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味兒學生優秀作文

年味在我們看來應該是文化的豐盛。濃濃的年味,其實是被我們自己的無知所消解的。家鄉的年味兒學生優秀作文,我們來看看。

【篇一:家鄉的年味兒】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農曆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農曆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裡,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裡里里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到了農曆的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父親母親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到了農曆的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裡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傳統節日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裡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父親母親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裡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篇二:家鄉的年味兒】

新年春節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於是,我就跟父親母親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父親老家三王莊,再去母親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父親的母親。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裡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麼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裡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我們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母親的母親。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的婆婆,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冬粉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嘗了一頓。

我們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唉,春節就這么過了。

【篇三: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母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母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母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母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母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父親母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母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乾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父親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信息,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父親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