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分析2024年高考作文

20xx年的高考已經過去,但關注高考作文的還是很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特級教師分析20xx年高考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特級教師分析20xx年高考作文】

20xx年全國課標卷(甲、乙)的寫作題目,在“給材料”的原有樣式中,做了變革:提出了明確要求或問題(甲卷提出要求“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乙卷提出問題“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這就是後來被稱之為“任務驅動型”的寫作題目。“任務驅動”的提法有點兒炫人眼目——因為所有科目的所有題目,都有“要求”,亦即“任務”——這一變革,其實就是為模糊的“給材料”寫作題目,提出了明確要求。

這明確的要求,對“給材料”寫作題目很必要。十年以來,要求都很模糊。最早是“選擇一個角度”,後來收縮為“選準角度”“選好角度”,可怎樣才叫“選好”?並沒有說明。此外諸如“不要套作”,何謂“套作”,標準何在?“不得抄襲”,考場之上,怎能“抄襲”?“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義”,“內容”如何界定?“含義”又在何層面?從來沒有明確,也沒有樣例。

寫作題目的形式大致有四種:給問題、給標題、給話題、給材料。其中最清晰的是“給問題”(現在經常有人誇獎法國高考寫作題目——那些都是“給問題”),最模糊的是“給材料”。“給材料”的寫作題目,在寫作教學、寫作競賽、自我寫作中都很好,但是它不適合高考——作為大規模考試、大規模閱卷的寫作題目,首先要清晰。我不大同意“任務驅動型”這個提法,但是它吹拂開十年“給材料”寫作題目的霧霾,使寫作的天空變得清朗,又的確令人欣喜。一年來,它廣受關注,好評如潮。

清晰,是高考寫作題目關鍵環節,也是我們評價題目的準繩。因為,高考寫作的原則是“據題發揮”。作為發揮騰躍踏板的寫作題目必須清晰。考場作文的實質,就是要求考生籌謀、經營一條由題目到熟悉生活的紐帶——思想、思維和語言的紐帶。

我並不熱衷於像某些專家那樣,評說寫作題目的所謂“時代感”“人文性”“思辯性”“民族精神”“立德樹人”等等。我認為,寫作題目只是一個題目,它本無屬性。至於“時代感”“人文性”“思辯性”“民族精神”“立德樹人”等等,都是作文的屬性。某些專家或者把寫作題目看做一個圈子,一個範圍,一道常識答題;或者把自己對這則題目的臆想作文當成了寫作題目——無論原因為何,表現的結果都是盲人摸象,他們所評說的,無非是寫作題目的一個角度、一個側面而已。誰又能說出哪一年、哪一個高考寫作題目不包含“時代感”“人文性”“思辯性”“民族精神”“立德樹人”等等?

任何寫作題目,從立意角度來看,應該都有三種:傳統的、時尚的、辯證的。這道理很簡單,因為任何寫作題目都離不開生活,都反映生活的發展變化,反映生活中傳統與時尚的碰撞、交融與更迭,都在反映生活的發展變化中具有思辨價值。像對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一樣,我們對寫作題目(包括題目給出的材料)的看法也只能是“左、中、右”。

任何寫作題目,從選材角度來看,又都是海闊天空,任憑個性翱翔的空間。《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表述:“表達與交流中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我們擁護“課程標準”,不只因為它是國家法規,更因為它符合“神遊萬仞,心騖八極”的寫作規律。

寫作題目不是一道常識答題,它是面對廣闊生活的視窗;窗外,也絕不是評題專家的方寸臆想之地,它是遼闊海天。“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遼闊海天裡,一定容納有考生熟悉生活的那方園地。寫熟悉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才是寫作成功的必由之路。

模糊的寫作題目,勢必帶來閱卷的糾結。例如某年某市高考閱卷領導小組,討論一則“給材料”寫作題目,用三天時間,還沒有討論明白;領導小組的負責人對題目的解釋完全錯誤,之後還不敢承認。模糊的寫作題目,將寫作教學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猜解題目上來,反而忽略了寫作思想、思維、語言的根本。

20xx年高考寫作題目綜析

但是,20xx年全國課標卷的寫作題目,出現波動反覆。也可能是課標卷的某項對照比較的實驗吧?

【全國課標甲卷】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高考作文:特級教師王大績談20xx年高考作文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 在三份“全國課標卷”中,甲卷的寫作題目最模糊。題目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而材料自身的“內容和寓意”都很模糊。

漫畫原題是“進步與退步”,內容是:一個孩子考了100分,受到表揚,後來考了98分,結果被打了耳光;另一孩子考了55分,被打了耳光,第二次考了61分,卻受到表揚。但是,略去了題目的寫作漫畫材料,可就有了多種理解。

例如,被尊稱為“權威大咖”的溫儒敏教授就理解為“獎懲之後”:一個孩子受到獎勵,結果考了100分,後來受到懲罰,結果考了98分;另一孩子受到懲罰,結果考了55分;第二次受到獎勵,結果考了61分。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孩子受到獎勵,結果退步到考了98分,為此受到懲罰,結果又進步考了100分;另一孩子受到懲罰,結果進步考了61分,為此受到獎勵,結果又退步考了55分。

當然還有更多理解。例如,慈母的吻使優秀生得滿分,使差生也能及格;嚴父的巴掌(很難想像哪位父親能在孩子的臉頰上留下唇痕的)使優秀生難得滿分,使差生淪為不及格。再例如,成績進步,儘管還差,也可以贏得女生的吻;成績退步,儘管優秀,依然只能領受她的巴掌(那纖小的巴掌怎么也不像是父親掌痕)。又例如,定計畫要留有餘地,以滿分為標準,高處不勝寒,必須焚膏繼晷,中夜悚惕,達不到滿分就要挨冷掌;以及格為標準,低處納百川,儘管優哉游哉,高枕無憂,達到了及格就可以享熱吻。還例如,縱向比很易於滿足,橫向比永難於滿足;當然,反之亦可……對於“獎懲”也有實虛之別,輕重之分。說到根本,獎懲進退,是因人而異,隨情定奪的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不好當做普世價值來評說的。僅以漫畫作者原題,其蘊含的寓意應如右圖所示:

面對一個模糊多義的寫作材料,閱卷勢必要擬定“選好角度”的最佳立意。而涵蓋全部材料的最佳立意自然應該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或“心靈的選擇”,或“轉折”。如果不強求最佳立意,那立意角度勢必是豐富多彩的。

漫畫是有寓意的,從抽象的高度俯察生活的具象,選材空間自然是無邊無際的。

有人選擇中國桌球隊(圖左半)和中國足球隊(圖右半)來調侃,其實惟妙惟肖。神舟飛船和空間站的對接,那是一分都差不得的;而燜一鍋米飯,只要不再夾生,能及格也就很好。從“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進而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看,語文學習一分都不容含糊;從某一次考試來看,只要有進步,進而能超越及格線,也足以欣然。在人生的答卷上,小羽“率領團隊不斷創新,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理當獲得滿分,得到獎勵;而那“大量假冒偽劣商品”充斥的市場,只要扭轉了風氣,誠實經商,儘管將將及格,也該給予鼓勵吧……就說20xx年全國課標卷的高考作文題目吧,進步了,及格了,自然會享受熱吻;而20xx年這則高考作文題目呢,儘管有的專家給它打98分,我們還忍不住想學學電影《老炮兒》裡邊的“六哥”,輕批其頰,以表期望——這也是規矩吧?

【全國課標乙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語文學習關係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解析]乙卷較好地延續了“任務驅動型”寫作題目的明確要求:“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在全國課標卷三個寫作題目中,這個題目最清晰。

生活在運動:歷史形成傳統,經由現實,萌生時尚,通向未來。長江後浪推前浪,生活永不停歇。在“20xx年6月7日9時,高考考場”這一“現實”時空坐標點上,面對“語文素養”這個問題,考生可能有過比較,也可能沒有認真做過比較,但是,必然有相當的體會。寫作題目清楚地提出提高的三條主要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引發、要求考生由感性體會出發,做理性深入的思考、比較和闡述。題目的思辨價值和意義,正是在反映生活的發展變化中呈現。考生“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應該是,也只能是生活運動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試想,如果沒有“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這一“任務驅動”,而只是泛泛地說“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那么從材料中抽象出的含義必然是豐富多彩的——“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的事例很多。你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請以“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20xx年全國卷高考寫作題目)沒有“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嗎?那所有寫作題目的材料都源源不斷地提供著“這樣的經歷、體驗、見聞和認識”。如是,那么,所有寫作題目不脫離材料含義的話題都可以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深入一點兒就都是“心靈的選擇”,簡潔一點兒就都是“轉折”——20xx年北京卷寫作題目的提示語極其精闢“無論在個人經歷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令人難忘的轉折。對此,你一定會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請以 轉折 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曾經有位同學拿著一個“給材料”的寫作題目問我:“這道題目,我作文的立意是 要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生活 ,老師說不行。我問老師 為什麼不行? 老師說,如果這個立意可以,那么,所有的 給材料 寫作題目豈不是都可以這樣立意了嗎?”這位老師以敏銳的思維認識到了“給材料”寫作題目的弊端,他要求學生妥協,也很無奈。

現在有了明確的“任務驅動”,要求“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就需要就事論事,不可以再在作文里直接以上述種種抽象立意了。當然,“比較上述三條途徑”,立意的角度仍然豐富多彩:可以肯定其一、其二、其三,也可以否定其一、其二、其三,可以綜合探討、分解剖析,也可以別闢蹊徑、高屋建瓴。但是,要寫好作文,必須“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而這應該是考生最切近、最熟悉的生活。透過“語文素養”這個視窗,十二年來,上的幾千節語文課,少說也有幾萬、幾十萬字的課外閱讀,都應展現於腦海吧?何況還有每天生活中的語文,語文本身就是生活的學科。那么,該有多少具體材料、細節事例呢?

今年高考前,我在某市做了八小時語文備考講座。有的家長希望為作文“押題”。還用“押題”嗎?八個小時內,我講座的哪句話不是在闡述,在用具體例子說明“語文素養”提升的途徑呢?講座中,我不止一次地強調——這些話,都將是考場作文的語言。只是,不知道考生能不能將其納入他自己的“體會”,幫助他明確“看法”,豐富“理由”?

【全國課標丙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經歷幾年試驗,小羽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研發出一種新式花茶並獲得專利。可是批量生產不久,大量假冒偽劣商品就充斥市場。小羽意識到,與其眼看著剛興起的產業這么快就走向衰敗,不如帶領大家一起先把市場做規範。於是,她將工藝流程公之於眾,還牽頭擬定了地方標準,由當地有關部門發布推行。這些努力逐漸見效,新式花茶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小羽則集中精力率領團隊不斷創新,最終成為眾望所歸的致富帶頭人。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解析]20xx年全國課標丙卷寫作題目給出的材料,有情節,有曲折,本身就是一篇短文。這樣一則生活場景的材料,原本有許多角度。

例如,傳統工藝和推陳出新,幾年試驗獲得專利和不久假冒偽劣就充斥市場,眼看衰敗和規範市場,獲得專利和公之於眾,帶領大家和有關部門,地方標準和產業規模,不斷創新和帶頭致富……

但題目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正是“綜合”二字,要求寫作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在“專利致富”問題上,小羽的“共享”意識對“獨享”觀念的挑戰和衝擊。這當然反映著生活的發展變化,生活中傳統與時尚的碰撞、交融與更迭。

“綜合”是使題目明確化的要求,也使得寫作方向能夠比較明確和集中。可是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老話,恰恰也是“綜合……含義”的說法存有多層面認知的歧義。因為如果將“含義”上升到抽象層面做理解,那就是面對生活的發展變化,人們看問題的立場、角度各不相同,因此“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或“心靈的選擇”,或“轉折”都是綜合材料的含義——而這又是所有寫作題目給出材料的共同含義。因為任何材料都必然反映生活,都在反映生活的發展變化中具有思辨價值。

可是,閱卷將如何處理呢?

我不希望考生捲入這種對寫作題目歧義的爭辯中來,儘管這種歧義實質上源於對寫作認識的根本差異。澄清對高考寫作題目的認識,進而提高對寫作行為的認識,是語文界的共同使命。高考對於考生大多只有一次,他們無需承擔這一責任。

考場上,擅長記敘的,可以做“小羽的故事”的擴寫;有文學天賦的,可以寫一篇微型小說、一首詩歌、一篇“迷你”劇本;擅長議論的,可以簡捷地以“共享”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那能聯想到的例子可就海量了;願意出新的,給小羽姐姐寫封信,替報社寫一篇短評,為“新式花茶”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寫篇文稿,以小羽的親人、關係人的身份寫篇日記……重要的作文首先要就事論事,不能盲目的把“共享”當作普世價值來謳歌讚美。須知,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共享的”。

20xx年高考寫作題目綜析

東邊不亮西邊亮,在全國課標卷為延續“給材料”寫作題目,做著各種修補實驗的同時,各省市自主命題的寫作題目倒呈現出比較清晰的態勢。它們或許是從20xx年全國課標卷(甲、乙)的寫作題目中得到的啟發吧。

【北京卷】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

《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記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老腔”已超越其藝術形式本身,成為了一種象徵。

請以“ 老腔 何以令人震撼”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從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局限於陳忠實散文的內容,觀點明確,證據充分,論證合理。

[解析]北京卷延續20xx年,繼續給出“標題”——“ 老腔 何以令人震撼”。在《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這篇散文里,“老腔”具有古老神秘、傳統悠遠、鄉土本色、質樸純情、奔放激越、雄渾深厚、純正斬勁、酣暢淋漓、原生態等等屬性,寫作題目在提示語中特別提出“酣暢淋漓”這一點感覺特別“撼人肺腑”。這當然並不排斥“老腔”的其他屬性,是這許多屬性共同創設出“撼人肺腑”的藝術效果。提示語進一步申明“某種意義上,可以說 老腔 已超越其藝術形式本身,成為了一種象徵。”也就是說生活中任何人、事、物,只要“撼人肺腑”——讓人怦然心動,都可以是作文思考的對象,使我們更真切地明了“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

作文要求“從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局限於陳忠實散文的內容”,對於論說源頭“老腔的魅力”,作文可以只談“酣暢淋漓”一點;也可以在《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這篇散文中,選擇自己最有感受、有共鳴的“老腔”的其他屬性。“說開去”自然就要聯繫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在熟悉的,“有細節、有感悟”的“人、事、物”中,才能實現題目“觀點明確,證據充分,論證合理”的要求。

這個寫作題目和20xx年北京卷的一個題目異曲同工。兩道題目都與試卷閱讀文本有關,這道題目要求“撼人肺腑”,那道題目要求“深入靈魂”。差異在於,這道題目限定“議論文”的體裁,但不限定選材內容(包括“老腔”);那道題目體裁不限,但限定在“植物、動物或器物”中選材(“梅花”除外)。兩項對照,很有趣味。

書籤,與書相伴,形式多樣。構想你有這樣一枚神奇的書籤:它能與你交流,還能助你實現讀書的願望……你與它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請展開想像,以“神奇的書籤”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有細節,有描寫。

[解析]這個寫作題目和提示語,都要求展開想像。在“神奇的書籤”的標題下,要求完成以“愛讀書、讀好書”為主題的作文。作文內容的要求是“我喜愛的一本書”,“神奇的書籤”只是形式的要求,或者說展開想像的提示。換一種角度思考,即使題目是“我喜愛的一本書”,只要題目沒有禁止,考生仍然可以以“神奇的書籤”或者任何其他想像的形式完成作文。說到底,這種想像天空的開拓,本是作文教學的任務。很慚愧,我們語文教師沒有完成這個任務,使得高考寫作命題,只好屈身俯就,拉上一把——這種帶有對想像方式提示的寫作題目,應該是對寫作教學有所評估的結果吧。

想像方式提示是一把雙刃劍。穿著漂亮的婚紗,未必就是漂亮的新娘,如果是千人一式的婚紗,那也讓人厭倦。作文內容是“言之有物”的問題,作文形式是“言之有術”的問題。在寫作中、生活中,內容永遠應該高於形式。“神奇的書籤”標題下,作文的“細節”和“描寫”的主要對象還應該是“書”和“讀書”;如果心思只沉溺於“書籤”,那就成了巴爾扎克塑像的手,會惹得羅丹憤怒揮斧吧?須知,《西遊記》不只有奇妙的神話袈裟,更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

至於書籤的“神奇”,可以寫得很童話,天使般展開翅膀;也可以很科技,高智慧型的“迷你”機器人——無論怎樣,她也不是風景,她只是一位嚮導。是她,使“我”改變了不讀書、讀書少的狀態,進入了愛讀書、讀好書的境界。

這個題目,應引起語文教育界的深思,應召喚我們猛醒,應催促我們行動——擔起本該由寫作教學承擔的使命,賦予學生聯想想像的翅膀。讓高考寫作命題輕鬆一點兒,返璞歸真。

兩個作文題目都很清晰,值得稱道。但是都希望用新鮮的題目促進深思,引發聯想,就很有點兒越俎代庖的意味了。思想深刻、聯想豐富,這本應是作文教學的任務。因為無論是桑樞瓮牖,還是玲瓏珠窗,都面對同一個世界。思想深刻、聯想豐富與否,只在於你是憑窗遠望,還是牖中窺日;題目綺麗,文章未必風華。原本的洗腳、喝茶,說成沐足、茶道,就有了神奇的“文化”標籤,其實,還是洗腳、喝茶。我認為。洗腳、喝茶對於人的價值遠遠大於沐足、茶道。抹去裝飾,這兩個寫作題目的實質是“我何以感動”和“我喜愛的書”。

【上海卷】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

要求: 自擬題目; 不少於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