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指導:如何寫好哲理詩意性作文題

如果留心近幾年考試作文題,你會發現,一類富有哲理詩意的文題,受到不少地區命題者青睞,小編收集了如何寫好哲理詩意性作文題,歡迎閱讀。

一、審題:將詩意的字眼直觀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哲理詩意性文題,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義模糊,兩者都給人“霧裡看花”之感。這類命題一般採用雙關或比喻修辭格。審題時,同學們要試著將詩意的字眼直觀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要化虛為實,並盡力拓展其引申義或比喻義。如“路”“橋”“春風”等一語雙關:“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徑,也可喻為“成長的歷程”“人生之路”;“橋”還可以是“心靈之橋”“情感的溝通”;而“春風”不僅僅是“吹面不寒”的季節之風,更多喻“輕言細語的教誨”“無聲的幫助”等。再如“又見枝頭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氣象、新風尚、新思想……而“送你一輪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傷痛、迷茫”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可以說,挖掘出引申義或比喻義,就打開了思維的大門。當然,要準確理解題目的含義,還應該充分重視、巧妙利用提示語。如“為他人開一朵絢麗的花”有這樣的提示語:“讓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無償獻血是一朵花,一次受傷後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後的忍讓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讓賢薦能是一朵花……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語對“一朵花”的含義一一拓展,降低了審題難度,拓展了思維空間,激發了考生寫作激情。

二、立意:撇開本義,求新求深。

應該說,有些哲理詩意性文題,就其本義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同學們一般要撇開本義,將主題直觀化、明朗化的同時,努力開掘出它的比喻義或引申義,即所謂“暗題明做”。如“長大的路上,他牽著我的手”的“牽手”既可理解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幫助”“關愛”等含義……行文時的重點就要側重在成長路上,他給了我無私的幫助和關愛。“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就要開掘“豆子”的比喻義:堅持就是勝利;希望永在;開動腦筋,就會想出辦法;不要輕易說“不”……因而,對哲理詩意性文題,一方面要認真理解提示語以及所給材料中的議論性文字或關鍵字語,另一方面要將哲理詩意性文題具體化、直觀化,並努力挖掘其引申義或比喻義,方能使得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三、構思:虛實相生,靈活轉換。

要寫好哲理詩意性文題,思緒有時要在現實與回憶中自由穿梭,還要注意把握好線索,有時需要一明一暗兩條敘事線索交叉進行……這無疑需要同學們有更嫻熟的駕馭技巧,需要對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藝術化的處理。哲理詩意性文題,更適合寫記人敘事文章。無論是人物的出場,故事情節的展開,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彰顯,都需要特定場景的設定,都需要靈活的藝術加工。如,“送你一輪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將故事場景設定在月夜裡,借用月夜這個獨特的場景,借用景物描寫,引出人物,推動故事情節發展;行文中,靈活巧妙地將天空中的“明月”自然轉化為“鼓勵”“微笑”“提醒”等虛化的“明月”,從而巧妙自然地實現了虛實轉換,實現了現實與想像、與回憶的更替。一考生作文寫“我”在比賽最關鍵時刻“失手”,與勝利無緣,月夜下的“我”心情絕望。是父親撥開“我”頭上的樹枝讓月光灑下清輝,是父親“其實,你和我一樣,都在為睹明月而奮鬥,只不過我能堅持撥開最後一片枝蔓的障礙,而你沒有”的循循教誨讓“我”豁然開朗,文章由此含蓄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