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寫人敘事作文600字大全

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學生樂於寫作的氛圍,並不斷加強基本功訓練,同時教師也要勤寫作文,給學生起示範作用,才能達到提高學生記敘文寫作水平的目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初三寫人敘事作文600字,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初三寫人敘事作文600字篇1

在一個書聲琅琅的清晨,一襲白衣,風度翩翩的李白走近了我;在一個月滿西樓的夜晚,衣帶漸寬,憔悴瘦弱的我走近了李白。

初識李白,是那首響徹千古的思鄉之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情系千載,從此,我與李白有了解不開的情結。在六朝金粉、隋代笙歌匯聚而成的大唐盛世,李白是一個神話。他胸懷大志,腳踏長安,在天子腳下寫下了屬於他的傳奇。“酒人愁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化作月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好一個桀驁不訓的李白!“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你無奈地書寫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唐宮廷艷曲。

終於有一天,火山噴涌而起:“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又甩袖而去,散發弄舟,留下了一個亘古流傳的神話。李白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它的不屈權貴、敢於直諫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何止英雄千千萬!淺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者有之,高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者有之,疾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者有之……華夏民族,有著數不清的英雄豪傑!也許有人會說,李白不會舞槍弄刀,不能血染疆場,憑什麼能讓你景仰崇拜呢?歷史不會忘記:在大唐那個太平時代里,在盛世那個逢迎年月中,像李白一樣天子面前一臉正氣權貴面前一腔蔑視的人能有幾個?“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像李白一樣在朋友落難之時傾全力相助的人能有幾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像李白一樣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仍豪氣不減的人又能有幾個?歷史告訴我們:很少,少得屈指可數。

在虛度光陰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碰到困難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意志消沉的時候,我會想起李白,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李白的詩句永遠吸引著我,李白的思想永遠激勵著我。在每一個花開花落,每一個陰晴圓缺,我都會想起李白,走進李白的世界。

李白是“詩仙”,也是曠世名人。

初三寫人敘事作文600字篇2

兩個“婷婷”?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會感到奇怪。是啊,的的確確是兩個婷婷!不信?不信你就聽我講。

別人都說啦,婷婷在學校,不但成績好,而且很積極。為了寫一篇發言稿,連飯都忘記吃了!勞動時,總是帶頭兒乾髒活兒、重活兒。別人有什麼疑難問題,她都會耐心地為你講解,直到你懂了為止。婷婷呀,連續四次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員,還是學校的大隊委員呢!這樣的好學生,誰不喜歡?!

可是家裡的婷婷就不一樣了,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一次,學校組織春遊,媽媽為她準備了麵包、汽水、蘋果……揣了滿滿一包。可她卻把小嘴兒一撅,不高興地說:“人家都帶‘可口可樂’,而我卻帶汽水;人家帶高級奶油餅乾,而我就只好啃那乾巴巴的麵包,哼!”說完,拉長個臉,躲進房間裡生悶氣去了。還有一次,媽媽忙不過來,就讓正在看電視的婷婷掃地。她又撅著個小嘴兒,不肯掃。媽媽生氣了,她才懶洋洋地拿起笤帚。說是掃地,可婷婷只不過是在地上畫了幾個圓圈,然後把笤帚一扔。媽媽生氣了,批評她一句。她把腳步一跺,哇哇地哭起來。媽媽只好搖搖頭。這么嬌氣的孩子,誰能喜歡?

這是不是兩個“婷婷”?可自從三月份她們班上開了一次“孝心獻給父母見行動”的主題班會後,婷婷說了,她一定要把家裡的婷婷“趕走”,把學校里的婷婷請自己家裡來!

初三寫人敘事作文600字篇3

父母和我剛把餅鐺買回來,母親便拿熱水和了一團兒棒子麵,說是要在電餅鐺上烙餅子。

電餅鐺很好使,不一會兒就烙了四個半大人的手掌似的餅子。餅子金黃金黃的,還有些黑紅的硬脆的咯吱。我拿一個在手,餅子溫溫熱熱的,還有些鬆軟的感覺。掰下一口,熱氣便從餅心裡冒出來。然後,將那口餅子塞進嘴裡,輕輕一咬,餅子一下子就四散開來,軟軟乎乎,吃進肚子裡,很舒服。

這時候,妻和女兒回來了。

母親拿出一個最小的餅子。那小餅子小巧玲瓏的樣子。母親將這小餅子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小餅子像春天裡一個金黃的芽兒長在了母親手上。我想這可能就是老樹開新花的意思了。然後,母親逗引女兒:“香香,我給你烙了一個小餅子!”女兒見了,兩隻小眼睛露出了興奮的亮光,急跑過去,伸手將小餅子滿把攥住,張嘴就是一口。

我們又熬了小米粥,熱了菜。然後,就拾掇桌子,吃飯了。

母親說,餅子泡在菜油里最好吃。我便揀了一個大餅子,再將餅子掰成不規則的小塊兒,泡在我眼前的豆芽菜裡面。泡了一會兒,我又將油餅子夾起來。讓油滴一滴之後,放入口中,果然香。於是,我左一塊右一塊地忘我的吃起來。吃完了,又泡了半拉餅子。

等吃飽了,我才見妻也正拿著一個餅子香噴噴地吃著。母親將她面前的餅子遞給吃得正興致盎然的妻跟前:“還有一個呢!”妻便推讓:“你吃吧,我吃一個就飽了!”而這時,我卻看見母親手裡吃得是一塊白面餑餑,父親手裡也拿的是一塊白面餑餑。

這一幕忽讓我憶起兒時。當兒時的我吃著甜嚶嚶的白面饅頭的時候,我看到父母手中拿得卻是硬梆梆的大棒子麵餅子。

現在我成人了,卻出現了和兒時截然相反的一幕。這一幕讓我想到父母的無私,他們總是把愛寫得那樣舒緩端正。他們總把愛寫在那些平常的細小得不起眼的小事上。他們大愛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