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民風民俗作文大全

美麗優雅的滿族服飾

“大家快來快來!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參觀!大家知道嗎?我國有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而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滿族的服飾!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大家了解了嗎?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快看快看!這是滿族婦女穿的鞋子,她們的鞋子上繡著漂亮花朵和飾品,鞋底中央有10公分高的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種鞋走起路來,昂首挺胸顯得十分高貴。女子喜歡穿長的旗裝,這可是滿族婦女傳統服飾呢!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旗裝逐漸停止生產,而女旗裝則不斷演化,逐漸變成了緊身又合體的曲線型旗裝和流線型旗裝。”

“那大家自由活動,到處看看吧,要聽我介紹的就跟我一起去逛!滿族服飾呀,色彩大多是淡雅的白色、藍紫色為主,紅、粉、淡黃、黑等色也是其服飾的常用色。白色在滿族服飾中是一個重要的顏色,因為,滿族傳統上有尚白的習俗,以白色為潔、為貴,白色象徵著吉祥如意,所以,在滿族服飾中常在紅色、藍色等其他顏色的旗裝上鑲白色的花邊。滿族婦女心靈手巧,十分擅長刺繡,她們在衣領、鞋面、錢包、枕頭等物品上繡滿了花卉、芳草、鶴、鹿、龍、鳳等吉祥圖案。雖然滿族的服飾有很強的民族傳統特色,但也隨其歷史的發展在不斷的演變著,在服裝款式上,服飾彩與服飾圖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變。”

“大家可以慢慢地觀看,有不明白的可以問我,我會為大家解答的!”

“請問,旗袍是怎么來的呢?”一位年輕漂亮的女遊客問。

“好!我為大家解說一下。到了明朝之後,從南邊遷到遼東地區的滿族人,他們的服裝是布匹做的。至努爾哈赤率部起兵後,他們的服飾雜亂無章,出現“上下同服”的現象,直到皇太極時代,冠服始有定製,入關之後,從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換,皆有定製,不可逾越。滿族婦女的旗袍,多有發展,有些還用了綢緞製作。經過不斷改進,一般樣式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開展八旗制度以後,滿族人均在旗,故他們所穿的袍服便稱為“旗袍”了,大家明白了嗎?”

“喔!原來是這樣啊!原來旗袍也有這樣的歷史啊!這次旅遊真是太有意義了!”那個年輕漂亮的女遊客說。

“恩!好了好了!各位遊客們!快集合起來!”我大聲地喊著。

“滿族服飾美麗優雅、具有特色,是十分值得我們讚賞的!好了!今天的旅行結束了!大家先回酒店休息吧!明天我再帶領大家參觀其他富有名族特色的東西!好了大家趕快回去吧!明天見咯!”

美麗的維吾爾族服裝

你們知道嗎,維吾爾族的服裝特別漂亮呢,就跟他們的人一樣美麗迷人。

維吾爾人熱情奔放、性格豪邁,所以服飾特點當然就顯而易見了!花樣較多,看上去非常優美;式樣寬鬆、灑脫,色彩對比強烈。

維吾爾人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繡花帽,著的是繡花衣,穿的是繡花鞋,扎的是繡花巾,背的是繡花袋,服裝特點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但有些服飾採用了動物紋,不過數量很少。也有借鑑他民族的紋樣,如“壽”字紋等。

維吾爾族雖然男女老少都愛美,但是男裝和女裝總是有不一樣的特點。

維吾爾族的女子喜歡戴耳環、手鐲、項鍊等裝飾物,甚至有些女孩子從五、六歲開始,就開始扎耳洞,佩帶耳環。少女都梳十多條髮辮,以長發為美的代表。婚後一般改為兩條,辮梢散開,頭上帶月亮形梳子作裝飾,也有將雙辮盤起來的人。婦女愛穿寬袖輕盈的連衣裙,衣料一般選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綢”。很喜歡有對比色的服裝,這樣看起來,紅的就變得更亮,綠的變得更翠。服裝都有著有著色澤明麗,濃郁華麗的特點。

維吾爾族的男袍稱“袷袢”。右衽斜領,無紐扣,用長方巾扎腰。男性特別講究黑白效果,這樣才覺得粗獷、奔放、豪爽。青年男裝在復季為白色布面料縫製成合領式衣,其領口、前胸、袖口都有裝飾著花邊,這樣的衣裝不僅淡雅、涼爽,穿起來也很方便,快捷。再配上青色長褲,穿皮靴,更體現出青春、活力與健美。

維吾爾族的服飾是有自己最獨特的特點,那就是突出了維吾爾族的豪爽的性格和美麗的的特點。

美麗的瑤族服飾

Hello,大家好!我是“天堂”旅行社的導遊——胡可。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位於西南邊陲的雲南,在那裡,有一個美麗的少數民族——瑤族。想了解這個美麗的民族嗎?那就快跟我來吧!

“瑤族人的居住面很廣,河邊、山腰、山頂等地,都是吊角樓,供人居住。瑤族姑娘十分美麗,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防城花頭瑤女子穿對襟交領長衣,衣襟滾邊,袖口鑲飾布條,下著短褲、綁腿,用紅穗纏頭,頂一方挑繡幾何紋頭帕;大瑤山花蘭瑤女子穿對襟交領式長衣,衣側開衩,領襟、衣擺、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紅色繡飾,下著青布短褲、織錦綁腿、木屐,青布帕、白帕包頭,頸尖佩帶銀圈等飾物;金平紅頭瑤女子穿青布對襟長衣,領襟有紅色繡飾和一排銀牌,腰系青布帶,帶端刺繡幾何紋,下著刺繡精美的寬大花褲;貴州狗瑤女子身著狗尾衫,其前襟長至衣下,兩端精心縫製若狗尾,穿時兩襟在胸前交叉,繫結於腰後,“狗尾”自然垂下,美麗大方中,又不失一些羞澀。在馬路上行走時,不由得引起一陣嘖嘖讚嘆。苗族的小伙兒,英俊瀟灑,大多身著對襟、左大襟短衣或長衫,束腰帶,下著蘭色的長褲或短褲。較為特殊的是南丹白褲瑤男子的白色燈籠褲,其寬臀緊腿,造型奇特。不管哪個姑娘見了,都不由得從心底里浮現出愛慕之意。”

“瑤族的頭飾可漂亮了!茶山瑤女子戴三對翹翅大銀板;花瑤女子戴狗頭冠,盤瑤女子則戴錦繡帽,那帽子絢美多姿,美不勝收;頂板瑤女子頭頂“峨冠”;用錦帕包出的各種奇特的女子頭飾多不勝數。而男子就不同了。大排瑤男子蓄髮挽髻,頭包紅布,插飾野雞尾;藍靛瑤男子則喜歡戴編制精美的馬尾帽。”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怦然心動了?那我們就快出發吧!let’s go!

傣族的服飾

傣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善於歌舞,熱愛生活,居住的地方,都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溫熱,山林茂密,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的服飾具有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

傣族的女子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亭亭玉立,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統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歡將長發挽髻,在髮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她們都喜愛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既美觀又大方。

傣族的男子服飾與女子大不相同。傣族男子的服飾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淨色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這種服裝在耕作勞動時輕便舒適,在跳舞時又使穿著者顯得健美瀟灑。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

傣族的房屋都由竹子建的,除此之外,傣族人還用細篾編成彩繪的竹笠、腰籮,作為佩飾。

瞧,傣族的服飾就是這么淡雅美觀,如果有機會,你不妨也去試試、去穿穿。

我所了解的維吾爾族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和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圍,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開封、鄭州等地。

維吾爾族的民俗習慣可謂多樣化。維吾爾族待客很有講究。如果來客,邀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點心,然後再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端上桌,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飯後,由張著領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離席。

維吾爾族有很多禁忌:吃飯或與人交談時,不能擰鼻涕、打哈欠、吐痰。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忌東張西望或站起;不能吃食豬肉、驢肉、狗肉、騾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動物的血。衣著不能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忌戶外著短褲;屋內就坐,忌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請茶,忌用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別人家去,一定要讓年長的人先進門;不能背後議論別人的短處。

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以麵食為主,喜歡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飯、包子、油條等。另外,維吾爾族還喜歡茯茶、奶茶。

今天上課時,蔣老師還給我們帶來了她從內蒙古帶來的奶茶粉,老師神秘地在後面搞小動作,我忍不住心裡痒痒的激動。泡好後,香味已一陣陣飄來,我的心思早不在作文上了。可這奶茶味道怪怪的,說實話,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喝起來澀澀的。可能每個民族的口味督是有差異的吧!