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十五講》導讀

內容簡介《西方文學十五講》內容縱橫上下三千年,橫跨歐美兩大洲,涵蓋了從古希臘至今西方文學發展的主要思潮及各個時期最具經典性的作家和作品,從心靈深層揭示了西方文學生生不息的運動歷程。行文生動活潑,富於哲理,讀者能從愉快的閱讀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啟發和對於當代人生存環境和意義的思考。《西方文學十五講》系的內容設計充分照顧到社會上一般青年讀者的閱讀選擇,適合自學;同時又能滿足大學通識課教學的需要。每一種書都有一定的知識系統,有相對獨立的學科範圍和專業性,但又不同於專業教科書,不是專業課的壓縮或簡化。重要的是能適合本專業之外的一般大學生和讀者,深入淺出地傳授相關學科的知識,擴展學術的胸襟和眼光,進而增進學生的人格素養。本書系每一種選題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把學問真正做活了,並能加以普及,因此對這套書作者的要求很高。作者簡介徐葆耕,1937年生。196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0年起歷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學術著述有《西方文學:心靈的歷史》、《釋古與清華學派》、學術隨筆有《紫色清華》、文藝創作有電影劇本《鄰居》(合作)等五部以及小說《同窗》等。 編輯推薦《西方文學十五講》西方文學不僅是西方人心靈的歷史,也是我們心靈的歷史。這條文學之河,展現了遠比宇宙更為廣闊、更深邃、更為神秘的精神世界。每一個用心的讀者都能夠從中發現你自己。 網友評論1

綠色遐想 在看了西方文學,西方的作品後,我們尚不能形成對西方文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因此,在看了外國作品時,仍舊有些迷茫,而這本書,正好可以給那些看了很多外國文學的讀者補充非常重要的營養。首先感受到這本書好處的是我的女兒,剛拿到書她就愛不釋手,我原以為她還是一個國中生,不具備看文學理論的能力,其實不然,她看懂了,比我們接受得更快,看來,我們不應忽略孩子成長過程中在閱讀中的理論上的引導。

網友評論2 童年的自己就非常喜歡讀書,還記得在國小、國中時期就已經閱讀了大部分如今孩子所了解的名著了,像《十日談》、《堂吉訶德》、《羊脂球》、《德伯家的苔絲》等等。由於知識理解水平受到年齡的限制,當時只是囫圇吞棗地讀完了幾十部著作,圖的只是新鮮與其中的故事內容,對於名著的本身散發的恆久魅力卻並未體味到。待到成年工作以後,讀書的時間日益稀少,特別是自己一直喜愛的文學更是鮮有觸碰。當半個月前翻開此本《西方文學十五講》時,感覺又回到了童年時代。如果說童年時代自己所接觸的只是多部零散的不成系統的西方文學著作的話,《西方文學十五講》則是系統地闡述了三千年西方文學的歷史與成就,從巨觀角度上審視直到十九世紀初的西方文學,其中分為四大里程碑,分別是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和他的悲劇以及歌德的《浮士德》。今天我就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內容發表一下自己個人的感悟。第一次正式接觸《荷馬史詩》中古希臘神話應該是上大學的一次英語泛讀課上,課的內容主要是關於特洛伊戰爭和美女海倫的,當時上課時就為泛讀教材及英語張老師廣博的知識談吐所吸引。不深入了解希臘神話,你一定會覺得它們是膚淺的,難登大雅之堂,可是一旦你真正深入了解,才會發現它們已遠遠超過中國的神話傳說。一方面,其深刻性在於它揭示了人的兩大欲望帶給人們的悲劇性和喜劇性的人生體驗;另一方面富含深刻的哲學道理,關於人和命運的衝突,從中也反映出了希臘精神的核心是個人本位。除了神話本身的多元性、趣味性和可讀性,希臘神話更是一種文明的載體,我們不難發現在欣賞西方的繪畫、建築、雕塑等藝術瑰寶時,總有講不完的神的故事,它們根深蒂固於西方社會的各個領域。 但令我為之佩服的卻是荷馬本人,他雖是一位盲者,卻有雙銳利的眼睛,他在著作中所表現出民族的自省精神是值得現代人學習的。雖然到了公元前二世紀,希臘逐漸走向衰落,而羅馬人在地中海取得了希臘的統治地位,但是他們繼承了希臘人的成就。所以無論是人文素養還是文化底蘊上,或者是單純享受神話故事樂趣上,我們都應該讀讀希臘神話,讀讀西方文學,為自己對人生新的感悟埋下伏筆。但是可惜的是由於時間關係,本人唯讀到第八講,即使全部讀完也需重讀以便細緻深入領會,但是不得不傳給下一位老師,望還有機會再次重新拜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