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故事9則

1.一青年向禪師求教:“大師,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禪師反問,青年一臉茫然。“譬如一斤米,在炊婦眼中是幾碗飯;在餅家眼裡是燒餅;在酒商眼中又成了酒。米還是那米。同樣,你還是你,有多大的出息,取決於你怎么看看待自己。”青年豁然開朗。2.佛家禪語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3.日照禪師是南方人,經常週遊名山大川。他很喜愛樹木花草,所住的山間道場邊總種有許多奇花異樹。一天,日照禪師在山中巡視,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身邊的兩個侍者卻為了一棵大樹起了爭執。甲侍者說:“這叫香樟,有三十年了吧!長得很快啊!”乙侍者說:“不是!這叫牛樟,頂多只有三十年左右。”甲侍者又說;“這個香味,一聞就知道是香樟。”乙侍者則說:“牛樟也有香味啊!”就這樣,兩個侍者你一言我一句,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爭論不下之時,甲侍者調過頭來,詢問日照禪師:“老師,這棵樹是您種的,您說,這棵樹是香樟吧!”日照禪師說:“我耳朵聾了,聽不到你講話。”乙侍者也問:“我們山上有許多牛樟,不都是您種的嗎?”日照禪師答:“我眼睛瞎了,等看得到的時候再告訴你吧!”侍者覺得自討沒趣,不解一向耳聰目明的老師,怎么會忽然說他耳聾眼瞎了呢?二人正面面相覷,日照禪師又喃喃地說了一句:“一切隨它去吧!”兩名侍者為了名稱的不同紛爭不已,到最後還要請老師來判決。本來,香樟也好,牛樟也好,樹都有個名字,但是一計較、一爭執,這棵本來很平靜的樹就不免暗暗叫苦 ------為了它,世間有了糾紛。其實,世間萬物本來都沒有糾紛,各有各的世界,但是由於人的固執,經過如此相爭,世界便不能再得到安寧。無聊的爭執只會擾亂世界,人要放棄固執,不如跟隨日照禪師的一句話:“一切隨它去吧!”4.少年問智者:“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智者笑答:“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5.一個生活平庸的人帶著對命運的疑問去拜訪法師,他問法師:“您說真的有命運嗎?”“有的。”法師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窮困一生呢?”他問。法師就讓他伸出左手,指給他看:“你看清楚了嗎?這條橫線叫做感情線,這條斜線叫事業線,另外一條豎線就是生命線。”然後法師又讓他跟自己做一個動作,把手慢慢地握起來,握得緊緊的,法師問:“你說這幾根線在那裡?”那人迷惑地說:“在我手裡啊!”“那命運呢?”法師繼續問他,那人終於恍然大悟:苦樂哪裡用得著問別人?善惡造作、順逆果報原本都在自己的手心掌握之中。就看你這顆做人方寸良心的斤兩輕重……6.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求道者答,當然是金子啊!禪師笑曰,假如你是一顆種子呢?其實,換個心境,或許你會得到解脫!7.一個大學畢業後到處求職失敗的青年,在苦悶的旅途中遇見一位智者。智者坐在一棵大樹下,臉龐消瘦而神態安詳,衣衫襤褸但身體健康。於是青年走到智者的面前,問:“您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滿意。”智者回答。“您是怎么做到滿意的?”“學會滿足。”青年想了想,繼續問道:“那你從出生到現在一直都對自己的生活滿意嗎?”智者微微抬了抬頭說:“不是。”青年緊接著問:“那感覺不滿意的時候,怎么辦?”“學會改變。”幾句簡短的對話讓這位失意的青年醒悟。人們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的事情,但不論是錦衣玉食還是粗茶淡飯,人們都應該學會滿足,只有在一種滿足的心態下才能體會出生活的安寧和幸福。可是人又是一種欲望動物,即使現在滿足了,以後又會有新的欲望,又會不“滿足”,當你感覺現在的已經無法讓你滿足的時候,不要學會去改變它,而不是逃避或者得過且過。滿足與改變看似矛與盾,水火不容,實際上是相剋相依,難分難捨的。學會了滿足,你就能享受到人生的快樂和幸福,否則就只能在欲望的驅使下拚命趕路,而錯過了一路的風景。學會了改變,你就能不斷地進取,使人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也彌補自己的“不滿”。這樣,在循環交錯的“滿足”和“改變”中,也就實現了人生的價值,體會到了生活的真諦。8.有兩座寺廟,其中一個寺廟的僧人如果去菜市場買菜,一定要經過另一個寺廟。而每當此時,另一個寺廟的小和尚總要出來與之“鬥法”。一天早上,又是如此。“你到哪裡去?”小和尚問道。“腳到哪裡,我到哪裡!”買菜的小和尚答道。問話的小和尚無話可說,敗下陣來。他回來請教自己的師父。師父說:“明天繼續問他,他如果還是這樣回答,那你就問:“如果沒有腳,你到哪裡去?”他就一定答不出了。”第二天,小和尚早早地等在寺廟門前,他認為自己這次一定勝券在握,一看見昨天那個小和尚走過來,就衝上前去問:“你到哪裡去?”“風到哪裡,我就到哪裡!”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問話的小和尚再次語塞,只得再次回去請教師父。師父這次有點兒不高興,他說:“你怎么這么笨呢?你就問他:‘如果沒有風,你到哪裡去?’他一定答不出來!”而且,師父進一步補充,“如果下一次他再隨便編個名目,比如,水到哪裡,我到哪裡,那你就問他:“如果沒有水,你到哪裡去?”他一定答不出了!”聽了師父這番話,小和尚高興極了。第二天同樣的場景。小和尚急不可耐地衝上前去問:“你到哪裡去?”“我到菜市場去”去買菜的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問話的小和尚再一次無言以對。9.有位禪師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一天,禪師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弟子喝。弟子說:鹹得發苦。禪師又把更多的鹽撒進湖裡,讓弟子再嘗湖水。弟子喝後說:純淨甜美。禪師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容器。你願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