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文化的真面目話題作文

中華民族是個想像力非常豐富的民族,對於任何一件事,任何一種理論,人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和好惡,來個借題發揮,或把它歪曲的面目全非。

比如說,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吧,他的本意是針對當時社會上君臣之間的相互亂殺亂剁提出的,意思是說以君為君,以臣為臣……。彼此之間要各守其職,互相的尊重,互相的仁愛,不要今天君殺臣,明天臣弒君,弄的君不象君、臣不象臣。是一種正確合理的思想,但是到了後來,這話卻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民主變成了專制,便是被人借題發揮了如果真是如後者的話,孔子也不會“至於河而聞竇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嘆。”不再西見趙簡子了。

再比如,老子的“無為無不為”思想吧,老子是用“無不為”來詮釋“無為”的,意思是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著意為之,不要過分強調,也就是佛家所說的不要“著相”,要順其自然。但也不要忽略事物的任何部分,對於任何事物都要關注,努力做好。這本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一種積極向上的哲學觀念。可到了另一些人嘴裡卻變成了單純的“無為”,什麼事也不要幹了,十分的消極了。這固然與老子的“西出函谷,化為流沙”有關,但卻歪曲了老子的本意。

再比如法家提出的法制思想,法的公平嚴肅被說成了刻薄寡恩,如果真是那樣,一個弱小的邊陲小國怎么能迅速強大起來,並統一六國呢?

孔子的思想被別有用心的人借題發揮成了封建專制的工具,使得他們能夠“化國為家”,又不至於找來別人的不滿和反對,真正的“仁愛”被棄到了一邊,偽文化、偽學說卻流傳後世,大肆橫行,遺禍千年。而老子呢,卻成了那些讀書“不求甚解”的人“種豆南山下”的藉口。中國的古代經典文化被統治者及其幫閒者,趨炎附勢者、不求甚解者歪曲,借題發揮的遠遠不止這些。但願有識之士們能出來正本清源,恢復其本來面目,讓大眾們能真正認識中國的經典文化,別再被偽者欺騙和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