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導:托物象徵借象傳意

托物象徵,借象傳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濃厚的感情寓於客觀事物或事件的描寫敘述之中,小編收集了托物象徵借象傳意,歡迎閱讀。

托物象徵借象傳意

托物象徵,借象傳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濃厚的感情寓於客觀事物或事件的描寫敘述之中,而不是明顯地、生硬地直接說出。這種方法寫作動機上,是作者從客觀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種道理,產生了某種情感,從而形諸文字。它往往根據客觀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聯想與想像的作用,通過熟悉的、具體的、自然的東西的狀摹,表現生疏的、抽象的、社會的東西,從而形成象徵性的手法,展示出象徵性的某種哲理意義,使主旨深遠,寄意深刻,給人深省、深味,接受啟迪,得到教益。

這便是所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徵性表現手法,常常採用委婉、曲折、含蓄的寫法,去體現深刻的哲理,寄寓長遠的旨意。它可以用於構思全篇文章,如《白楊禮讚》中的白楊,象徵中華民族的質樸、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也可以用於局部,如魯迅的《藥》的結尾,以墳上的花環象徵革命的前景與希望。中學課文里選用象徵手法的還有高爾基的《海燕》、巴金的《燈》、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等。

象徵包括本體和征體兩個方面,二者之間的聯繫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種傳統習慣和心理感覺上的特殊聯繫。運用象徵手法,必須緊扣這種聯繫,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傾向等寓於征體的具體描寫中。同時,要找尋出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接近處,展開對形象的深層次聯想,對所狀寫的事物進行創造性想像。最後,要選好象徵物,充分顯示象徵物的本質審美屬性,處理好點眼之筆。這樣,就可以構成一種詩的意境,使形象生動、思想蘊藉、感情真摯,整個作品富於哲理的深刻性和藝術的感染力,顯示出一種含蓄美,從而有力地啟發讀者的思考和想像。因此,這種文章的特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讀起來感到含蓄、生動,富於哲理、意味深遠。

例文1.

仰望生命

站在生命的某一個高度,尋覓著應該屬於生命的極至,我仰望……

我竭力仰望著,原本沒有邊緣的生命卻在不經意間顯現出若干種近乎答案的至高點或者稱之為至低點……

那是一株“懸崖之松”。

松將其僅有的根深深的,堅實地扎入崖的邊緣,樹幹已經枯萎到看不到半點清新,枝條上再也找不出一粒果實,但松卻依然如呵護孩子般呵護著他僅存的一切。他很快活,俯瞰著崖下流淌的溪水,傾聽著溪水丁冬的歌唱,沉浸於別人的幸福之中。

他很艱難,在時間與空間的來往中掙扎、奔跑,迎著晨光,帶著星光,想把一切一齊引向明天,艱辛地延續著屬於他的生命。

那是一朵“迎霜之菊”。秋天將盡,生命不止。孤傲的秋菊依然昂首挺胸,去迎接寒冷的冰霜,無畏無懼,無怨無悔。

她在落紅之際,帶給人們關於秋的最後一段思念,雖然一切終將成為往事,但正是這過眼煙雲,使她更顯得燦爛幾分,她很滿足。

她無聲無息,有霜的季節到了,白色的冰粒嚴實地裹著不再飽滿的身軀,但那是冰粒,沒有一顆淚珠,她很剛強。

那是一條“竭澤之魚”。太陽火辣辣地照在一灘即將乾涸的淤泥上,蒸氣不再繚繞,些許有那么幾縷,早已乾癟的魚鱗在嘎嘎吱吱地作響,同時夾雜著喘息聲……

他還活著,逃脫了盤中餐的厄運,他寧願憑自己的力量去爭得最後的一分一秒,一點一滴,但並未乞求哀憐,從骨子裡流露出一種無與倫比的堅毅與悲壯,她依然活著……

那是一根“風中之草”,在紛亂中把持著自己的根……

那是一片“浪中之葉”,依然在歡快中蕩漾著扁舟……

我仰望著,淚水充盈著眼眶,但卻注滿了全身。

生命並不只是單純地延續,在延續中往往散發出一種超自然的力,那種力將衝出天宇,響徹九霄……

我仰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