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導讀

一、作家及及作品吳承恩,明朝著名小說家。《西遊記》成書於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二、一句話評價: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三、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本書主要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等三大部分組成,包括50多個故事,大都情節曲折、扣人心弦,並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敢於反抗的英雄形象,讚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反映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勇於鬥爭的精神。蘊涵了必須經歷艱難困苦才能獲得成功的真諦。四、人物及情節整合孫悟空(美猴王、弼馬溫、齊天大聖)  如意金箍棒,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人物形象及情節:跟隨唐僧之前:神通廣大,熱愛自由,桀驁不馴,頑皮勇敢,敢作敢當,有強烈的反抗精神!(到幽冥界將生死簿上猴屬的名字全勾掉、大鬧天宮、悟空大戰二郞神)跟隨唐僧之後:1、對待唐僧是忠心耿耿; (一路上保護他,為他斬妖除魔,從不放棄。多次被趕走又不忍放下他,重新回到他身邊。)2、降妖除魔時愛憎分明、足智多謀、不畏艱險,勇敢頑強、百折不撓,充滿鬥爭精神。(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調芭蕉扇、車遲國鬥法)3、西天取經決心巨大,堅持不懈; (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受到多少委屈,最後都沒有放棄。) 4、對待生活樂觀開朗、幽默風趣。(取經途中,總是要與豬八戒鬥鬥嘴,捉弄捉弄他,5、也有許多缺點: 急躁,粗心,毛躁,時常得意忘形.(三調芭蕉扇) 豬八戒(天蓬元帥) 九齒釘鈀、修成正果,被封為“淨壇使者”人物形象及情節:1、好吃懶做:每次去化齋,都找地方睡覺。飯卻吃得很多。過蓮花洞時派他去巡山,他走不了多入就躲起來睡覺,被悟空變作啄木鳥啄破了嘴巴,只得起來卻邊罵人,邊牢騷,回來後就撒謊。2、愛占便宜:別人家賜送銀子,每次都想要,自己還存了私房錢。拿金鋼圈的獨角大王,在一座空房子裡放了三件納錦背心,豬八戒看見了,一定要一人穿一件,唐僧勸他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他偏不肯,結果被綁起來,連同唐僧一起被抓走。3、貪念女色:當天蓬無帥時,就是因為調戲嫦娥被貶下凡來,投錯了豬胎,才生得如此醜陋。在凡間又強行取高太公家的女兒為妻,作上門女婿;四對試禪心時,他一個人繞到後門去請求入贅,結果被綁了一夜。4、喜歡搬弄事非:悟空三打白骨精時,唐僧看到地上的齋飯變成了癩蛤蟆,對悟空半信半疑,是他一再說悟空壞話,讓唐僧念了“緊箍咒”,並趕走了悟空。5、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  無數次吵著鬧著要分行李,各自走人,回高老莊做女婿。6、但是也有憨厚淳樸、知錯能改、忠勇善良的一面。(大戰流沙河,豬八戒義激猴王、荊棘嶺悟能努力) 沙僧(捲簾將軍、沙悟淨、沙和尚)、月牙鏟、修成正果,被封為“金身羅漢人物形象及情節:忠厚老實、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 唐僧(金蟬子)  修成正果,被封為“旃檀功德佛”人物形象:1、信仰堅定、取經的決心從不動搖!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取經途中不被妖魔鬼怪嚇倒,不被榮華富貴誘惑,不被美色迷倒。( 西梁女國國王要與他成親,把自己的國家交給他,他毫不動心; 四聖試禪心時,他也不為財富和美色所動,只不說話。)2、 心地善良,但又有點善惡不分,糊塗。(看到可憐的人,一定要救,多次被妖精騙,還是要救。 例如:紅孩兒變一個小孩被綁在樹上,他讓悟空背,結果被妖精乘機掠走了他。)3、窩囊、懦弱,沒有任何本事,(遇到困難就哭,或者說“這可怎么樣辦呢?”或者喊:“悟空,快來救我!”自己毫無解決的辦法。) 五、藝術特色1、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和大膽奇幻的誇張。想像了一個天上、人間、陰間這樣一個神、人、鬼並存的社會環境,如無底洞、海底龍宮、火焰山…… 想像了孫悟空、豬八戒、如來、觀音、九頭獅子等這樣一些能騰雲駕霧,變化萬千的形象,想像了許多神通廣大的寶貝:楊柳淨瓶、金箍棒等。孫悟空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就是奇特的誇張,太上老君的金鋼琢能收走所有的東西,十分誇張。2、善於說故事,可讀性強。情節曲折離奇,扣人心弦。如三調芭蕉扇中,扇子能將人吃出五萬里之外,而悟空又有定風丸不被吹走,還能變蟲子鑽進羅剎女的肚子等都很離奇,吸引人閱讀。3、善於塑造人物。小說中人物形象有優點也有缺點,既神奇,又真實。如:孫悟空神通廣大,有勇有謀,百折不撓,樂觀開朗卻又粗心急躁;比如,變成毛蟲子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變成牛魔王騙了鐵扇公主,但也有粗心毛躁的一面,比如拿了扇子“滿心歡喜”,卻不辨真偽,知道了扇子變大的口訣,卻不問如何使它變小,這些毛病也是借扇失敗的重要原因。這樣寫出來的孫悟空才顯得既神奇,又真實、親切。豬八戒貪財好色,懶惰成性卻不失忠勇,淳樸善良;(事例略)  唐僧善良執著卻好壞不分,窩囊懦弱。(事例略)4、夢幻與現實相結合,常常借神魔世界的事情曲折地反映著現實。如唐僧師徒經歷千辛萬苦到達西天后卻受到阿儺、伽葉二仙索要“人事”,佛祖的縱容導致悟空他們投訴無門,含蓄地折射出現實世界裡市儈勢利行為無處不在的情況;比丘國國王用小兒心肝做藥引,車遲國大仙把持朝政迫害僧侶,則是明朝當時腐敗黑暗政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