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指導:時評類寫作技巧

時評”是“時事評論”與“時政評論”的略稱,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新聞體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時評類寫作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時評類寫作技巧】

“時評”可以取材於新聞報導,對新聞事件和人物發表議論,也可以就“身邊”事、“心頭”事發表意見,只要是關於當下的(現在進行時)意見,就是“時評”。

幾種形式

時評寫作,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就事論事,就是對時事本身進行直接的評論。一般有三種類別,一是讚揚式,即對新聞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後闡釋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評式,即對新聞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進行否定,然後從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對的依據。三是建議式,即提出自己對新聞事件中某個問題的建設性意見。

基本特徵

1、講究“時效性、針對性、準確性、說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準確性和說理性。

2、在寫法上,分為就事論事和就事論理兩類。就事論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過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就事論理,是對所評之事進行具體深入分析,充分說理,闡明一個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論事上,以達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寫作目的。

3、在命題上,具有開放性,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寫作要求

1.選取恰當的當下新聞(話題鮮) 2.確定鮮明獨到的觀點(觀點辣)

3.蒐集典型有力的論據(論據雜) 4.運用嚴密有趣的語言(語言趣)

基本思路

請就下面的材料,聯繫生活實際,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老師帶領學生到建築工地參加勞動,看到腳手架上懸掛著一副標語:“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老師問學生:“這八個字有什麼含義?我們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範文示例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

建築工地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么一則令人信心百倍的宣傳標語:“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引述材料)

這的確是一句睿智的口號!(亮出觀點)

毫無疑問,建築,理所當然的是我們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之一;建築居室,也理所當然的是關係到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大硬體之一;它們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更是關乎百姓幸福生活的百年大計!因此,建築工地上,絕不能允許偷工減料,粗製濫造,“豆腐渣”工程橫行!而必須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展開一:分析材料——建築)

由此,我們聯想到,作為立國根本的教育事業又何嘗不是應“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呢?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條標語有兩層含義。其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應以“塑造人類靈魂”為己任,以“育人育本”的“思想教育”為重點,努力探索,積極實踐,做到“質量第一”,努力培養出“思想先進,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適合當前現代化建設需要並能與國際接軌的甘於奉獻樂於助人且“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人才。而教育部門的領導者,更應首先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主要的工作任務來抓,決不應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地只管分數靠前而不問素質質量如何。其二,作為學生,也應該以這條標語為座右銘,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從而做到“質量第一”。如果我們的教師和學生都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質量為高,不以“育人育本”的思想質量和教學質量為重,而只求分數上去了,其他則不管!那么,縱有再多的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也是枉然!這樣不僅會使祖國興旺發達的現代化建設成為泡影,而且和諧社會建設也必將成為一句空話!中國人民又將永陷貧窮落後的萬丈深淵之中!趕歐超美也永遠只能是“白日夢”!(展開二:由建築聯想到教育—先教師後學生)

由此我們進一步聯想到,無論乾什麼事業都需要強調“質量第一”。今天已是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時代,是高科技迅猛發展使地球成為小村落的時代。小而言之,一個企業,只有講究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站穩腳跟;大而言之,我國各方面的規劃和建設只有奉行“質量第一”的原則,才能真正占領市場,擊敗稱雄於全球的強烈競爭對手從而贏得真正的勝利。三鹿集團因質量疏忽而宣告破產的沉痛教訓,再一次告訴我們: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更是國家的生命!哪個國家擁有高質量的人才,擁有高效率的管理,擁有高水平的領導,那么,哪個國家就一定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展開三:事業—先企業後國家)

總之,沒有“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精神,建築隊無法生存,教育無法發展,國家無法昌盛。(總結全文)

學生作文結構提綱與評點:

“述”,看到建築工地上懸掛的標語“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述材料),深思之餘,油然而生讚嘆之情。(亮觀點)

“議”,這不是一句單調的口號,它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有著啟發人們心智的強大力量。(分析材料),它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把人們當前的工作與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掛起鉤來,賦予平凡的工作以深遠的意義。(稍作拓寬,為下文聯繫實際張本)

“聯”,其實,何止建築要質量,學校的教學,育人育本,更要講究質量。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四化建設的未來力量。然而由於他們閱歷較淺,辨別是非能力差,所以學校在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不可忽視加強思想的教育,育人育本,質量第一。(聯繫老師、學生、學校實際來談)……

無數的事實證明,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注意以小見大,由此及彼地推衍),一向都把抓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放在第一位。

“結”,培育人才乃是國家之根本,而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的人才,更是千年大計萬年大計。只有育人育本,講求質量,社會主義大廈才能永遠高高屹立。(小結全篇,乾脆而不離題;照應材料,簡潔而不重複)

它的基本思路是:引——點——議——聯——結

根據例文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的寫作模式:

1、開篇引用材料的新聞報導內容。(引)【略】

2、對報導內容進行一些解析作為過渡。(點)【略】

3、從多個角度分析新聞,或闡釋其意義,或剖析其謬誤。(議)【詳】

4、聯繫社會現實的類似現象,挖掘現象背後的根源。(聯)【詳】

5、最後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個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結)

除了“聯”,駁論與歸謬也是時評中運用比較多的技巧。這種時評作文,往往在材料中有針鋒相對的觀點,這時採用的結構就稍有變化:先破後立。

所謂“先破”,即批駁對方錯誤碼,可以駁觀點、駁論擾、駁論證。尤其以駁對方論據的虛假、論證的可笑用得最多。

所謂“後立”,指批駁對方錯誤之後,再水到渠成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確立自己的觀點。

中學校園裡時下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魯迅的文章生澀難懂,不好學,幾乎成了中學校園裡師生的“共識”。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語文教材中,魯迅的作品明顯減少,《藥》、《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記念劉和珍君》3篇,更是引起疑惑:魯迅的作品真的過時了?一時間,陪伴幾代人成長的魯迅作品,竟然在校園裡面臨尷尬的境地,是去是留,爭議不斷。

範文示例:

魯迅不能遠去,更不能刪去

中學生隨便杜撰的一句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害得魯迅先生不輕。有些人就借這句話,想刪去魯迅先生的作品,減少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分量(述材料),我看是一種輕率不理智的表現。(亮觀點)

大家可以推敲一下中學生的這句順口溜,怕文言文,我們就要把文言文給刪掉?怕寫作文,我們就不寫作文啦?顯然不能。學生所怕的,反而是最有用,最應該加強的。傳統國學不要啦?文言文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難道因為學生一句不太負責任的順口溜就輕而易舉的刪去?寫作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難道因為學生懼怕,我們就不訓練寫作,就不再運用寫作?就取消平日的作文訓練?顯然十分可笑荒唐!學生畢竟年幼無知,其意見也不定就正確,完全跟著學生感覺走,這是很明顯是愚蠢不明智的。(駁對方論據與論證,推出一個荒唐的結果。從而可見,魯迅經典是不可刪的。)

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文章?看看學生讀的課外書籍,你就會明白個大概。學生喜歡智慧背囊式的精悍的小美文,學生喜歡有淺顯道理的所謂哲理故事,學生喜歡讓人心動的情感故事,喜歡《讀者》、《青年文摘》等刊物選載的新潮時尚文章。如果你細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學生喜歡的這些快餐式的美其名曰的美文,實際價值不是很大,最多給人一時的心動,不會長久的影響你。這些文章看似美,實際經不起咀嚼,也不會被歷史沉澱下來。可是,由於高考、中考大量選用這類文章作為試題,大大影響了學生,給學生嚴重的誤導。現在的高考、中考試卷中,,大多是流行的時尚美文。這些文章,閱讀難度不大,語言華麗精彩,學生樂意讀。所以,學生在閱讀學習魯迅先生那些有一定歷史感現實感的文章時,就要費一點事,就覺得有難度。學生閱讀,不想費事,不想費腦子,想的是輕鬆。很顯然,這是有害的。快餐式文化作品,衝擊了魯迅,衝擊了那些有一定難度的經典文章。(要論刪魯迅之原因,從反面找原因——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文章,這樣有思維。)

魯迅先生的文章,已經被歷史證明有著很高價值的經典作品,他的作品不僅屬於那個特殊的時代,也屬於今天和未來,所以根本不存在過時的問題。有人說,魯迅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可是,有誰不是時代的產物?誰能超越時代?脫離時代?

因為魯迅關心社會,關心廣大的民眾,所以文章帶有時代的色彩,留下了時代的烙印。魯迅的作品是反映現實的,揭露現實的。可是,現在的很多中學生不關心現實,不喜歡看現實主義的作品。學生所喜歡的那些新潮的美文,往往不痛不癢,無病呻吟,和現實有很大的距離。實際上,這是很危險的。

而對魯迅作品的畏懼和後怕,完全是學生以訛傳訛的誤導,是對魯迅作品的誤讀。這句不負責任的順口溜,傷害了魯迅,也坑害了廣大青少年。讓學生遠離魯迅,不僅是一個天大的錯誤,而且是實實在在的無知。不是魯迅作品失去了價值,失去了應有的歷史地位,失去了市場,而是我們有些人的誤導和錯誤教育,影響了魯迅的存在。

我們已經十分無知,我們不能再錯。讓魯迅留下來,不容商量!

技法點擊

(1)要學會就事論事。就是要求旗幟鮮明發表自己對某件事或某現象的看法,或褒或貶,或彈或贊,實話實說

評“事”不限於一點或一個角度,可以多點或多角度,但需記,所評所說,必須與所評之“事”密切相關,不能游離於“事”高談闊論。

(2)要為自己的評判寫出分析和理由。

評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才能評得文明,才能讓人心悅誠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說清楚,又能將看法的依據和道理寫深寫透,這樣的時評才是好時評。評者,可以評,可以爭,也可以諫、可以諷、可以怨,可以嬉笑怒罵,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

①敘事議論不蔓不枝。舉例新穎,最後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確定一個中心句,並闡明確定中心句的依據。

②論點方面。要做到論點明確,一般有兩種方式:a開門見山,開宗明義。b卒章顯志,畫龍點睛。只有做到論點明確,才能有的放矢。

③論據方面。

不去關注身邊最新的時事要聞,熱點的科技動態等等,論據就不新穎,就做不到共性和個性相結合,時代性(時代精神)和歷史性(有新因素的歷史素材)相結合,點(詳寫事例)和面(略寫事例)相結合,敘議相結合,論據就不能為論點服務。

④論證方面,論證時必須敘議結合,即結合事例進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幾種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設分析法,條件分析法,意義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辯證分析法。做到敘議結合的論證才是有力的論證。

⑤語言方面。中學生議論語言處於一種“失語”狀態,沒有屬於自己的真的語言。真的語言,應該能讓人感覺到一個“鮮活”生命體存在。作為中學生這個特殊年齡階段的群體,要有一種青春的氣勢,褒揚真善美,批判假惡醜。

(三)注意擬題

提問法:把人們關心的問題提出來,為讀者設定懸念。如《安排就業能不能“優先下一代”?》

數字法:用數字突顯出問題的嚴重性或複雜性,使讀者一目了然。如《二十六個百姓攤一個“僕人”》

判斷法:用一個表判斷的短語點明中心論點,如《惡搞是對批評的濫用》

反問法:用反詰的語氣將批駁的事實或要評論的問題提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能“震撼”貪官?》

引用法:直接引用要批駁的觀點,並給予否定,這樣態度鮮明。如《不可盲目“先就業後擇業”》

範文賞析

微笑的中國

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古老而美麗的中國向世人走來,邁著時代的步伐,自信微笑。國家形象片中,中國在微笑;螢幕之下,華夏兒女更應讓祖國微笑著走出去,敞開胸懷,讓健康的中國形象走遍世界。(概述材料,提出觀點)

“軟實力”不知何時已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門辭彙,是的,在和平與發展的今天,手操飛彈肩負戰機的形象無疑讓人生厭,而偏居一隅不問世事的態度也早已被時代淘汰。中國需要“走出去”的不僅是商品與資金,更是一個健康、微笑的國家形象。我們已受夠因不了解而投來的白眼,我們需要打出響亮而有力的名片。

中國的微笑正在一天天愈加鮮明地展現給世界:世博園中志願者們一張張友好而真誠的笑臉,是上海乃至中國的新顏。友好開放的胸懷、熱忱真摯的態度、流利順暢的語言、全面周到的服務……這些,都是再多高樓大廈、再多高新技術無法取代的國家名片。一句句善意的問候,一張張青春的臉孔,它們在無形中塑造著一個充滿活力、充滿人情的文明中國、微笑中國。即使“理性”的覺醒已過去百年,人們依然會用最直接的感性認識衡量一個民族:親切態度遠勝高強工業,金戈鐵馬難匹文明光輝。國家形象中寄寓著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血脈,挺立著不朽不折的民族精神傲骨。中國形象走出去,便是文化走出去,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文化在世界之林中崛起,文化影響力,千金難敵。

當孔子的仁義經典化作琅琅讀書聲傳遍世界,當京劇百轉千回的唱腔飄揚到大洋彼岸,當萬千華人以越來越積極地態度在全球貢獻光熱,我們不難相信,我們正在見證國家形象的崛起,民族文明的復興。(評析材料,深入分析)

然而,我們又絕不僅僅是見證者,我們當做時代巨浪中的一滴水,縱然氣力微薄,也要盡己所能。我們無法在時代廣場的螢幕上微笑問候,卻可以在生活中為中國人的形象添一分友愛;我們無法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傳送經典,卻可以在一點一滴中讓社會文明一些。事實上,真正組成中國形象的不只是光鮮的偉人,不只是各色的文藝,而更是我們,是億萬個平凡的我們。締造微笑中國,我們責無旁貸。(聯繫實際,提出倡議)

五千年風雨,五千年屹立,中國有過傳說般的富饒,有過史書上的安康,有過列強瓜分的屈辱,有過抗擊外敵的堅強。而如今,重新出發的中國洗去“天朝上國”的姿態,摘去“東亞病夫”的污名,以微笑、自信的形象再次走向世界。微笑的中國,需要你我的推動。

願有一日,得見中華巨龍騰而上,萬里不止,中國的微笑在你我奮鬥中閃耀世!(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附:作文題目

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是一個繁華的城市商業街區,這裡廣告林立,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20xx年1月17號到2月14號期間,首部中國國家形象片在廣場的大螢幕上持續滾動播放。中國各行各業的59位傑出代表,如袁隆平、楊利偉、馬雲、郎朗、姚明、邰麗華等人在片中展現了他們微笑、自信的形象。10月1日,時報廣場戶外顯示屏上又出現了中國先哲孔子的形象,與熙來攘往的人群融為一體。 要求: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詩歌除外,文體不限。

用心培育一個讀書的民族

中外官員同台發言時,我總心生羞愧之感:西方的官們風趣、幽默,觀點新穎、條理清楚,思維敏捷、表達優雅;而我們官們幾乎都是滿口的套話、空話,顯得平庸無趣,江郎才盡,大失水準。口拙的背後的原因應該是:我們官們大概是不怎么讀書的。

不讀書的不限於官們,更可擴大到“國人”。不少人對“不讀書”有著切膚之感:很多人離開學校以後就幾乎與書籍絕緣了。許多家庭,高檔電器一應俱全,唯獨沒有幾本書。有資料稱:以色列每年人均讀書是55本,俄羅斯是50本,美國是44本,我們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參和教科書。相比之下,還有幾本真正意義的書可稱得上讀過?

中國人不讀書當然有很多理由。政府官員無暇讀書,他們忙著應酬,忙著出國考察和談項目;商人不用讀書,因為中國是“仕場經濟”,而不是知識經濟,讀書值幾個錢?工人農民讀不進書,他們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也低,讀書對於他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師沒有精力讀書,中學教師工作太累,沒有精力讀書,大學教師在為課題交差而讀書,確切地說,是翻書,是查書。真正的閱讀,超越功利的心靈閱讀,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一個民族不讀書,這個民族的文化就喪失了創造性、批判性,個人就會被群體所淹沒。國人為什麼不讀書?我仔細揣摩,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人貧怕了,窮慣了,掙錢的機會突然多了起來,大家忙於掙錢,心浮氣躁,自然難以靜下心來讀書。二是中國傳統中缺乏對於純粹精神的崇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因為讀書可以做官,可以成為“勞心者治人”的“人上人”,赤裸裸的功利取向。三是沒有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理智的好奇心。應試教育的泛濫使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變得十分狹小,並使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的功利取向。

一個讀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民族,一個必定有著光明前途的民族。過去我們講:一個人的心靈,高尚的東西不去占領,低下的東西就會趁虛而入。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不會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會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讀書量最大的國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過六百多萬,而它在全世界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國家。讀書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看過一幅對聯:“為善最樂,讀書更佳”,為善之樂在於“予”,讀書之佳在於“取”。讀書是一種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擁有許多許多。是的,有兩種東西能讓人的心靈永葆青春:真愛與好書。為了讓我們的內心不再脆弱,讓我們的心靈擁有力量,讓讀書成為幸福人生的秘訣。

小悅悅走了,但願天堂里沒有冷漠

小悅悅走了,因這個社會的殘忍與冷漠。小悅悅走了,還未來得及鮮花盛開,還沒有閱讀世間繁華,沒有領略人間美好,就這樣走了。

面對小悅悅的撒手人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默哀,在內心深處點一支叫做良知的蠟燭。這支蠟燭照不出小悅悅的明亮未來,卻能照出我們人性的小,照出人間的苦難與掙扎,照出這個塵世的灰暗和陰冷。

小悅悅的辭世又讓無數人淚流,不能自已。我想,過不了幾天人們便會忘記小悅悅,忘記我們的道德苦痛。“時光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小悅悅身上流淌在街道上的殷紅血跡,會很快被淡忘和冷漠沖洗得一乾二淨。

但願我們別過早地遺忘小悅悅。遺忘是一種罪!記住小悅悅,記住18個冷漠路人,記住我們每個人身上粗劣的道德傷疤。如果我們繼續麻木,繼續健忘,那么,發生在小悅悅身上的悲劇,一定會在我們身上殘忍重現。小悅悅的悲劇,是在以一種極端殘忍、極端血腥的方式,告訴我們:道德病了,人心病了,制度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可預料的是,如果我們再不自我救贖,比小悅悅悲劇更殘忍的事情還會出現。

惟一值得欣慰的是,還有拾荒阿婆陳賢妹,有了她,我們才不至於輸得太慘。於是,有人感嘆,一個國家的良心被一個拾荒的撿了起來!當社會良知以驚人的速度沉降,僅有一個阿婆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能做虛無的道德鼓吹者,如果自己不洗澡,反倒要求別人講衛生,顯得多么蒼白。

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學者崔衛平如是說。因此,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我們在小悅悅受傷現場,我們是十八分之一,還是第十九人?如果我們只是感嘆,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頭道德家,我們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國便不會沉淪;你有尊嚴,中國便不會糟糕;你找準了正確的方向,中國便不會後退……

針對“小悅悅事件”,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來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醜陋……”誠然,無論是官員,還是普通公民,如果都能用良知的尖刀來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醜陋,我們的社會就還有救,我們的國家就值得信賴。

有人說,小悅悅是冷漠祭壇上的祭品,到了該拆除祭壇的時候了。記住小悅悅,記住我們的罪愆,從官到民、從民到官,從道德呼喊到制度重建、從修複製度之傷到道德行動,這或許是自我救贖的惟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