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指導:順敘和倒敘

所謂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順敘和倒敘,歡迎大家閱讀!

【順敘和倒敘】

記敘文中常見的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這四種敘述方法。這四種方法如果用得好,可以使文章思路暢通、波瀾起伏、記事完整、錦上添花。

其中順敘是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發展的時間先後來敘述。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文章的層次同事件發展的過程基本一致,這樣就容易把事件記敘得有頭有尾,脈絡清晰。如課文《第一次跳傘》就是採用順敘的手法順著跳傘這件事固有的次序,寫了“到機場”“飛機起飛時”“跳傘”“著陸後”的全過程。其中著重寫了“跳傘經過”:準備跳傘→跳出機艙→飄在空中→雙腳著地。這也是按事情發展的實際過程,寫得有條不紊。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緊扣“第一次”跳傘所特有的感受來寫,在順敘中突出重點。“飛機起飛時”重點寫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覺;“跳傘經過”著重寫了在半空中看到些什麼、聽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著陸後”主要寫愉快輕鬆的心情。經過這樣的剪裁處理,避免了順敘的文章容易出現的平鋪直敘的弊病。

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內容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恰當地運用倒敘可以使內容有波瀾,行文有起伏,文章敘述也生動,結構也曲折多變。正如清代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所說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須錯綜見意,曲折生姿”。如《永不忘記》一文,作者採用把情節的結局放在開頭敘述,然後再敘述情節的發生、發展。這是最典型的倒敘。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頭到“她語帶感情,幾致哽咽”)寫潘老師和王翔的父親、妹妹到車站送王翔上大學,王翔送給潘老師一幅自畫像。無限的深情都凝結在一幅畫著一個賣冰糕的孩子,寫著“永不忘記,謝謝老師”的鉛筆畫上。畫有什麼含義?永不忘記什麼呢?這種先敘述事情結局的手法既點了題,又製造了懸念,可以引起讀者急切的關注。這裡又借人物對話交代畫上的孩子就是王翔,他是個難得的好孩子,他能上大學全靠潘老師的幫助。自然地引起倒敘。

【技法指導】

順敘的類型可分為以下三種:

1.按時間順序記敘。如《蘆花盪》一文,就是按照時間(夜晚――一天夜裡――第二天)的推移,記敘了蘆花盪撐船的老頭子。他的自信,他的自尊,對自己的同志是一腔柔情,對敵人是充滿仇恨,讓日本鬼子膽戰心驚。

2.以地點的轉換為序來敘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從作者到東京開始寫起,再寫到仙台後與藤野先生相處中的幾件事,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與崇敬。

3.以事情的內在邏輯關係為序來敘述事件。如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作者用三個事例,從三個方面歌頌了志願軍的高貴品質。第一個事例重在表現志願軍戰士對敵人的無比仇恨,第二個事例表現志願軍對朝鮮人民的熱愛,第三個事例則展示了志願軍崇高的精神境界。這三個事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告訴讀者:志願軍是最可愛的人。在敘述一個事例時,由於時間變化與空間地點的轉換順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幾種順敘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敘的類型大致也可分為以下三種:

1.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先將故事的結局提到前面敘述,然後再按時間順序依次敘述故事經過,這樣可以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收到特殊的表達效果。如《種樹“種到”聯合國》一文,作者把事件的結果放在開篇:“王果香要去聯合國了!”,使用倒敘的手法將情節連綴在一起,這就給讀者造成懸念,吸引讀者往下去看,探究王果香去聯合國的原因。接下來介紹王果去聯合國的原因,解開讀者心中的謎團。

2.有的文章是把故事中最突出、最扣人心弦的片段提前,這樣能剎那間引起讀者思想上的共鳴,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請看下面的例子:母親的生日快到了,我尋思著給她寄一件生日禮物。小時候家裡窮,母親拉扯我們姐弟三人,吃盡了苦頭,如今我們長大成人,卻一個個遠離了她。母親說,我們是她放飛的鴿子,她願意看我們飛得又高又遠。然而,母親生日時,我們卻不能在她身邊。我決心為母親買一件稱心的禮物。在衣物櫃檯,一團火紅映入眼帘,掛在衣架上,如一團漂亮的火焰。記憶之門忽然被打開了――那是一件漂亮的紅毛衣……(《三件紅毛衣》――林鳳謙)這段文字中,作者先寫為母親購買生日禮物,再寫看見紅毛衣想起小時候母親拆毛衣織毛衣的往事,然後寫到我買下紅毛衣作禮物,姐姐和弟弟也買了紅毛衣作禮物。將想為母親購買生日禮物的想法放在開頭部分,顯然,其作用是造成懸念,增強感染力,使故事情節波瀾起伏。

3.還有的文章是開關部分不涉及具體的內容,作者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聯想,通過一段議論或抒情性的文字,導入對往事的回憶,然後再將所要敘述的故事按時間順序原原本本地講出來。如《一件珍貴的襯衫》,就是由當年周總理叫工作人員送的那件襯衫引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突出地表現了總理那平易近人的崇高品格,表達了作者對總理的深深懷念之情。

另外,在電影創作中,也經常用倒敘這種方法。從故事的結果開始敘述,然後再開始回述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前蘇聯影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敘述年邁的上尉帶領幾個年輕的人在掃墓,然後倒敘墓碑下犧牲的年輕的女戰士們在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結尾又回到墓碑前。影片《西安事變》《廊橋遺夢》《鐵達尼號》等都用了這種方法。

【典例分析】

順敘典例展示:

1.《桃花源記》這篇短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記敘了漁人進出桃花源的整個過程。從沿溪、窮林、得山、見洞、入洞、洞內所見所遇、離洞而歸、至復尋迷路,完全按照漁人的遊玩經歷一一敘寫,使人讀後,仿佛身臨其境。但作者在描寫這一過程中,並不僅僅是平鋪直敘其事,而是在敘述中間以景物描寫,打破了人們常用的一敘到底的筆法。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由遠而近,自上而下地寫出了桃花分布範圍及林內的優美景色。神秘的色彩吸引著讀者,且為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了氣氛。再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寫出了桃花源人民生活安定,社會安居樂業的優美社會環境。這種敘述中間以景物描寫的方法,使故事情節時斷時續,一方面可以激起敘事的波瀾,形成懸念;另一方面也為讀者提供了間歇的空間,不至於因故事情節的緊張而感到過分沉悶。

2.《變色龍》一文也成功地運用了順敘的方法。隨著狗的身份發生了六次變化,警官奧楚蔑洛夫的判定也發生了六次截然不同的變化,有力地諷刺了沙皇統治的殘暴、腐朽。

3.《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時間(當天下午――天黑――當天夜裡――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兩點――兩點以後)的推移,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程。

倒敘典例展示:

1.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的開頭是: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作者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先寫她的父親(李大釗同志)去世了,這是事情的結果。文章採用了倒敘手法,在讀者心中造成強烈的懸念。人們讀了這一小段,不禁會想:李大釗同志是怎樣被捕的呢?他在敵人的法庭上表現得怎么樣?然後接下去,作者再用順敘的方法回過頭來寫李大釗被捕的前後經過,一直寫到他為革命光榮犧牲,使文章產生更顯著的感人效果。

2.如《不速之客》,文章通篇圍繞“不速之客”採用倒敘的方法行文。重點突出第二部分,詳細敘述不速之客所講的故事,集中表現了中國石油工人創業的艱難和階級弟兄友愛的深情。全文渾然一體,無懈可擊。

3.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用最難忘懷的是父親的“背影”,別開生面地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綿綿情思。然後再細膩地敘寫父親的“背影”,抒發特定環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倒敘法的好處在於:可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便於作者調動情感,勾起對往事的深情回憶,更符合生活的真實。

4.《漢堡港的變奏曲》分析:文章第一部分用了倒敘手法,先寫出漢堡港改變了正常的節奏,然後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用順敘方法寫出引起變奏的原因和結果。採用倒敘手法,造成懸念,引人入勝;也突出了中心,強調了漢川號破例裝載一套貴重設備的奇蹟對漢堡港的震動之大;同時也有利於刻畫人物形象,讓以貝漢廷為首的漢川號的海員的形象更加高大。

【實戰演練】

1.《醜小鴨》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一隻處處受排擠、受嘲弄、受打擊的醜小鴨,一直沒有絕望,也沒有沉淪,而是堅強不屈地奮鬥,終於成了一隻美麗、高貴的天鵝。課文按醜小鴨的成長和奮鬥經歷採用順敘的方法娓娓道來,給人以鮮明的印象。但如果我們把醜小鴨變成天鵝的結局放在開頭,效果會如何?或許也別有一番滋味。同學們,快快動手試試看。

思維拓展:把這篇順敘的文章改寫成倒敘的文章,要適當地變換一些表達方式,這樣可以使文章換上新的面孔。表達形式改變了,文章的語言必將也隨之改變,寫作時我們要重新構思,重新組織材料,重新遣詞造句

2.請以“生活中一件難忘的事”為題,運用順敘和倒敘方法各寫一篇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