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電影觀後感

《阿凡達》講述了人類與潘多拉星球大戰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阿凡達電影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阿凡達電影觀後感篇一

近來各大媒體對電影《阿凡達》的報導頗多,趁這次放假,我有幸觀賞了這部巨額耗資的大片,心靈不由得為之震顫。

片中的主人公Jake因反對人類對潘多拉星球肆意掠奪、濫殺無辜而背叛人類,並為保衛納美族的家園與人類展開一場惡戰,最後拋棄人身,成為了納美族的首領,故事雖簡單,但其寓意值得回味。

在讚嘆納美人對於生態平衡誓死維護的同時,也不禁想起了我們人類。如今全球環境問題極度惡化,溫室效應日趨嚴重,有的科學家甚至預言,如果地球表面溫度再持續上升4℃,將有95%的人類從這個星球消失,並以每天5億的速度不斷減少,到那時“世界末日”這個近乎遙遠的時刻便會完完全全呈現在人類面前,別說我駭人聽聞,如果人類再繼續大肆污染,這一天提早到來也未可知,不扯遠了,就說近三年連續發生的三次地震: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其所造成的慘劇有目共睹,這難道不是大自然對人類血的懲罰么?

因此,當你在濫用白色塑膠袋的時候,請“勿以惡小而為之”,在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時候,請記住那上面附著著一棵樹的魂靈,請不要因一時之便利而誤了環保之大業,這不是我的勸告,是地球的忠告。

不得不值得一提的是,納美族遭到人類轟炸的悲慘畫面。就是再鐵石心腸的人,也不會不為之動容。戰爭,這個由人類的貪慾所化成的惡魔,無論吞噬了多少生靈,是也永遠餵不飽的。納美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屍橫遍野的慘象使我想起了美伊戰爭。美國,這個世界公認的超級大國,因為覬覦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而肆意挑起戰爭,不知殘害了所少無辜生命。它是霸道的,別人有的,自己沒有便去搶,這個一直崇尚著“以暴制暴”原則的國度不知何時能良心發現,偃旗息鼓。當然不止美國,貪婪是人類的本性,而戰爭是貪婪的必然產物。但如若我們不能避免戰爭,是否能減少戰爭呢?

《阿凡達》這部影片真的不失為一部巨作,它站在外星人的角度,向我們赤裸裸地揭露了人類這種生物的本性。我由衷的希望大家能聽懂它流露的畫外之音,在現實生活中去回響它所呼籲的: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和平。

阿凡達電影觀後感篇二

《阿凡達》確實是一部好電影!導演卡梅倫確實是一位讓人敬仰的導演,不僅給我們呈上一幅天馬行空、美妙絕倫的畫卷,更以博大的人文情懷向我們展示了人性中那些深沉的、美麗的、偉大的東西。

劇情就不回顧了,看的人應該都知道,大部分人應該都看過。美妙的畫面自不必言,畫作愛好者自有定論。現在只想淺陋的說說那些綻放於影片中的情思奇葩。

先說說那深沉的東西。這是我的第一感覺。當大批所謂文明的地球人殘忍的向潘朵拉土著投射催淚彈、火箭彈時,當大批占據絕對優勢的地球人開著精良的裝甲車、飛機摧毀聖樹、焚毀大批原始森林時,當一批批土著奮力反抗,但卻英勇倒下無力回天時,當神秘美麗的潘朵拉星球上焰火熊熊、禽飛獸竄時,我難過了!我擔心了!我氣憤了!這是啥嘛?——這不就是當年歐洲白人在美洲大陸所犯下的暴行的再現嗎?可敬的納美人啊!只好也只能用簡單落後的弓箭脆弱的制暴;同樣可敬的印第安人啊!或許你們還用到了長矛!可憐的納美人啊!你們只好踩著同胞的鮮血尋求聖樹的庇佑,繼續著血書悲壯;同樣可憐的印第安人啊!血淚之路上你們只有荒蕪到遙遠的西部。善良、可敬的土著啊!相信不是善良將你們推向家園破碎、種族滅絕的深淵的!無恥、醜陋的入侵者啊!不信貪婪不會將你們投入到閻羅的諂笑下的?

就這樣悲劇的收尾顯然是不夠的,接下來巨大的落差讓人、特別是那些坐在貪慾塔塔尖還幻想上帝救贖的人深思了。納美人得到了人類叛逆者——阿凡達(或傑克)的幫助,阿凡達與他們——每個聖母的寵兒儼然化為一體,迸發所有的智慧拚命一搏,集聚所有的能量奮力一擊,天驚地顫,乾坤扭轉。儘管勝的悲壯,可是尊嚴尚在,自由還存。可敬!可嘆!可贊!而印第安人呢,他們的阿凡達在哪兒呢?沒有!被驅逐、被屠殺、被同化,短短几年的急性屠殺死者誰能統計個大概?文明所遮蓋下的慢性屠殺可否有始有終?尊嚴俱無,自由殘喘。可悲!可嘆!可憐!

再說說美麗的東西吧。納美人美啊——恪守一切原始生靈天然心靈,真誠的待客,真摯的信仰,還有比這更美的嗎?尤為要提的是女主之美,人類的善良、智慧、勇敢……。她都具備,稱她美之化身當之無愧。阿凡達的人性美也全然不會因為他的“無恥背叛”而絲毫有所折扣。為自己而來,也為人類而來,更可貴的是也為人類而去,也不僅為人類而去。敢想、敢做、敢為、敢堅持不渝、敢為美而不屈,試想他不美誰美?他不稱之美誰還稱之美?同樣出色美的是那些充滿良知的科學家、飛行員,那些為納美人浴血奮戰的地球人。

偉大的東西在哪兒呢?在阿凡達或者在傑克的內心——他有一顆美麗而勇敢的心。在這顆美麗而勇敢的心的驅動下,偉大應運而生。

有評論說:世界的卡梅倫,宇宙的阿凡達。我倒是希望他們都屬於世界,都屬於人類,都在我們身邊。

阿凡達電影觀後感篇三

感到不是在潘朵拉星球上才有的。在地球上,也曾有過這些美麗今天,當電影裡無比清晰,無比震撼,無比鮮艷,無比美妙的奇觀呈現在我的面前,我絕倫的地方,也曾有過這原生、無雜的生態,也曾有過能夠傾聽自然聲音的人類。

而今當人類既要滿足自己膨脹的欲望,又虛偽地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甚至冒充神的名義,(《阿凡達》,“阿凡達”在梵文中,意為“神在凡間的轉世化身”。)去做了破壞自然,無視信仰,掠奪他人的自由和土地的蠢事。

戰爭,促使社會在進步?

不是人類強大的武裝就可以得到一切的。

1620xx年,一艘船載著102名清教徒從英國來到了新大陸,在饑寒交迫的日子裡,是印第安人給他們食物,教會他們狩獵與種植,讓他們熬過了那個冬天。

1620xx年北美大陸的那個冬天也許特別寒冷,讓“五月花號”的102名殖民者永遠記住了感恩;1620xx年北美大陸的那個冬天也許還不夠冷,沒有讓他們記住自己真正的恩人並非天父,而是那些棕色皮膚的“異教徒”。

1620xx年,殖民者活了下來。1620xx年,戰爭爆發了,它被後世稱為“印第安人戰爭”--一場施恩者與受恩者、主人與客人之間的戰爭。這荒謬的戰爭迅速演變成一邊倒的殺戮,火槍是主要武器,霍亂和天花是幫凶,一直持續到1890年才結束。

15世紀末新航路開闢後的短短120xx年間,美洲印第安人蹤人口從4000萬銳減95%,而520xx年後的今天,美國僅存300萬印第安人。

潘朵拉星球是個再明顯不過的比喻,它富饒卻危險,美麗而致命,吸引了無數自覺勇敢的探險者,對於他們來說,這只是一場遊戲。520xx年前,探險者們受“黃金帝國”的誘惑和荷爾蒙的驅使鋌而走險;而對於潘朵拉星球的掠奪者們來說,“阿凡達化身”的出現讓生命--這種冒險活動的最低籌碼也可以不被支付,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你可以遊覽新世界,騎六條腿的馬,順帶泡土著妹妹。可是對於納威人來說,對於印第安人來說,對於非洲土著來說,對於面對著火槍和大炮的,祖祖輩輩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的人來說,這長達520xx年的“遊戲”,如噩夢般殘酷。

破壞自然,在促使科技的進步?

假如人類繼續做著人定勝天,可以主宰一切的夢,繼續不顧一切後果的掏空地球,人來最終會得到什莫?人活著是信仰在支撐,是在依附著自然的,想想逐漸被破壞的自然,都給帶給了我們什莫,海嘯。土石流。地震……。。。我們生來因為自然,生依自然,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才是生存的王道。

不由得想到:率領部族,遷入政府指定的保護區,永遠失去了自己神聖土地的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對英國殖民者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嘆息……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將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告訴你們的孩子,他們腳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遺灰,土地存留著我們親人的生命。像我們教導自己的孩子那樣,告訴你們的孩子,大地是我們的母親。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將會降臨在大地的孩子身上。”而今美國西北部的最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著。

戰爭,從來都不會使正常而富有正義的人們感到舒心愉悅,只會使他們在驚心動魄之餘承受著巨大的苦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給我們的,將有一天也會收回去,循環,平衡。

那么重新反思現代的科技文明、社會治理的行為觀念以及人的生命自由,生態自然等問題,重整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係,重塑現代社會新的生存理念及生存方式等都是迫在眉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