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責任為話題的800字作文

人會慢慢的長大,我們也已經慢慢的開始承了擔起自己的責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以責任為話題的800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存在的意義——責任

當我們存在時,便有了責任。

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刻起,我們就被父母視為掌中寶,他們為我們不遺餘力的貢獻自己、奉獻青春,我們就有了贍養他們的責任,有了陪伴他們的責任,有了孝順他們的責任。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對無私供養我們父母的愛。

大家一定都聽過,國家興忙匹夫有責吧!作為中華兒女,我們可能做不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但我們可以在祖國遭受誤解的時候,為祖國辯護;我們可以在祖國遭受傷害的時候,為祖國療傷;我們可以在祖國遭受侮辱的時候,為祖國申訴。我們可以為祖國的強盛,歡欣鼓舞;我們可以為祖國的和平,竭盡全力;我們可以為祖國的未來,貢獻全部。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對默默守護我們的祖國的愛。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做得一手好活計的木匠走,再三挽留,木匠決心已下不為所動。老闆只得答應,但問他是否可以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在蓋房過程中,大家都看出來,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嚴格,做出的活計也全無往日水準。老闆並沒有說什麼,只是在房子建好後,把鑰匙交給了老木匠。“這是你的房子。”老闆說,“我送給你的禮物。”老木匠愣住了,同樣,他的後悔與羞愧大家也都看出來了。他這一生蓋了多少好房子,最後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責任就像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樣,是不論外物怎么干擾,仍然堅持本心。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就像,父母老得不能動的時候,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仍然,孝順他們,不嫌棄他們。希望那些,將父母送到養老院的子女,想想自己還在襁褓的時候,是誰餵的飯,是誰抱著睡的,是誰盡心盡力的照顧生病的你的。

馬克思曾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我們就不會被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做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責任——一種不凡的品質

維克多弗蘭克曾說過:“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的最重要的本質。”負責——一種不凡的品質。

危險時刻司機的舉動

曾有過這樣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名公車的司機在行車途中迎來不幸——突發心臟病,可是他有著與眾不同的舉動。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鐘裡,他只做了三件事,做了三件極其平凡的事:1。把車緩緩地停在馬路邊,並用生命的最後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閘。2。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地下了車。3。將發動機熄火,確保了車、乘客和行人的安全。從這三件事中卻可以體現出他的優秀品質。他雖平凡,但卻有不凡的品質——負責。他叫黃志全,所有的大連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弗蘭克的“還債”

20世紀初的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叫弗蘭克,經過艱苦的積蓄開辦了一家小銀行。但天有不測風雲,銀行遭劫導致了他不平凡的經歷。他破了產,儲戶失去了存款。當他帶著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從頭開始的時候,他決定償還那筆天文數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勸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件事你是沒有責任的。”但他卻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許我沒有責任,但在道義上,我有責任,我應該還錢。”他極其負責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也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償還的代價是三十年的艱苦生活,寄出最後的一筆“債務”是,他輕嘆:“現在我終於無債以一身了。”他這種負責的精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發揚嗎?責任——一種不凡的品質。

弗蘭克、黃志全用行動告訴我們,責任對一個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負責,從自己開始!有些同學對自己一點都不負責,拿學習這方面來說吧。最近我們學校初一級的有個男生,因厭學,在一個下午放學後爬圍牆逃學上網。不幸,在爬圍牆的過程中,因鞋帶勾住了鐵絲,摔了個“狗啃泥”,四腳朝天。後來有老師看到了,才把他送入醫院。拿起檢查報告一看:腳有點骨折,其中一個腎破裂。真是駭人聽聞!

從中,我們應吸取教訓: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身安全負責,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養到這么大,我們要對得起他們。他們不求回報,只求我們以優異的成績單回報他們,就心滿意足了。我們要對學習負責,學習,是為了我們自己長大後能更好地生活。學習,不是為了老師,也不是為了父母,而是為了我們自己!

一個人,只有對自己負責,才會對社會、家庭負責!

儘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

責任——一種不凡的品質。

責任是心靈的“沙粒”

當你驚詫於珍珠的圓潤華美、晶瑩剔透時,你可知道蚌忍受了怎樣的苦痛,才將一顆沙粒孕育成絢麗的珍珠?責任就像心靈的沙粒,它束縛了我們的行動,限制了我們的自由。但終有一天,你會驚奇地發現,它已成為一顆珍珠,給我們的生命增添了無限的光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人若想立足於社會,首先應該具有的,就是對國家高度的責任感。范仲淹少時勤奮,學有所成,本可以在京城享受高官厚祿,可他卻主動要求到偏遠的邊塞去保家衛國。他到邊塞後,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日夜操練軍隊,使敵軍十餘年不敢進犯。後來,皇帝又讓他作宰相,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象徵著財富、地位,是多少人心馳神往、夢寐以求的。但范仲淹拒絕了,他認為國家的安定才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守衛邊疆,敵人不敢來犯,國家才能安定富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的真實寫照。他心懷責任,克制私慾,雖未作宰相,但其成就和名聲,仍不遜於史上任何一位身居相位的人。

杜甫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以拯救貧苦人民為責任;董存瑞以身為支架,手舉炸藥包,是以掩護隊友、革命勝利為責任;馬丁·路德·金常說“我有一個夢想”,是以解放黑人為責任。他們的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艱難困苦,但他們的心靈也因責任打磨出了一顆顆令後人銘記的珍珠。

責任的珍珠之所以發光,是因為它經歷了心靈的選擇。菲利普醫生生於20世紀初,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有小偷進他的診所偷東西摔斷了腿,他卻二話沒說,將小偷治好後送走。可當二戰發生後,一位蓋世太保頭目身受槍傷被送進他的診所治療,他卻毫不猶豫地一刀殺死了這個雙手沾滿了人民鮮血的劊子手。他被逮捕後,有人指責他忘記了自己作為醫生的責任。他義正言辭地回答:“不,我沒有忘記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我可以救傷害過我的人,但當納粹到來時,我的首要責任就是反法西斯,我不能救傷害世界人民的人!”菲利普醫生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隨著時間的流逝,境況的改變,責任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它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大局出發。惟其如此,這心靈的沙粒才會真正孕育成一顆流傳千古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