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作文:深秋的蘆葦

寫景作文:深秋的蘆葦

深秋時節,赴崇明島開會,熱情好客的主人安排我們外出遊覽。在北灘一個叫前衛生態村的地方,我們盡情領略了蘆葦的風采。

沿著木板架設的彎彎曲曲的小路往前走,不一會兒,我們便被密密匝匝的蘆葦所包圍。淡淡的陽光下,葦葉毫不吝嗇地揮灑著即將褪去的綠色,似乎努力烘托那泛白的蘆花。蘆葦叢中濕潤的泥土上,布滿了核桃般大小的洞眼,偶有蟛蜞悠然地爬行。見到蟛蜞,我的眼前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夏日的夜晚,不光是蟛蜞傾巢出動匆匆覓食,還有青蛇盤踞在蘆桿上伺機捕捉蚊蟲,金蛉子與青蛙比賽歌喉而勝負難分,螢火蟲忽閃忽閃著跟滿天星斗較勁……喔,蘆葦,原來有如此神奇的集聚效應。它不單單涵養水土,又是特定條件下的植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怪不得這裡被命名為生態村。

一隻小鳥從頭頂掠過,飛向遠方,無意間牽引了我們的視角:藍天、白雲,一直拓展到蘆葦的盡頭。呈現出的,是廣袤而又無比純淨。我忽然想起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箇中意蘊,與此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微風輕拂,搖曳蘆花無數,此起彼伏的“沙沙”聲,把我們帶入了另一種情境。公路處編史辦副主任田虎南嘆道:“真好聽啊!”我戲稱:“這就是天籟之音,人間樂曲的鼻祖。”

在一條小溪的岸邊,我們登上了此處唯一的建築——圓錐形的五層木塔。

據深秋之高而仰望蒼穹,踏蘆葦之空而環顧無垠,不由飄飄然生出幾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噫,人生有此瞬間,也不失為一大快事。

夕陽的餘暉給茫茫蘆花鍍上了誘人的金色,連綿不絕,延伸至天際。漸漸地,風勢轉強,掀起陣陣波濤,“沙沙”聲變成了“嘩嘩”聲。我們猶如置身於大海里的礁石上,徹底摒棄了困擾都市人的喧囂與緊張、污染與擁擠,無遮無擋地感受著實實在在的返樸歸真。我覺得,這原始的粗獷絲毫不遜於西部地區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但其骨子裡的清新灑脫,則是後者無法企及的。

深秋的蘆葦魅力無窮。不過,為之黯然神傷的也不乏其人。最早有《詩經》中思念心上人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後來演繹成哀嘆個人身世的不幸,如白居易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再後來,所有的深秋景物都被蒙上了灰暗的色彩,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便是一例。有極端頹廢者,乾脆直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把整個秋季渲染得肅殺凝重,了無生機。

久而久之,蘆葦竟淪為嘲諷和挖苦的對象。那句“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簡直把它貶得分文不值。殊不知,蘆葦的好處太多太多,它可以入藥、蓋房、扎掃帚、編帘子等等,必要時還能生火做飯,算得上無私奉獻自己的一切。最難得的,是它默默無聞地於荒蕪之處捍衛人類家園的忠誠和不畏嚴酷的非同尋常的生命力。這,不正是我們所尊崇與謳歌的嗎?

事實上,喜歡、眷念深秋乃至蘆葦的更是大有人在,原因恐怕不僅僅在於豐收的季節、單純的野趣。遠的不說,就看剛才發生的:參觀完生態村,我們上了車子,領隊清點人數,少了田副主任等幾個人,左等右等還是不見他們的蹤影。回頭去找,終於在半路上發現他們。田副主任笑著解釋,他們迷路了。這怎么可能呢?大家一塊行動,誰也不會拉下。答案只有一個,是深秋的蘆葦讓他們流連忘返、樂不思蜀而走失的,可謂“我言秋日勝春朝”啊。

北灘漸去漸遠,蘆花還在不停地招手,仿佛齊齊呼喊著:熱愛秋天的人,必將熱愛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