感悟。

前一種方式對於社會的進步與問題的解決無疑是有極大的功用的,因其直接而依源於現實追求的線型方式而迅速理性地從起點到達論證終點。但細細思索,這樣直截了當、注重嚴謹的時效的思維方式,已在當今這個物慾膨脹、高速疾馳的時代深深滲透,並披了一件稍帶功利色彩的外衣。它真的是無懈可擊嗎?還是中國人相對更注重迂迴之前行、探求之感悟的思維方式更有“無用之用”呢?

我們已在不斷前進而無停歇的實證直線之路上走了太久,以至於我們都忘了另一種曲線之路的高妙之處。以直線方式前行於思想的大道,縱然便於提高速度,卻失掉了人生路上的沿途風景與隨心漫回的張弛之度。以曲線前行,雖然無法直擊紅心,但這沿岸的感悟與收穫,這婉轉低回處的求索與求諸己,這堅忍的步伐與豁然自適的心態,這需要另尋入口的數仞之牆是如此令人嚮往與神馳!

而每個人的個體生命體驗,也頗與這曲線之道相似。我們無法預知結局,無法猜測終點,進而不能兩點一線直線前進;這每一步的嘗試與可能的曲折,都讓這生命的體認歷程富有挑戰性、未知性、多元性,你在這路上,注重這個行進的過程而同時胸中刻著那想要到達的歸處,難道不比單單懷揣著目標在那空無一人的高速公路上一味疾馳更具勇氣、膽識與自信嗎?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開創了散步學派。不可否認,哲學需要理性思維材料,亟需邏輯與實證;而蘇格拉底依舊堅持在散步這種迂迴的方式尋求靈感的火花,讓理性的思維火把燃燒於兩千五百年的希臘上空。由此可以進一步說,中國人崇尚感性的思維方式,正是以曲成就了真,既有在數仞之牆的入口尋找中的磨練與修行,也最終窺得那其中的宗廟之富。

而我正是傾心於那數仞之牆,我傾心於這極具深意與哲思的價值尋求過程。子貢的回答無疑是智慧的,因他深悟這其中是非曲直。當你下次在直線上“行到水窮處”,不妨曲折一回,坐看雲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