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江蘇卷高考作文指導:是彰顯個性還是提倡創新

今天上午開考的20xx江蘇語文高考作文題圍繞“個性與創新“做文章,大致為: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也有人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無話的時候也要說出自己的見解。在這個時代,是彰顯個性還是提倡創新?以此為題材,寫800字作文。

作文指導: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表現個性”,是寫作的動力。個性化作文,簡單說,就是學生能自主地寫作,寫真實的文章,寫出的文章有所創新,真正成為個性化的產物。如何張揚個性,不斷創新,寫出具有個性化的作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和實踐。

一、寫作思維的個性化

作文是思維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創新首先是思維的個性化。作文思維的個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獨到、新穎而深刻。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高智慧型活動。它具有一般思維的性質,又具有獨創性、突破性和新穎性。創新思維的結果是實現知識和信息的增值,這是一般思維所無法比擬的,這些正是我們作文所必備的。在作文訓練設計中,教師應把如何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放在設計的首位。

1.加強想像力和聯想力的培養

想像力、聯想力,是衡量創造思維能力高低的標尺,也是檢測個性發展程度的標尺。同時,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聯想力,又是發展個性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想像力、聯想力的訓練又是作文訓練的薄弱環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寫文章常感到“無話可說”,其實並不是記憶倉庫中沒有材料,而是因為聯想的“線路”沒有接通。常常可以聽到“浮想聯翩”一詞,“浮想”就是“聯想”,“聯翩”就是一個接一個地“聯想”,由所寫的人、事、物聯想到許多與之有關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學生這方面的訓練,做到訓練經常化、具體化。經常化,指平時的作文,大都可用來培養想像力、聯想力。具體化,指通過啟發思路、傳授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如何想像,如何聯想。用這樣的訓練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

例如,指導《我的母親》,教師先向學生介紹母親的偉大和無私,然後設定一個個場景:假使你生病,你母親會如何?假使你母親是一位清潔工,現在在做什麼?你上學的路上,你母親一般會對你說什麼?假使你現在從美國留學回來,你母親又會如何,假使你現在就是為人之母,面臨著你的兒子學習不努力,你又會如何……

要注意首先鼓勵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遊目騁懷,海闊天空,然後加強具體指導,讓學生注意聯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聯想的橋樑,注意聯想的豐富性,注意聯想的定位和聯想的引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不但增強了寫聯想類作文的能力,重要的是增強了創造思維能力,在表現個性的過程中發展了個性。

2.加強思維深刻性的訓練

深刻思維是指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思維方式。沒有深刻的思維,文章就不會有思想的高度。針對學生作文停留在單純的記事、作文沒有深度的現象,教師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論的問題,讓他們討論,提升他們的思想深度。

3.加強靈感思維的訓練

靈感是人類創造活動中出現的一種高級精神現象,是人的一種普遍而新穎的心理機能呈現出來的最佳思維狀態。許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結果。靈感思維的本質特徵在於它具有突破性的創造功能。要求學生每人要有一個練筆本,隨身攜帶,靈感的火花一旦閃現,及時捕捉,信手拈來。

二、寫作的多角思維

新課標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其作文具有強烈的競爭性。在立意上,只有將筆鋒觸及別人尚未寫到的新人新事新問題,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觀察發現和認識感受,寫出新意,才能取得意高文勝的效果。但大多數人在考場上因情緒緊張,一時想不出新的素材,這就要求能夠巧於構思,讓舊素材表達出別人未能表達的新意來,這存在一個選擇角度問題。比如拿到一個蘋果,別人都習慣於豎著切分,你若能獨出心裁橫著切,結果切分出來的橫斷面就與別人切分的截然不同,你就可能從中觀察到別人觀察不到的東西。作文也當如此,“橫看成嶺側成峰”,變換一個角度,或許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告訴同學們,事物都是有區別的,我們要善於分析比較,只有這樣才能寫他人之未寫,才能有獨特的見解,並要求學生自己命題寫文章,在作文中把事物的異處表現出來。

例如,有位學生以《疙瘩柳》為題寫一篇作文,結尾處這樣寫道:“柳樹被傷害了,婀娜的它背著個醜陋的疙瘩;人要被傷害了,愉悅的他也會背著個沉重的思想疙瘩。人啊,請不要傷害柳,更不要傷害人。”事後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寫,她說:“我發現我們學校的柳樹中有兩棵有疙瘩,先請教一位老師。他說因為柳樹老了。我指著不遠處一棵小柳樹問他,聽說那棵柳樹只有五年樹齡,怎么也有疙瘩呢?他沒有回答出來。後來問生物老師,才知道柳樹的疙瘩為傷害所致。”這位學生的見解不同於一般,她通過柳樹的對比,同中求異,又聯想到人,於是寫了這篇富有新意的文章。

三、感悟生活,創新作文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屬於生活。生活是本無字書,這部書博大精深。葉聖陶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感悟生活不僅要體驗生活,深入生活,還要心入生活,即善於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獨特的感受,形成自己的作文的活水源頭。有的家長逼學生觀察,甚至讓學生搬個凳子坐著,四下里瞪眼,以為這是體悟生活,其實是胡鬧。文學意義上的觀察並非要人傻裡傻氣用眼去看,而是要用心去體驗,用心去認識身邊的人和事。沒有心的人是另一種盲人,什麼也發現不了。

例如,我在教了朱自清的《春》後,讓學生寫一篇自己對一種植物或一處景物的真切感悟的文章,題目自擬,結果大多數學生都寫得非常生動。有一名學生就在《開在心裡的映山紅》中寫道:“……每年陽曆四五月份是我們村子裡最美也最快樂的日子,紅的、白的映山紅開滿山頭,簡直成了人間仙境,我經常和村裡的幾個同學到對面山坡上去摘映山紅,將一朵一朵喇叭似的映山紅捧在手心裡,用鼻子輕輕地一聞,哇!真香!輕輕地掰一片映山紅放到嘴裡,一股清淡的甜味融進心裡,還有一點酸,我們還用映山紅花枝編成帽子戴在頭上,滿林子亂竄……”因為學生寫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而且是最想說的話,表達的是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最有感悟的情感,所以不僅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很高,而且寫得得心應手。這樣,便能在寫作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喚起靈性。

用心悟生活實際是一種善於用情感意識去思考、去觸摸事物的品質,這樣的感悟並非難為,一是讓眼與心溝通,入目即入心,入心即升華;二是捕捉信號,即物心與我心撞擊的火花。這樣,便會悟出一份驚喜,一份生活的底蘊,一份成功的真諦。許多學生的眼睛也許很明亮,寫作能力也許很強,但有的心是呆鈍的懶惰的,就是說他們不會感悟,不知怎樣感悟。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關心身邊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細膩的心去尋找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養學生從斑斕的生活中主動搜尋作文的信息。比如一家人看電視時搶自己喜愛的節目看,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一件小事,稍微留心就可以寫出一家三口不同的性格特徵、不同的興趣愛好,就象我的霸氣、媽媽的靈氣、爸爸的傻氣,並可感悟到一家人濃濃的親情。

個性化的習作必然有創新的火花,需要我們教師積極鼓勵,努力使其延伸到學生的整個習作過程;創新的過程總會帶有不成熟的印記,需要我們教師大度寬容,使學生更為從容地跨越成長的過渡期;學生的模仿容易趨向油滑,需要教師正確引導,使其走向純淨洗鍊或雄渾大氣;習作的語言難免一些瑕疵,需要教師適時點撥,使其成為優美可讀的文本。但願我們共同創造良好而寬鬆的環境,努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文學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