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高考什麼樣?

怕花冤枉錢,國中畢業後,絕大多數家長就不讓成績差的小孩繼續上學了

嚴格地說,純粹的“農村高考”是不存在的。在江西瑞金,農村里沒有高中,國中畢業考上高中的學生,都要到縣城裡去上學。他們在學校住宿,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回家一次。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他們與農村的聯繫不是特別緊密。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在瑞金一中的門口,沒有出現城裡家長場外陪考的一幕。離考試還有一個小時,開始有考生在考場外等候,之後便陸續進入學校。絕大多數考生都是自己一個人,只有個別人是家長騎機車送來的。這些送考的家長沒等開始考試,就匆匆離開學校了。

學校門口貼著對聯:進斯堂慎思作答絲絲入扣顯身手,出此門闊步趨行步步登巔上青雲。考場門口,考務人員、交通部門和醫療部門的專車嚴陣以待,除此之外,絲毫看不出這裡在進行著學生生涯最重要的一次考試。

農村考生的家長怎樣看待高考呢?筆者採訪了瑞金市壬田鎮壬田國中的校工鍾女士。她的大兒子在西安交通大學就讀,二兒子今年參加高考,志願是北京體育大學。

孩子正在高考,鍾女士卻並不覺得緊張:“考得上考不上都靠他自己,什麼樣的命也都靠他自己。”在臨近高考的時間裡,她沒有給孩子特別的照顧,只是多做了些好吃的,加強一下營養。生活費也沒有比平常多給,因為“家裡實在沒有更多錢了”。鍾女士告訴筆者,如果兒子能考上大學,就吃頓好的慶祝一下,不會有什麼特別的獎勵。

採訪中筆者了解到,中考和高考都是農村學生的分水嶺,成績好的繼續讀書,否則就進城打工。國中畢業後,絕大多數家長不讓成績差的小孩繼續上學,怕小孩上了高中卻考不上大學,家裡經濟壓力太大。孩子最後走上哪條道路,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要靠成績說話。

農村的家長不會像城裡家長那樣,逼著孩子讀書。“農村沒有(城裡)那樣的條件。那些讀書不認真的小孩,就不讓他繼續讀書,得去打工。”問及周圍人對高考的態度,鍾女士告訴我們:“高考在農村是件大事,因為高中三年已經花了一萬多塊錢。大家都望子成龍,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鍾女士多次對筆者提到,農村孩子讀書主要靠他們自己,沒有像城裡那么多的輔導班可以上,家長更不可能輔導孩子的功課。如果實在需要復讀機或者參考書,家裡會擠出錢來給孩子買。孩子成績實在不好,家長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在說到能給孩子提供的幫助時,她想了許久才回答:“給錢,給吃的,還有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