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指導:9大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9大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歡迎大家參考!

【9大議論文寫作結構模式】

1、線形結構模式

所謂“線形結構的記敘文”就是全文只寫一件事情的記敘文形式。就是將一件事情從開端、發展、高潮到結局一條線寫下來。這種形式的記敘文從國小寫到國中,又寫到高考考場。這種形式的記敘文內容很單純,不容易出彩,在高考考場很難得高分。要想寫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發展等級”要求的優秀的“線形結構的記敘文”必須至少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符合記敘文文體特徵——善於描寫,有意識使用各種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有表現力,適當的環境描寫——渲染氣氛增加文學意蘊。

下面我們就以高考“心靈的選擇”話題優秀作文山西考生的《大米飯的洗禮》來談談這篇“線形結構的記敘文”得高分的原因。

大米飯的洗禮

(高考“心靈的選擇”話題優秀作文)

幸福如一抹淺淺的霧,淡淡地飄在天涯,飄在村東的路口,與那個破舊的屋子裡的大米飯的香味融合,瀰漫在我的心窩。為了它,我曾等了一個夏天,等老了一個童年。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簫音,輕輕迴響在我心靈的深處……

小時候,家裡很窮。窮人的天空在記憶中是灰白色的,而窮人總是有一雙哀傷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們咕嚕咕嚕地喝稀飯的時候。

那年,外婆害病了,為了外婆,母親借了一升大米,細糧在當時是很奢侈的東西。每天早晨,母親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飯,然後一口一口給外婆餵下。每到此時,我就蹲在牆角咽口水。孝敬的定義就是把好東西留給外婆吃嗎?那時,我常常這樣想,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氣晴朗得可愛。早上,照例是一碗大米飯和我們的稀飯,而外婆因身體不舒服沒有起來吃飯,母親急著去地里,臨走時叮囑我餵外婆。望著端過飯碗的瘦瘦的我,外婆說:“乖囡,外婆不想吃,你去吃了吧,啊?”外婆和藹地撫著我的頭。“哎!”我滿心歡喜,忙不迭地端走了那碗我夢寐以求的大米飯。但就在這時候,一種莫名的感覺湧上心頭,簡單的思維告訴我:“這是外婆的飯,我不能吃!”就這樣,我痴痴地盯著那碗大米飯,窗外的陽光,小鳥的鳴啾,全都變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飯,在我眼前晃動。有好幾次,我都差點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飯的誘惑力當時真是不亞於吸引一根針的那塊大磁鐵,而它又仿佛一個女妖,美麗地諂媚地笑著,想要一口把我吸進去似的。而我就端坐在那兒,在吃與不吃之間徘徊,耳邊不斷地響著一句話:外婆的飯,我不能吃……

門“吱”地被母親推開了,我扭過頭去,看著母親:“娘,外婆的大米飯我沒吃。”我的嘴一撇,想哭。母親怔怔地看著,突然像明白了什麼,緊緊地抱著我,大滴大滴的淚水滴在我的脖子上。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對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長大了,因為我終於可以承載母親的眼淚了。窗外的陽光斜射進來,暖暖地照在我和母親的臉上,屋裡一片淡淡的紅色,在這靜謐中,我盡情地分享著母親的淚光……

那一年,我8歲。小小的我,像是經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沒錯,就是這樣的。我清楚地記得,外婆世的那天晚上,我夢見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裡捧著一碗香噴噴的大米飯……

點評:

文中劃線三句分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使語言生動形象有表現力;文中的斜體紅字部分使用了語言描寫和表情描寫,斜體藍字部分使用了幻覺式的心理描寫,斜體綠色部分是語言描寫和表情描寫,生動形象富於文采;文中的黑體字部分使用了環境描寫更渲染了氣氛,增加了文學意蘊。正是這些優點使得這篇內容單純的“線形結構的記敘文”形象感人,給閱卷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篇成功的考場作文。

2.塊狀結構的記敘文

所謂塊狀結構的記敘文就是指一篇記敘文可以分割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有明顯的層次結構,是學生在特定場合——高考考場——易於結構的作文形式,也是易於被特殊讀者——閱卷老師——在極短的閱卷時間裡理解並產生好感的記敘文作文形式。塊狀結構的記敘文又可以分成以下兩種:

(1)無標誌塊狀結構記敘文

這種形式的記敘文一般又稱為複雜的記敘文,每篇文章由多件事或多個人物組成,用來塑造同一人物和表達同一主題。這組成一篇文章的多件事中的每一件事和多個人物中的每一個人物片斷就構成一篇記敘文塊狀結構中的一個板塊,自然形成清晰的結構層次,讓讀者一目了然。這種形式的記敘文和線形結構的記敘文相比,其優勢在於它容量大,內容複雜。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都給同學們提供了巨大的創造空間,易寫出代表高三水平的複雜的記敘文來。當然它首先是記敘文,要求突出記敘文的文體特徵——善於描寫。這一點同上線形結構記敘文的要求,不再贅述。舉例說明:

母 愛

(“答案是豐富多彩”話題作文)

二十年前父親家很窮,只好娶了鄰村的一個啞女為妻,這個啞女後來便成了我的母親。

小的時候,同村的小夥伴在一起玩耍時,只要一見到我,便一鬨而散,還丟下一句“他媽是啞巴,咱不跟他玩”。每當這時我只有哭著跑回家,將滿肚子委屈全撒向無辜的母親。她總是聽完我的哭訴後默默地走開。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埋怨老天對我的不公,也漸漸對我的啞母產生了一種厭惡。

調皮大概是所有頑童的天性吧。孤獨的我惟一的愛好,便是“築長城”:排滿一長串的磚頭,然後一推,便順次倒下去,只有聽見那轟轟烈烈的磚聲時,我才能得到短暫的歡樂。有一次,我將鄰居家的新磚砸斷了好幾塊,鄰居怒氣沖沖地揪起我的耳朵將我拎到母親的面前。她見到我在鄰居手下揪得通紅的耳朵,頓時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直往下掉,用他公鴨般的嗓子訓斥母親:“不會說話,當然不會教導孩子。”只見母親在他的訓斥下,變得更加手足無措,最後“撲通”一下跪在地上。鄰居見這架式,只好放開我,訕訕地離去了。當時我只覺得母親的軟弱對我是一種恥辱。

為了證明我這啞巴的兒子也能有出息,我一直發奮地讀書。當我收到縣重點中學錄取通知書時,母親的舉動讓我驚異:一直很沉默的她,拿著我的錄取通知書橫顛豎倒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到一個村里人就拿出它興奮地“嗷嗷”直叫,還手舞足蹈。我想她真的挺高興,也許她只是想證明她啞巴的兒子不比別人差,她兒子的成功彌補了她的缺憾。看到她那副手舞足蹈的樣子,我第一次覺得母親其實也挺可愛的。

在縣中念書挺不容易,為了不給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負擔,我很少回家,只有父親偶爾送些雞蛋和自家的鹹菜給我加加菜。那是一個數九天氣的夜晚,上完晚自習往宿舍去,發現路邊蜷著一個人。本來倒沒注意,但當眼光觸及那雙破棉鞋時,我定住了腳步,是母親!她抬起頭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邊,凍得伸不直的指頭還死死扣住一個包。我打開包一看,一雙新棉鞋和一些雞蛋。我用手一摸,雞蛋上還留有餘溫。她開心地拿出一個雞蛋,剝開送到我的嘴邊,看著她請求的目光,我含著淚咬下了一口。當知道她在雪地里等了我近兩個小時後,我心疼地怒斥她:“為什麼不到班級里來找我?”她委屈地低下頭,用手語告訴我:“我不想讓人知道你母親是啞巴,他們會笑話你。”這時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摟住了現在只及我肩高的母親。她的表情更讓我慚愧,她先是驚恐,後又轉為高興,最後試探性地摟住我。

世界上母愛的方式何止千萬種,但我獨愛母親對我的愛,因為它是默默地。

點評:

這就是一篇典型的無標誌塊狀結構的記敘文。全文由四件事情組成。每件事前後沒有明顯的結構上的標誌。但四件事有一條感情線索串聯:“也漸漸對我的啞母產生了一種厭惡”,“當時我只覺得母親的軟弱對我是一種恥辱”,“我第一次覺得母親其實也挺可愛的”,“這時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摟住了現在只及我肩高的母親”。由“厭惡”“恥辱”到理解、感激形成一條感情線索。還有一個統一的主題:“世界上母愛的方式何止千萬種,但我獨愛母親對我的愛,因為它是默默地”——歌頌母愛。這樣這篇文章雖然“形散”但“神聚”。四件事自然形成塊狀結構,層次清晰,一目了然。當然,這篇記敘文也突出了記敘文的文體特徵——善於描寫,從而讓讀者充分體會到作者要傳達的深摯感情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篇成功的考場作文。

(2)有標誌塊狀結構記敘文

這類記敘文每篇文章不僅由幾件事或幾個人物構成一個個板塊,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且有這樣那樣的明顯的標誌,使得原本自然、原始、界線模糊的幾個板塊,層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觀,考場作文的特點表現得更加鮮明,更易被閱卷老師接受和青睞。

按“標誌”的不同可將有標誌塊狀結構記敘文再分成四種形式,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①數字小標題標誌 如下文:

06年湖北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在漢語裡,“三”是個有意味的數詞,構成了很多詞語。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舉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這些詞語既是社會生活現象或人生經驗的概括,又隱含著一定的文化意蘊和人生哲理。

請根據你對上述詞語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帶“三”詞語(注意“三”在詞語中的含義)的聯想與感悟,寫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個詞語聯想思考,也可以把幾個詞語聯繫起來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於800字。

三岔口

三個我分別守在三個不同的岔道口,前兩個漸漸絕望,只能選擇逃避,一起逃向第三個岔口,三個我同時匯合,去作出鄭重的抉擇。 ─題記

“快考試了吧?”老媽坐在沙發上詢問我。

“明白!”我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間,重重關上門,背靠著門,深呼吸。

為什麼我可以不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偏偏學習是個例外呢?

我總對自己說,既然不喜歡,難道就不能選擇放棄?時間上的距離,使我除了彷徨,還是彷徨。我變得固執偏激,抉擇著前行的路口。我喜歡文學和音樂,夜深人靜的時候,戴上隨身聽,伏在我一個人的書桌前,放飛心情,讓靈魂徜徉,享受自由的我的快樂;但這並不能長久,岔路口上的“我”總被現實中的我拉了回來,走向比我還高的作業。我只好祈求幸運之神,可是在學習上,一直是被動、消沉的我,總是抱有能夠僥倖過關的心理,但哪能每次都那么幸運啊!

我變得莫名的恐慌,來自無形的壓力。

我開始選擇逃避,逃竄出第一個岔口,我變得不像是本我了……

“很久沒見了吧……現在怎么樣了?”漸漸我害怕聽到從前的老友的這句話,總是覺得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我恨透了那個叫作距離的抽象的東西,它讓我們彼此變得陌生,變得不再像從前的我們自己。

“改天一起出去玩吧?”

“嗯。”

沒過幾天又是一個簡訊,“對不起,那天我們不休息了,去不了”。“呵──沒事。”其實長大後,越來越覺得約定有時候不太需要遵守,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兩個小拇指勾在一起,就允諾一百年不許變,現在想想的確可笑。

落寂的心情沒人理解,我黯然地離開第二個岔口,漫無目的,就那樣遊走。

一個人的時候,變得出奇的安靜,害怕吵鬧,覺得吵鬧後隱藏著的都是一個個空虛的靈魂。

我遊走到三岔口,看著三個失落的自己,一樣的感傷,一齊的抱怨,與平時每一個守在不同岔口的自己似乎總有差距。我面向三岔路口,儘量讓三個我歸於平靜。

如果要真正走出那個彷徨、絕望的三岔口,必需先認清不同的自己。我再次來到三岔口的中心,審視著其他的岔口,我不再讓那兩個我遊走,我似乎看到用書籍鋪就的道路上,長滿了知識之樹,盛開著睿智之花,喔,那才是我的抉擇,聞著書香,伴著動聽的音樂,我邁步前行……

點評:

文章有三個片斷,每個片斷上標有一個數字作標誌。層次非常清晰,形式非常美觀。這是文章結構上的特點。當然,它首先是一篇記敘文,突出了記敘文的文體特徵——善於描寫。每個片斷都有生動細緻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這是另一個關鍵所在。

②文字小標題標誌

這類記敘文在組成記敘文的每個片斷前都有一個文字小標題作標誌,使得文章層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觀。對文字小標題的要求:語言簡潔,結構一致。對組成記敘文的每個片斷的要求:夾敘夾議。“敘”要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力求描寫生動具體、語言形象優美;“議”要承擔兩個任務:一方面要揭示所敘片斷的中心意思,另一方面要用簡潔的語言,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把“敘”的內容和話題恰當掛鈎。這類文章的結尾要有總評,將幾個片斷所寫的分散的內容統一到一個主題上來,並再次巧妙照應話題或命題,既做到形散神聚,又做到符合話題或命題。舉例說明。

愛是什麼

(“答案是豐富多彩”話題優秀作文)

也許,當亞當和夏娃從伊甸園中走出的那一天起,愛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他的成長,死亡、與愛都如影相隨。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但是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卻很難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因為,不同的人會見有不同的理解。

公園裡

草地上,一個小寶寶正在學走路。他蹣跚地向不遠處正伸開雙臂的媽媽走去。一不小心。寶寶跌倒了,媽媽飛快地跑過去,將寶寶緊緊地抱在懷中,輕輕地揉著他的痛處。輕輕地安慰著他。不久,寶寶用掛著淚珠的小臉衝著媽媽樂了。媽媽將他抱得更緊了……

也許,在媽媽看來,愛是一種無私的給予,全心的奉獻。

捐款處

1998年的洪水來勢迅猛。前方的人民抗洪搶險,後方的人們用捐款捐物來儘自己一份綿薄的力量。一大早我就來到捐款處,誰知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其中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有天真活潑的孩子;有衣著鮮艷的青年,也有衣著樸素的中年;有“大款”,也有下崗職工。大家為了共同的願望,走到一起。只願我們的心意能夠快快送到遠方受災的親人手裡。

也許,捐款的人們認為,愛是一種及時,無私的援助。

深夜裡

燈下,妻子正不停地織著毛衣。她的眼睛裡布滿了血絲,她已經連續幾天幾夜了。丈夫明天就要出差了,她想趕在丈夫走之前為他織好禦寒的衣服。丈夫心疼她,讓她不要織了,舊的還能穿。可妻子卻依舊堅持,她要把無盡的關懷和濃濃的思念織進衣服里,伴他遠行,盼他早歸。

也許,妻子覺得,愛是一種不盡的關懷和無悔的付出。

愛,是一個具體而又抽象的概念。一千個會對它有一種不同的解釋。但,我們沒有必要為它下一個固定的定義,因為不同的心靈對愛的體會也不是相同的。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的記敘文有文字小標題作標誌,三個小標題“公園裡”、“捐款處”、“深夜裡”,語言非常簡潔,結構保持一致,使得文章層次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美觀;夾敘夾議,三個片斷中的斜體紅字部分的“敘”是生動具體的描寫,三個片斷中與正文字型相同部分的“議”能夠揭示片斷中心,照應話題;總評,最後一自然段將三個材料母子之愛、友愛、夫妻之愛——“形”統一到本文主題“愛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神”上來了,做到了形散神聚。這是一篇內容豐富充實,又符合題意的成功的考場記敘文。

③空格標誌

給塊狀結構的記敘文加數字標題或文字標題也許考場功利色彩太濃,有時也讓有的閱卷老師反感。怎樣做到既讓記敘文層次結構清晰,讀者一目了然,易於接受,又不讓讀者因文章結構的功利色彩太濃形式主義色彩太重而產生反感呢?有辦法:既讓記敘文的塊狀結構有標誌,又不那么明顯,不那么功利。片斷與片斷之間有內在的、相似的、大致同一的結構形式,又以“空格”將各片斷自然分開,形成相對清晰的塊狀結構層次。從標誌的角度講,顯得含蓄,有分寸感,度拿捏得好。適合更多不同個性和年齡特點的人的欣賞口味。

八·十八·二十八

(福建漫畫材料優秀作文)

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來。“老師怎么教你的,小草是綠的,太陽是紅的。看看你,怎么畫的?”我透過淚眼,看著那張被撕掉的畫:小草是黃的,太陽也是黃的。為什麼非要把小草畫成綠的,把太陽畫成紅的?我戴爸爸那個太陽鏡,看到的小草和太陽就是黃的。我不解。

“還有你的作文,”老師的喊聲把我拉回現實,“讓你寫爸爸、媽媽,你怎么寫的?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夫。”“本來就是嘛,媽媽陪我讀書,爸爸背我上學,不是書童、車夫,是什麼?”我不服,和老師頂嘴。(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那年我八歲,還是一個不規則的多邊形,新穎、多變,極富想像力。周長長,面積小,人生閱歷淺。(議論)

“太過份了。”我回到家,把書包一扔,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怎么了?”爸爸關切地問。“今天考試,居然有人作弊,老師也沒看到。”“他有沒有抄你的?你有沒有受影響?”說到作弊,父母如臨大敵,緊張地問。“那倒沒有。只是這樣對努力學習的同學太不公平了。我要去舉報。”“別傻了,沒影響到你不就行了。舉報,萬一人家報復怎么辦?再說了,那么多作弊的,你舉報得過來嗎?”聽聽父母的話,有道理,於是打消了舉報的念頭。

回到房間,我想起剛剛被老師讀過的作文.寫友情的.只是我所描述的友情與我遇到的相差甚遠。文中用了很華麗的辭藻,而我擁有的友情都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卻又很溫馨的。“文章很唯美,但很違心。”我苦笑著對自己說。(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那年我十八歲,已經被漸漸改造成規則的圖形,只是稜角還在,不新穎也不規範,不多變也不穩定。周長不長,面積也不小。(議論)

“我的這件衣服怎么樣?”女伴向我展示她新買的衣服.“很不錯,和你很配,你穿上它年輕了十歲.”我讚不絕口,其實那件衣服很難看,但我在‘讚美’的時候,竟沒有任何感覺。全然沒有第一次說違心話時的慌張.老闆剛剛批評了我,說我工作的方法不對,並告訴我另一種工作方法。於是我很聽話地按老闆介紹的方法去工作,儘管方法更不對。但管他那么多,這是老闆交待的工作方法,出了問題不關我的事。再說了,和老闆頂嘴沒好下場.多年的經歷,已經讓我有經驗了。(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這年我二十八歲,已經被打磨成了一個圓了,我穩定,我周長短,我面積大。我的人生閱歷豐富了,我變得世故圓滑了……(議論)

一天,去幼稚園接女兒,女兒哭著撲過來。“老師說太陽是紅的,小草是綠的。可我戴爸爸那個黃黃的眼鏡看到的太陽和小草就是黃的,老師說不行,還打我。”女兒哭哭啼啼地講完。這些話猛地擊中我的心,塵封已久的記憶大門猛地打開。我想起了那黃的草,黃的太陽,媽媽是書童,爸爸是車夫,想起那個未經世俗打磨的不規則的多邊形。我的淚水悄然滑落,為不再擁有的那個不規則的多邊形……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的記敘文的結構標誌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是題目的提示“八、十八、二十八”,提示主體內容有三塊構成;另一方面是夾敘夾議,各片斷內在的、相似的結構提示;再一方面是作者有意識在各片段之間設定的“空格”提示。當然,這篇文章首先是記敘文,有鮮明的記敘文的文體特徵,描寫生動具體,議論簡潔精當,照應話題巧妙活潑細緻貼切。(註:文中括弧部分是點評老師加的)

④過渡句標誌

這種塊狀結構的記敘文的標誌形式是最美的記敘文結構形文。過渡句或領起句的標誌有一石三鳥的作用:既在文章內容上有過渡作用或領起下文的作用,又在結構上有標明層次、美觀形式的作用,還有統一主題、增加文學意蘊的作用,再次就是有娛人耳目,悅人身心的美妙的藝術效果。舉例說明。

人與路

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道,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還記得么?那時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從我媽手中接過我說:“這孩子,瘦成這樣難養啊!”於是,你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給我買奶粉,買糖葫蘆。漸漸地,我胖了,會走路了,一張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後面,一個勁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卻瘦了,村上人見了說:“老太婆怎么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撫摸著我的腦袋說:“千金難買老來瘦啊!”每到周末,你牽著我的手,走過那條羊腸小道來到村口等我媽來接,把我“歸還”後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對你的呼喚,在小道的盡頭,你轉身再朝我揮揮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勁地擦著自己的臉。

那條羊腸小道,如今已鋪上水泥了罷?那些你踩過的腳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

再大些,路是一根電話線,你在家裡,我在遠方。

就像鷹要成為翱翔蒼穹的使者,就必須離開母親的懷抱,用雙翅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藍天,我離開了家,去遠方念書,獨自一人。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和你早就準備好的大袋水果,還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嚀萬囑咐。身處異地,成績的不理想,以及同學關係的難處,讓我屢次垂淚。於是打電話給你,向你傾訴,你的話語如涓涓細流,洗滌著我浮躁的、不安的心靈。慢慢的,我適應了環境,也很少想起你。偶爾打電話給你,聽你用高興而微顫的聲音,叫我注意身體云云。我呢,總是用不在乎的口氣應和著,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熱過幾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攢錢,為我。我聽到你對隔壁的李嬸說過:“俺孫女聰明著,俺現在多攢點錢,供她上大學!”

那根電話線,也許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卻承載著天下最闊大的愛。

後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說,你要等我回來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個禮拜,我還是沒回來。看到你時,你那雙在田間耕作了半個世紀的手涼了。我問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著這些冥幣,讓它們為我鋪一條“心路”,寄託我的深情,問候天堂里的你……

點評:

這篇塊狀結構記敘文用三個過渡句“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道,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再大些,路是一根電話線,你在家裡,我在遠方”、“ 後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串聯起文章的三個片斷,既提示結構層次,又豐富文章韻味。對過渡句或領起句的要求:儘量做到結構一致,儘量做到與上下文實際內容切合無際,邏輯上有並列關係或層遞關係。結構構成一致,內容前後呼應本身就有內在地含蓄地提醒和標明層次的作用。妙就妙在這裡,有提醒但很含蓄,有標誌但很內在,很中國化,客群易理解,樂接受,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