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議論文萬能素材聯考必備

史,被悲壯打磨得鋥亮,輝煌了岳飛的一生。他不與秦檜同流合污,馳騁“八千里路雲和月”中,然而無奈於十二道金牌的催逼,最終被害於風波亭。面對惡勢力的威逼,他選擇了國家,這是心靈的選擇,雖然是要付出代價的,然而他無悔,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生命那一曲高昂的鏇律,射在歷史的回音壁上,箏音四射。 ⑵“南望王師又一年”“收復舊山河”“飢餐胡虜肉,喝飲匈奴血”,在就要一雪恥辱時,十二道聖旨的力量是一個精忠報國的士大夫所無法承受的他只得緩緩抬頭,望著天邊淒艷的晚霞,無力的轉身,“撤”。 ⑶悲歌如殤,一座亭子,鑄成望空滴血的千古恨。英雄的氣息,被冷夜的賀蘭山含盡,白髮在長風中飄揚如旗,心上的一道口子,傾瀉出河山的淚。淚濁成墨,發白為毫。將一腔悲憤寫在北宋蒼白的歷史上。八千里路,雲還是雲,月還是月。只有頭顱,在精神上空,高懸。 2、面對 面對生活斯芬克式的笑臉,我們有大多的抉擇。只有用真、善、美的心靈標準去選擇的人,才體現出俄狄浦斯式的睿智;然而一顆醜陋自私的心去描繪生活畫譜的人,則表現出了唐·吉訶德式的幼稚。 3、天光甚美,造化有情 “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當真、善、美的情操已融入你的心中時,你也就有了極致的心境,當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中安東尼奧用生命作代價去借錢幫助好友時,當《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用金子般的心去幫助別人時,當《悲慘世界》中冉阿讓追求光明與真理時,他們都選擇了生命中最可貴的東西——人性的美,真理早已在他們心中留下了烙印,永不泯滅地存於世人心中了。 4、《聖經》“馬大福音”中耶穌告訴弟子要用真、善、美去衡量做人的標準。是的,只有真與美的教會,美與仁的交融,靈與魂的合奏,才是真正的人生心聲。 天光甚美,造化有情。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選擇,我們掬一捧心靈的泉水,細細咀嚼其中的甘甜,讀王昭君,讀岳飛,讀安東尼奧,讀耶穌,讀他們面對每一次困難做出的選擇,讀他們那高尚的靈魂,就是在釀造你的人生。 詩曰: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我曰:因真、善、美,故我在,我在,故我思。 5、辛棄疾 ⑴落日樓頭,斷鴻聲里,猶見你這個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南宋小朝廷的苟安讓你有如共工撞擊不周山一般,在一次次地奮力抗爭中遍體鱗傷。你悲憤,你無奈,你拍胸,你哭號,你的震天長嘯只換來同僚的白眼和朝廷的鄙棄。你累了,醉了,俯在酒案上高吟“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然而,稼軒,你是否看見,千百年來,有一位書生同樣意氣方遒,要與你同飲杜康,銷汝塊壘。稼軒,你不是孤獨的,你的金石之容,豪氣貫虹,將永載青史,千秋萬代!

⑵一塊烽煙染透的方頭巾,就是一闋吶喊的詞牌,你在馬背上作詞,以江山為紙刀劍為筆,意象紛飛如箭鏃,用一路馬蹄作標點,插成狼煙中獵獵戰,纏綿的宋朝拒絕你的鋒利,你只好做一個田園詞人。 6、陸游 ⑴是你,陸游,你帶著你的高潔與愛國之心伴我同行.你有如一道燦爛千年的風景,時刻薰陶著我.坎坷的人生讓你將愛國之心與高潔譜寫成一段精神的讚歌.你"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戊輪台",卻一心只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被你的靈魂所感化,我願你,你的詩詞歌賦永遠伴我同行.因為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懷.陸游,你是揀盡寒枝終不肯棲的寒鴉,你是舉杯邀明月的飲者,你是穿越十年生死兩茫茫的痴漢.你的執著,令我感懷,令我銘記. ⑵你愛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你在政治漩渦中的掙扎和那滿腹冤屈的難鳴,我都了解.就是你面對你坎坷人生的態度與胸襟伴隨我走過十四年的風風雨雨.你的"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道出了學習的真諦;你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將你的赤誠譜寫成生命的歌譜激越著我,伴我同行十四個春秋. ⑶那時的沈園很黑沒有月。只有風雪在園外呼嘯金戈鐵馬。陸游側耳傾聽又傾聽。身臨其境。 7、李商隱 在那個百齊放的年代,見過柳三變的多情,蘇東坡的專情,元縝的痴情,但深情者,平生所見,唯義山爾。在如今這個亂花迷人眼的e時代,我迫切的需要些什麼聊做心靈的安撫。於是我想起了李商隱:那個寫下“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為愛斷腸的李商隱;那個億想“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一生鍾情的李商隱;那個淺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清詞麗句的李商隱。那個低吟“春心莫共花掙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幽怨詩人。 “虛負凌雲壯志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恐怕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李處在唐朝末年,朝廷敗落,牛李黨爭激烈,而他與敵黨王茂元女兒的結合,無疑成了這為爭鬥的犧牲品,從此他背上了忘恩背義的罵名,縱使一生從未放棄過為仕途的求索奔波,但早已注定是個落寞的收場。 一首《錦瑟》為李有一生的寫照“一弦一柱思華年”寄託了多少辛酸往事,這曲子彈了千遍萬遍,而真正懂得其中意韻的,恐怕也只有李自己知道了。我們只是無心的過客,只是路過偶然聽到他的彈唱,心甘情願地被或苦澀或美妙的弦音撥亂了自己的心緒,然後輕嘆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在他哀婉淒迷的詩,儘管悲傷,我們總能找到一種對生命的淡淡珍愛之情。不然如何在月白霜清的寒夜,獨欹高樓,望見一片澄澈的空明時,想起那句“青娥素女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李商隱的這兩句詩非常亮麗華美,他的詩學極了李賀的奇幻象徵手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又承襲了杜甫的精嚴頓挫和李白的浪漫自如。 8、王羲之 一代書聖王羲之,《蘭亭集序》天下譽。 雪白的羽毛,振天一飛的雄姿成了他的最愛,他有鵝的堅傲風骨,有鵝的專注之情。他的字清秀挺拔,又矯若驚龍。他的專注成就了一代書法大家,他的勤奮更為後世廣為傳頌。 潑墨如浪豪情,他成就墨染一方的壯舉。仰觀宇宙,俯察品類,恣情天地之中,放浪形骸之外,他用一枝短竹將中華的筋骨與神色定格方寸之上,醉臥蘭亭,醒嘆世事,他用一篇短序將人生的脈絡與真諦陳置於字句之間。 9、曹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是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亦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窮且堅,不墜青雲的傲岸,不“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之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雲;辱,胯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暫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榮辱成敗,盡顯英雄本色。 10、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無數,縱使晴空萬里,也無船載得動昨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沖天霸氣。莫說一生只有一次失敗,縱然有一千次,也永遠無法抹去這偉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鋼鐵鑄成的生命,竟然偉大到毫無韌性的地步,沒有一絲一毫的權宜與苟且。要么一戰滅暴秦,要么一戰而棄天下,酣暢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種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11、王昭君 深宮裡挑燈問卜,目光中滿是烽火晃動。那些皚皚白骨,怎么就站起來,翩翩起舞?琵琶弦上臥著的,可是笑聲?哭聲?抑或喊聲?殺聲?六十萬將士,三千里連營以及呼嘯而過的大漠的風------揮手抹去,抹去周圍厚厚的俗朽,你呀------一個小女子,要孕育千古和平。那是怎樣的輝煌呵,光芒萬丈的太陽只能躲進黃昏,反思自己的光明。那是怎樣的胸襟呵,廣袤無垠的草原,浩蕩無涯的大地,只配作心中小小一隅。那是怎樣的溫情呵,哪怕最野頑最強悍的男人最狡詐最陰毒的鬼魂,也會化作一泓平靜的漣漪。你纖弱的雙肩肩起兩個民族;你柔潔的雙手托起整個時代。所以,兩千年之後,歷史,這個多災多難的嬰兒,依然期待著你的哺育。 錦衣玉食,從不曾贏得你滿足的一笑,繡摟畫閣,從不曾還給你自由的夢境、年年歲歲,桃花自開自落,何曾等到過半隻蜂蝶?你早已看透,這個隔絕了人間春色的後宮,分明是座華麗的囚籠、 匈奴和親的訊息傳至長安,驚呆了後宮的三千佳麗、而你,從一對戰戰兢兢的宮娥中走出,沖宣詔的太監淺淺一笑,接過聖旨,也接過了歷史、 沒有過問琳琅滿目的嫁妝,你只是輕輕抱起心愛的琵琶,跨出宮門,走向天涯、身後的丹陛金鑾之上,漢元帝呷一口酒,滿意的笑了、 你的目光,不屑在金釵銀鈿,雕鞍玉轡上稍作停留,只對灞橋兩側的垂柳投去深情的一瞥、她們,可攀可折,而不可斷、 漫漫長路,凜凜寒風,一列嚴整的馬隊行進在蒼茫的天地間、車輪碾過,兩道車轍深深,向南一直延伸到益加飄渺的長安、那時的你,一定沒有回頭,不肯或是不敢、纖指撥動冰弦,風沙的低吟中摻進一段如泣如訴的琵琶曲、你終於奏出了屬於自己的樂章,不為皇帝的讚許,不為嬪妃的賞賜,只為袖邊的那幾縷啼痕、 兩個民族的恩怨,最終要讓一個纖弱的女子來承擔、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白髮母親的呼喚,春閨少婦的期盼,糊湘稚兒的啼哭,都在一片琵琶聲里淡去,飄逝、、、、、、那塞外風沙中的身影,幻化成分隔戰爭與和平的標點,印上<漢書>的扉頁、 你的跋涉完成了一次超越時空的征途、從矯揉的繁華走向獷悍的蠻荒,從渺遠的朝代走向漫竦哪?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把塞外的廣袤解讀為空曠,把大漠的寥廓咀嚼成淒涼,最後歸結為一座黃昏下的青冢,將幾卷刻滿血淚的青史深埋其中、而青冢背後,正是中原的萬里雲天、 從此,長河落日裡,大漠孤煙下,你的琵琶聲就迴蕩了千年、 12、莊子 他站在田裡,舉起鋤頭,奮力耕耘著,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額頭流過他俊美的臉龐,滴落在田地里。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農夫,他是勾踐。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還要親自做夫差的馬前卒。回到會稽他就親自耕種,做到非其親種則不食,非其妻所織則不穿。吃著粗陋的飯食,還要舔嘗苦膽;躺在柴草鋪上休息時,還在思考著招攬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他為什麼要這樣辛苦呢?國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隱居,可以平靜地終老一生,然而他沒有!因為他沒有忘記國君的責任,沒有忘記亡國的恥辱!在他的心底,銘記著他向夫差俯首稱臣那一刻的心痛,銘記著他的子民迎他回到會稽時滿眼的淚水!這銘記,使他可以忍受苦膽之苦,柴薪之硬! 13、李清照 一方斜陽鋪成詩箋,把水中那棵被柔風搖動的柳樹,想像成你寫詩的模樣。 黃蓮樹下,琵琶聲聲。你夜夜點一盞燈,讓跳動的火焰將書卷的墨香點染眉心的紅痣。 捧讀你靜坐窗下的剪影,是秋風的樂趣;捧讀唐詩宋詞的意韻,卻是你唯一的感動。 曙光浮浮沉沉,夕暉明明滅滅,歲月枯枯榮榮。 多少次掀開季節的窗簾,卻未能尋到你無語的花影;多少次扣響思念的檐鈴,卻未能聽到你透明的笑聲。 煮一壺溫暖的香茗,舊年的雨露就象清澈的淚,淡淡的甘甜之餘隱隱有一絲寂寞的苦澀。 為何你的一生,是情詩情句壘積起來的一生,從多情走向多情,從尋尋覓覓走向冷冷清清,走向滄涼沉鬱,走向曉風疏雨蕭蕭的歸來路。 從舊愁走向新愁,你足足走了一生啊,可你還是沒有走出心頭上的愁字。 你的愁字有說不盡的意味,有無盡的美好。如風過浩渺的湖面,如夕暮蒙蒙中的秋色,如窗前憔悴的黃昏疏雨,如年年插在雪裡醉醺醺的梅花。 空寂夜空,一對深情的眼睛滿含期盼。獨坐黃昏,等雁鴻飛來,任殘陽淹沒希望。蕭聲紛紛如雨,無意中淋濕你的雙眸。 是詩意的日子很消瘦。 且坐在自己的影子裡,讀風,讀月,讀雲。 任寂寞的游思為你抒情,寫下不朽的詩章。 相聚,在你心中是美的;分別,只有在你詩詞中才美麗無雙。連同那綿綿的恨意,開出絕世的憂鬱之花。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河時滅?柔弱的你盡仰天長嘆:“恨生非男兒,不能躍馬揮戈,馳騁疆場……” 綠紅肥瘦也罷,不過江東也罷,你那一鴻顫慄的情愫已深深的播撒進億萬人的心田之中了。 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人比黃花瘦的不僅是你,萬千心事難寄的不僅是你,乍暖還寒時淒悽慘慘戚戚的也不僅只你。 可你抬頭低首之間,有一種破裂的聲音令你不能忘懷。總見感悟的碎片閃著花的光芒,綴滿遺憾。於是泣血撰寫《金石錄》完成了亡夫遺願…… 帶傷的鳥兒跌落滿枝的寂寞,再愁一千零一遍也不堪回首。任表白枉自佇,白髮欺人,只一種滋味濃在心頭。又溢出心頭。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玉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洗淨南宋的墓碑,我分明看到一個女人把腰彎成一個大大的愁字。在你心中,愛情凝固,像一個寂寞的小屋;在你的筆下憂愁不動,累積成一枚遠古的化石,一個滿腹傷感奇女子,國破之淒,喪夫之痛,你一樣也沒忘。多虧了你沒有忘,我們今天才有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痛徹;才有了“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辛酸苦楚;才有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肝腸寸斷;也才有了“九萬里風鵬正舉”的浪漫絢麗;才有了“至今思項羽。不敢過江東”的豪邁與悲涼。 14、李賀 因為父親的名諱,他無法金榜題名,因為不願碌碌無為,他做了“暗夜的歌者”。他騎上瘦馬,背上錦囊,雲遊高吟,但有所感,揮筆書下放入囊中,且歌且吟。 15、李世民 前方一株開得正艷的桃花,竟隨風飄下了幾片段預告瓣,落英繽紛,很是好看,一瞬間我明白了:夏天容不下花,花就只能讓位給果;天下百姓容不下哥,那么我只能……玄武門…… 16、蘇武 揮一揮羊鞭,錦帽貂裘,他將其扔進雲霄深處;弄一枝禿筆,矮紙斜行,他鐫刻出對大漢最深的眷念。一邊是高官厚祿,一邊是赤膽忠心: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逸豫與憂勞之間,他選擇了忘卻富貴,她選擇了銘記忠心,給人性塗上了最濃重的一筆。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睿智銘記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風雪中且歌且行,把那光禿禿的旌節升華為一段千古的驚奇,書寫一段銘傳千古的悲歌。 好一個永遠的蘇武:他用勇氣忘卻了單于榮華富貴的引誘, 在大漠黃沙中漸行漸遠,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為一段不朽的歷史,揮灑一曲可歌 可泣的壯麗詩篇。 17、李煜 ⑴“違命候”,因親周后而荒廢朝政,周后是賢淑善良,又精通音律。從此他與周后盡情歡樂,填填花間詞,談談古琴樂,評點趙孟頫\的書法,好不自在……為表示對周后的愛,封她的表哥為丞相,卻也因此 誤國,宋軍兵臨城下…… ⑵梧桐鎖了清秋,月光輕輕將往事繚繞,落葉里那淒淒歸雁,划過眼前,如刀,划過心。 18、宋江 “山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仗義疏財,忠肝義膽”“梁山呼報義,鄲城宋公明”,一個父兄眼中的“孝字為先”的孝子,一個朝廷眼中的“水泊草寇”,頑劣之徒,一段由“忠”和“義”交織而成的歷史碑文。 眼見梁山大業由盛而衰,宋江還是放下了曾經緊握的刀槍,在忠與義中做出了最後的選擇,對朝廷的毒酒他一飲而盡,想以死表“忠”,更令人嘆惋的是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讓鐵牛服了毒酒,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圓幾何,成大任重大義,男兒本色……”的悲歌。 19、司馬遷 他為完成屬於大漢的史書而選擇腐型卑賤地活著。幾千年後,一位詩人說:“真正的勇敢不是為某件事壯烈地死去,而是為某件事卑賤地活著”,一陣秋風嗚咽著,吹起《史記》發黃的紙頁。 20、莊周 楚王派人去請莊周先生輔佐國事,卻被他巧妙拒絕。虎走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不同的生命追求著不同的空間。嶺南有一神龜,死已千年,猶受供奉,它固是不願躺在那裡受後世之人食,而是願意自由自在,曳尾於泥沼中。 21、薛寶釵與林黛玉 寶釵是一位恪守封建禮教,嚴格遵守道德規範的小姐、她是規矩的,寬容的,她不介意一得一失,她有寬容的心,她敢於承擔生活所有的不幸。寶釵啊,你就像一個圓,毫無稜角可言,從不刺痛別人。你讓我看到一個女人特有的溫和。 黛玉對待自己的愛情敢於追求,她願意表露出來,希望寶玉能了解。在這一點上,她突破了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讓我們看到一個敢愛敢恨敢突破敢創新的奇女子。黛玉啊,你就像一顆星,雖鋒芒畢露,難免刺痛他人,可你是那么特別,與眾不同,你讓我看到了一個女人特有的氣質。 22、勾踐與夫差與西施 他,勾踐,在嘗夫差糞便的那一刻,復仇大計就扎深了根,那種痛苦,別人無法替代;把西施送給夫差的那一刻,他就盼望著能再次把她搶回來。他不敢忘,也不願忘。 他,夫差,在琴弦四起,歌舞縈繞的環境中,驕奢之心難免升起,貪戀美色的他,更對西施百般的討好,不思朝政。他忘記了勾踐的過去,他忘記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他忘記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她,西施,一個犧牲品,作為一個女人,她不但沒有得到自己的愛情,每天還要強顏歡笑去勾引夫差,讓他沉溺於自己,讓他縱情享樂,自己毫無快樂所言。但是她沒有怨言,因為她忘記了自己,作為國家的一員就應該為國家的利益著想。 23、王勃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24、白居易 ⑴彈琴的人在水上,聽琴的人在馬上,彈琴的人和聽琴的人相遇在一條船上。這條船便是一張琴了,被水的手指撥響。所謂知音,便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心事被琴說穿,被水流傳。人人都在世上尋找知音,卻不知道在何時會偶然出現機緣。今夜,誰在那一勾殘月下,獨自臨風撫琴?大音如霜降於四野,飄向遠處的琴聲比遠處更遠。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輕弦上泛漫。廬山多愁善感的情懷,在一個古代的夜晚,被詩與琵琶說盡。 ⑵潯陽江水在琵琶上翻滾流淌,白司馬擱下酒杯,用悲愴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終了,彈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輕輕滑落。於是,載滿秋怨的小舟隨琴聲的消逝而永遠消逝。而詩人則踏著濕漉漉的詩行,憂鬱地走進經典。兩行長長的淚水,垂在歷史的臉龐,再也無法抹去。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梵谷 ⑴一個天才,一個瘋子,一顆隕落的星,一顆閃耀的金子。他是畫家,一個狂熱的藝術家,一個無法理解的精神病患者。他醮著濃煙的顏料,在灰白的畫布上塗抹生命的色彩;他用熾熱的黃色勾勒著在風中飄搖的向日葵;他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嘴巴,用響亮的槍聲回答世人的不可理喻——他是誰? 他給世人帶來太多的驚奇與迷惑,但他卻在世人雜亂的語言和鄙夷的目光中,逃離人海,于山坡上的一株向日葵尋回了思想的星光。 是否,一朵花里,便可容納生命的內涵? ⑵凡•高看見了風。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懶散地躺著,糾結於一個難解的疑問與痛苦:耗盡心血的畫作,竟是一幅也無人理解,一幅也賣不出去!對於一個把藝術當生命的人來說,無人欣賞自己的藝術好比無人重視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被輕視、被鄙棄的巨大痛苦!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見了一陣風穿過向日葵田地。那陣風被阻擋了,發出憤怒的吼叫。然而它們向前!向前!全然不顧被招搖的枝幹劃破身軀,它們成功了。 於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畫作在他死後不久,直至今日,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⑶凡•高看見了那一片夏日的向日葵,氤氳著生命的氣息,一種躁動,一種恍若隔世的力量在他體內跳躍。從那明麗的花瓣里,他看到了超越時空的精神世界。於是揮動畫筆,用色彩記錄這一感悟,用感悟陶醉了幾世幾代的後人。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居里夫人 ⑴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釙後,在獲得諾貝爾獎嘉獎後,既珍惜這一成就,又不肯停步不前,而是繼續探索,發現了更為珍貴的鐳,二度獲得諾貝爾獎。她品讀了成功,並正確認識了成功,才有了更大的成就。品讀成功與喜悅,是一種品味,更是一種超越。品讀人生,是從他人身上汲取營養。品讀人生,是從失敗中獲取教訓。 ⑵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居里夫人對民族的懷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貧,在年少求學之時已離開祖國。在科學領域裡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後,她終於在金屬中提煉出“釙”這种放射性元素。她知道這元素將帶給她數不盡的榮譽,而她,這位感恩的科學家,立即想到以“po”來命名這元素,以紀念她的祖國波蘭,或許正是這份時刻惦記著祖國的心情,讓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著。之後,她又提煉出“鐳”,並成為少數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⑶“那時”,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卻決無自暴自棄的舉動,一開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淚水而是用鮮血鑄成”的堅韌!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羅丹 面對同樣一顆石頭,許多雕塑家都說它是一個不屬於藝術的頑石,可是羅丹以他特有的眼光識慧於這顆石頭,並把它雕成著名的大衛像。正像其他雕塑家所言:這顆石頭上的紋路與藝術相悖離,可是為何羅丹卻不這么認為呢?因為他走了一條不常規的路。他用自己的技藝,避開石頭固有的紋路,創造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觀”。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貝多芬 ⑴數不清的不眠之夜是數不清的寂寞之苦。原本五彩的世界瞬間悄然無聲,那跳動的音符似乎在瞬間變得沉寂。他,一個把音樂看作生命勝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對失聰之苦?然而,他做到了,雖是無聲,卻仿佛拉近了與心的距離,讓人們感到的是執著於音樂的心在呼吸。就是這樣,勇於經歷磨鍊,煅造出了一位樂壇驕子——貝多芬 ⑵要向挫折輕易言敗。這是快樂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喪失了聽力,這對他來說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撓的精神戰勝了失去聽力給他帶來的重重阻礙,從痛苦的堅岩中發掘出無盡的靈感,導引出快樂的甘泉,他抗擊挫折的決心在鏇律中躍動,他沉迷音樂的快樂在音符間流淌。於是,貝多芬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孫中山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麼?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於革命,在於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之項羽 1、項羽,昔日的楚霸王,縱然有蓋世神功也無法改變楚國破滅的事實。烏江旁,他已被敵軍層層包圍,空氣中飄蕩著象徵繁盛的楚歌,悠遠婉轉。此刻,他剛毅無比的心開始脆弱起來,看到四處躺著的無數兄弟,他懊惱曾經的剛愎自用,悔恨楚國的大好局勢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裡。懷著深深的自責,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剎那間,血染紅了烏江河畔,倒映著半邊天空。殘陽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纏綿。一個巨人倒下,卻留給後人無限的感慨。 2、“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幾分哀愁,幾分無奈。在我看來,他是充滿稜角的多邊形,縱使有豪邁的氣概,稱霸的壯志,卻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時放縱形骸,蒼涼的歌頌只能讓滾滾的烏江為之伴奏,又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他的銳氣,他的突兀,他的彰顯,讓歷史也懼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諸侯”的始皇已將天下擾得惶惶不得終日,哪又容得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3、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的項羽,生於楚國將官世家。小時候家裡請老師教他識字,沒認幾個他就不肯再學下去。再讓他學劍術,又沒學成。項羽的叔叔項梁十分生氣,罵他不長進。項羽袒露心跡說:“認字,能夠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只能對付一個敵人,不值得去學。我要學就學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學習兵法,終於成就了項羽“西楚霸王”的大業。 4、看著站在烏江邊上的你,雄姿英發,豪情萬丈。相信人們忘記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銘記下來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與你的痴情。江邊自盡,是你的寬懷所致,所以人們只會記得你的寬厚,“鬼雄”之稱無愧。人們銘記著你,難怪李清照要說“至今思項羽”了。 5、李清照有詩云:\'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裡,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傑。他叱吒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為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著實為後人所景仰。 6、\'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駒不逝。駒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為千古絕唱。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么,意氣風發,衣錦還鄉,擊築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7、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無數,縱使晴空萬里,也無船載得動昨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沖天霸氣。莫說一生只有一次失敗,縱然有一千次,也永遠無法抹去這偉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鋼鐵鑄成的生命,竟然偉大到毫無韌性的地步,沒有一絲一毫的權宜與苟且。要么一戰滅暴秦,要么一戰而棄天下,酣暢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種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之荊軻 1、荊柯卻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他在衛、在榆次、在邯鄲之時,人們對他的期待很低,衛元君不用他,蓋聶“怒而目之”,魯勾踐“怒而比之”,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卻認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與高漸離飲於市,歌於市,旁若無人,最後還真被太子丹看中,擔負起刺秦的重任。結果,秦王沒死,自己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後自己死了不算,還加速了燕的滅亡。太子丹開始說他能刺秦時,荊柯還說“恐不足任便”,沒想到,經不住太子的“固請”,荊柯竟不顧此“國之大事”而接了這個活,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他荊柯就被別人的期待弄昏了頭。結果,在他死後,魯勾踐笑話他說:“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囊者吾叱之,彼以為我非人也。” 2、感情,似乎是一種十分縹緲的東西,但它卻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時時刻刻都圍繞著我們。親情、友情、愛情……而我們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們正是有感情,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3、我常常懷念遠古,那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風度的背後,是一個用誠實、信用、執著的信念支撐的人的結構。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壯士,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險惡與危難?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去得那樣堅定,帶著一腔對國君的忠誠和滿懷對誓言的忠貞。那手執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秦王的陰險與貪婪?他在出發前已經許下完璧歸趙的諾言!他正是循著一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捍衛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 人在做事時總會受到感情影響。感情是促進人正確認知事物的催化劑,正是有了感情,人對事物的認知欲更強,更能加深對事物的認知。易水河邊那位高唱著“風蕭蕭今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柯,正是因為對燕國的感情,使他認知了為國犧牲的意義和人的價值。在抗擊“非典”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們多少可愛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其中一個就是鄧練賢。他說過“選擇當醫生就選擇了奉獻”,從中我們看到了他對人民、對病人的那一份真摯的感情。正是這一份真摯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戰鬥在“抗非”第一線;在病房裡,正是這一份真摯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險,堅守一線搶救照顧病人,最終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4、古時,荊軻因勇刺秦正為人稱頌。的確,荊軻的勇氣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總覺得荊軻死得糊塗。記得《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話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歷史,此話可算得至理名言佳句了。戰國後期,七個諸侯國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許多小國,中國被分得支離破碎,多年戰事,弄得民不聊生。這時候,建立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是民心所向,可惜,荊軻不知這個理,他一心一意要殺秦王,促成那一批勢單力薄的小國。不過,荊柯畢竟只是一介書生,戰國以前的歷史也不很長,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為怪的。荊軻死了不算,秦王惱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滅亡,荊軻實在太失算。所以,荊軻不但沒救燕,還加速了燕的滅亡,真是太糊塗了。 5、荊軻刺秦王是一個在中國民間流傳極廣的故事。“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用今人的眼光去看,荊軻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職業殺手,說不定還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呢。依筆者看來,燕太子丹僱傭荊軻去刺殺秦王,以為刺殺了秦王就可以阻攔住秦軍的東進步伐,真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是一種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決不了當年的政治問題。事實上燕國很快就滅亡了,這與荊軻刺秦失敗不無關係。但是荊軻絕不是一個我們所想像的普通簡單的“恐怖分子”,更不是一個寄人籬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記•刺客列傳》,似乎又很難界定其身份:表面上看確為一個殺手,但是卻與聶政這樣目不識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讀書擊劍”,稱其為知識分子也不無道理。在那個分裂割據戰爭迭起的年代,荊軻的出現,實為罕見和奇缺,遺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荊軻未能實現白己的目標,人們就更對其懷有無限的同情和哀憐。 6、據《史記》所載,燕太子丹囑咐荊柯:“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就是說,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贏政,脅迫他退還己侵占的諸侯國領土,如果這一步能取得成功,他們未必想害贏政的性命,倘若贏政不肯,他們才準備殺掉他。荊軻刺秦體現了一種阻擋秦國繼續攻打其他小國的企圖。無論是退兵之計也好,或僅僅是緩兵之計也罷,這應尚是荊軻為解燕國之困,更是為所有諸侯國所做的最後一次努力、 7、有人說,荊軻僅僅為了一個承諾,為了一種方式,為了燕太子丹設定的情感和信義的羅網而無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異化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個人的悲劇。也有人說,荊軻為了去兌現那個時代所崇尚的“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而用生命擁抱信仰,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個時代悲劇。其實,在那個大悲大歌風起雲湧的時代,荊軻也猶如一顆沒有決定輸贏勇氣與權利的棋子,在那個時代,荊軻的選擇是二元對立的,同時,他的選擇也是步履維艱的。無論哪個時代,生命與生活都充滿了悖論,面對撲面而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們也常常走出了一個陷阱,卻又陷人了另一個困境。人總是處於一定的時代,我們從一個時代去反觀另一個時代的局限時,往往忽略了自己所處時代的局限。我們不能用白己所處時代的價值作為標準去衡量荊軻那個時代的信仰價值。因而,荊軻的選擇是那個時代的必然,也是那個時代的無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體現在其悲劇行為過程的執著中。 8、有一種觀點認為,秦王固然該刺,但荊軻的人品行為並不足取,他也不是一個稱職的刺客或俠士。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寫詩責備荊軻“愚蠢”,與東晉詩人陶淵明對荊柯的盛讚形成鮮明對照。就在今天,很多人對荊柯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一個人對他的印象也是一波三折…… 有人認為:面對因劍長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沒有武器的群臣,荊柯竟然沒有能刺傷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懾服了,固有的不學無術,整日與高漸離擊築唱歌的消極一面都在這一刻顯露得淋漓盡致…… 兩千年彈指而逝,荊柯到底是俠士還是刺客其實已不重要。客觀地說,他既是崇尚節義的俠士,也是冷血無情的刺客。歷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細分析起來都具有兩面性…… 萬能議論素材精選之孔子 1:山的沉穩水的靈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多年來許多人都認為,儒家學派的一大特點是保守、守舊,以上古為黃金歲月,只重視“先王之道”而不關注事物的變化,而孔子則是一個方正迂腐的學究。其實,“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結合白己對時代的期望,對經典作了新的闡釋的。他既將“如山”的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也發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為之共鳴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極其詩意地闡釋了“變”,而且身體力行,收授弟子,用實際行動改造靈魂。如果他畏懼“變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會成為一位靈魂工程師,不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師。他作為中國哲人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變化”如同萬物生長,是一種無聲而自然的過程,他心目中理想的發展,不是斬斷傳統的脈絡,而是以傳統為根基,如山中樹木,生長不息。 2:挫折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懼,不逃避,以一種達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在樂天知命、通達自得上孔子並不比老莊差。“孔顏樂處”是對這種處世態度的概括。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被匡人圍困,當時形勢非常緊急。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表現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時,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時對自己的安慰與鼓勵,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做法。 3:理解 現在我們一談到孔子與《論語》,便有不少人脫口而出:“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半句話出自《論語·陽貨》第二十五章,後半句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很多人特別是女人都非常反感這句話並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圓場,說這裡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認為,退一步講,即使孔子在這裡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釋為在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對女人的歧視,是一種通病,是時代的印痕或時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穌罵夏娃,亞里士多德罵女人,尼采罵女人,非常嚴厲,其程度大大超過了中國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謨、黑格爾,對女性的歧視也很厲害。當然,無論東西方人士,對女性的歧視、蔑視、輕視,都是錯誤的。儒學、儒家中有對女性不尊重的表現,是需要批評的,但我們要放在時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與檢討。我們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外來文化,同時也要學會容忍、理解、欣賞、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來對於儒學的批判,有許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淺層次或直線性的,以致於今天中國大陸的多數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紀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殤”的方式來對待儒學。我們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態和理性批判的方法來面對這些複雜的問題、 4:選擇 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於城下,晚上颳風下雪,氣溫驟降,同宿城門下的一女子凍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將其抱在懷中,靠體溫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沒有非禮之舉,留下了坐懷不亂的美譽。 無獨有偶。魯人有獨處室者,鄰居是一個寡婦,也獨處一室。半夜,暴風雨至,寡婦室壞,想進魯人室躲避,魯人閉戶不納。寡婦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愛,不讓我進去?”魯人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一室。你現在年輕,我也年輕,所以不敢讓你進來。”婦人說:“你怎么不學學柳下惠?”魯人說:“柳下惠能做到,我是萬萬做不到的,我現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學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說:“善哉!要學習柳下惠者,沒有像魯人這樣會學的,希望向善的方面發展,卻不因襲別人的行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來,柳下惠的選擇是對的,魯人的選擇也是對的。 5、幽默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貢四下詢問走失了的老師孔丘,這時候有一個鄭國人對他說:“東門口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產,可是從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憊的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找到孔子後把這話告訴他。孔子笑著說:“他說的形狀,那倒未必。但說我像喪家之犬,是啊!是啊!”這就是孔子,一個渾身上下充滿幽默細胞的老頭兒,全然不是千百年來端坐在畫像中,端坐在中國人意識深處的“大成至聖先師”的形象。在孔子眼裡,要想真正不朽,不在於權力,而在於文化與教育。所以後來儒家稱譽孔子為“素王”。沒有土地、沒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遠存在。 6:源泉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的處境。他所宣揚的仁愛和禮教,有時候被拋在一邊,可有時候,又搞得登峰造極。不是嗎?直到今天,幾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學的人,可研究什麼?我想:不過是為我所用罷了。可是,無論如何,孔子是偉大的。是的,絕對是偉大的。他的經典的論述,是人性,是人倫。有人說:地球上的萬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報應,是因為人類打破了生態平衡,不顧一切地滿足人類自己的欲望。所以,人類呼喚人性,呼喚平等。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喚人性。是的,封建的歷代王朝,都在以儒學治國還是以法治國上,顯現一個天子的抉擇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倫理道德觀念仍不過時。道德淪喪,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時候,就會向孔子討教。 7:誠信 誠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認為,治理國家,掌握政權,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否則就會自取滅亡。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是說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無法立足。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讓你去掉一項,你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首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在兩項中再去掉一項,還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最多不過死亡,自古以來人就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沒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來。 8:尋覓 從那一簇藍瓦黃牆的村莊裡傳來,餘音綿長,和那一條並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蒼茫里蜿蜒而來又蜿蜒而去,瀰漫著,如麥田上濃得化也化不開的霧氣,我聽見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聲音,從孔子一直說到了現在。 我的祖先,那個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經焚過書坑過儒的。如今,他的後人如我者,卻千里迢迢來拜孔子了。我來山東,除了拜孔子,當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給我以藝術上的想像和力量。接待我的濟寧市的朋友說:哈,你終於來了!我是來了,孔門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沒有給偉大的先師帶一束乾肉,當年的蘇武可以唱“執瓢從之,忽焉在後”,我帶來的惟有一顆頭顱,在孔子的墓前叩一個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