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需要什麼壓力?

學生需要什麼壓力?

東方網上家園

在許多成年人的印象中,可能都記得老師曾經說的“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的“名言佳句”。但學生需要什麼壓力?學生可以接受什麼程度的壓力?哪種壓力是有危害的?這些有害的壓力又會給學生們帶來什麼?

最近經常見諸報端的國際新聞中,很多都是發生於校園的令我們觸目驚心的事件:校園槍擊、暴徒刀砍國小生、學生自殺、住宿學生被外來流氓欺負……而前不久,日本京都附近的一所國小因演練安全課過於逼真,致使學生嚇病的訊息,更使人不得不注意到,學校已經從幫助兒童身心發展的淨土變成了主要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地帶。

不良壓力備忘錄

今年6月,世界兒童發展組織在調查了75個國家的教育環境後,針對各種各樣的校園事件,發布了一個備忘錄,明確列出學校生活帶給青少年的20個不良壓力:

學習壓力;作業壓力;考試壓力;升學壓力;家長壓力;未來就業壓力;人格貶低壓力;經濟比照壓力;過分關注壓力;同學競爭壓力;教師言辭壓力;被孤獨的壓力;家庭暴力壓力;社會暴力壓力;校園內幫派暴力壓力;暴力事件預期發生壓力;被強體力者欺負的壓力;來自於學生之間的性騷擾壓力;來自於不良教師的性騷擾壓力;來自於社會環境的意外性騷擾壓力。

該備忘錄還指出,在所有被調查的國家、學校、學生中,這20個壓力具有太典型的普遍性。每個學生都幾乎要同時承負12種不同的壓力,有的承負得更多,甚至是全部。

關愛學生

就以剛剛結束的聯考學生為例。北京各心理門診在聯考後兩天都接待了大量的考生,主訴中,頭暈、噁心、出冷汗、手顫抖、害怕人多是最多的,還有的竟然出現耳鳴、幻聽、幻視、想大哭甚至歇斯底里等情形。這些都是在過度緊張和過高壓力放鬆之後,人才有可能出現的身心症狀。

而在普通學生中,也有怕上學的,怕老師提問的,怕請家長的,怕挨高年級打的,怕開家長會的,怕男同學糾纏的,怕被人勒索的。

世界兒童發展組織的這份備忘錄已經受到歐洲國家的重視,許多學校正式以這份備忘錄的內容為基礎,開始進行學生關愛工程,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心理壓力,防止校園意外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